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 元素周期律(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 元素周期律(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30 16: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卤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着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探讨
【任务一】
依据教材P101-102表4-5,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制作折线图。
最外层电子数
重复着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
结构
性质
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二】
注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测定依据不同,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故没有列出。
重复着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电子层相同时(同周期): “序大径小”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二】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核电荷数由小到大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由小到大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电子层相同时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二】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方法导引
比较原子、离子半径时,先看电子层,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则遵循“序大径小”。
当堂巩固
“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三】
依据教材中表4-5,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制作柱状图。
O一般无正价
F无正价
最高正价:重复着由+1到+7的周期性变化
最低负价: 重复着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 -8
规律小结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根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测该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具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Na、Mg、Al、Si、P、S、Cl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
金属性( ),非金属性( )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三者金属性的强弱?
Na、Mg、Al、Si、P、S、Cl
比较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难易
比较金属单质与酸反应难易
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实验1:镁条与水的反应
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镁、钠分别与水反应的情况。
Mg + 2H2O Mg(OH)2 + H2↑
金属性:Na > Mg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实验2: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氨水,将生成的沉淀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AlCl3溶液
氨水
HCl溶液
NaOH溶液
Al(OH)3+ 3H+ = Al3+ + 3H2O
Al(OH)3+ OH- = AlO2- + 2H2O
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白色絮状沉淀
两性氢氧化物:与酸、碱都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实验3: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氨水,将生成的沉淀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MgCl3溶液
氨水
HCl溶液
NaOH溶液
沉淀溶解
沉淀不溶解
NaOH Mg(OH)2 Al(OH)3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金属性Na>Mg>Al
铝、镁单质与盐酸的反应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四者非金属性的强弱?
Na、Mg、Al、Si、P、S、Cl
比较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比较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
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资料卡片
非金属元素 Si P S Cl
最高价含氧酸 H2SiO3 (硅酸) H3PO4 (磷酸) H2SO4 (硫酸) HClO4
(高氯酸)
酸性强弱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强酸
(比硫酸强)
结论: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思维拓展】写出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对应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比较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C、N、O、F
SiH4 PH3 H2S HCl
<
<
<
CH4 NH3 H2O HF
<
<
<
11~17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的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探讨
【任务四】
归纳总结
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1.(双选)下列说法能证明钾元素比镁元素金属性强的是( )
A. 金属钾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冷水几乎没有现象。
B. KOH的碱性比Mg(OH)2强
C. 金属钾与MgCl2的水溶液反应可置换出金属镁
D. 在化学反应中,钾失去1个电子,镁失去2个电子
AB
随堂检测
2.(双选)下列说法能够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氯气与氢气化合的条件比硫与氢气化合的条件更容易
B. HCl的酸性比H2S强
C. 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D. HClO3的酸性比H2SO3强
AC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