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30 15:4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峨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 顾炎武认为“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柳宗元强调“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此其所以为得也”。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都认为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 都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 都强调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 D. 制度的更替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
2. “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
A.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D. 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
3.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
A. 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 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 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 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4. 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
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5.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的积贫积弱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战乱的频繁发生
6.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学说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7.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西方列强的侵略
8.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
A.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9. 下列文学形式的出现,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相关的是( )
①楚辞 ②宋词 ③元曲 ④明清小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1883年10月上海《申报》发表评论说:“(轮船)招商局开其端(指招商集资的方式),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这种经营方式(  )
A. 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 B. 最先倡导建立私营企业
C. 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 是在众人推动下建立的
11.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
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主要历史功绩是( )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驱逐了列强在华势力 ④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3. 学者费正清说: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
A. 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 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 共和制缺深厚的民主基础
14.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步行来到某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该会址是(  )
A. 中共一大会址 B. 中共二大会址 C. 八七会议会址 D. 中共七大会址
15.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其主要目的是(  )
A. 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B. 废除不平等条约
C.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D. 维护国共合作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中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18. (13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矛盾在不断的斗争与妥协中逐步发展。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
(1) 材料一论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2) 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综合材料一和二,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材料三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 材料三中的丞相制最早创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三省之间运行程序?分散相权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皇明祖训》
(4)材料四中的我朝是指什么朝代?”事皆朝总之”造成皇帝事务繁忙,皇帝后来成立什么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综合材料三和四,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19.(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0.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1919年)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1月29日)
(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指什么 “近因”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 为什么
1. D 2. C 3. A 4. B 5. B 6. A 7. A 8. B 9. B 10. C
11. D 12. A 13. D 14. A 15. C 16. D
17. 【答案】
(1)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2)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
说明:黄宗羲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18. 【答案】
(1)西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
(2)理由: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趋势:中央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或答加强中央集权)
(3)朝代:秦朝
程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本质: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或答加强皇权)
(4)朝代:明朝 机构:设立内阁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9. 【答案】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
特点:机器生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主张:师夷长技(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
积极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0. 【答案】
(1)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和赞扬学生运动。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3)不完全正确。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答案第2页 总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