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1 07: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用一种别样的方式,传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图所示为她进行传统工艺印染“蓝印花布”过程中的部分步骤,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草木制灰B.纸上刻花制版
C.刮涂防染浆D.染色后漂洗
2.(3分)在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某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当右盘中再加1g砝码时,指针指在标尺中央红线的右侧:减去这1g砝码时,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红线的左侧,而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是1g,遇到这种情况,正确操作方法是(  )
A.调节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B.调节横梁左边的平衡螺母,使在平平衡后再读数
C.将被测物移到右盘,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D.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使天平平衡后再读数
3.(3分)在测量金属块质量的实验中,当天平平衡时,小宁正确读得金属块的质量为54.4g,则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正确且操作规范的是(  )
A.B.C.D.
4.(3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树叶上结霜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
C.秋天树林中的雾D.初春冰雪消融
5.(3分)冰雕是一种极具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如图为获奖作品《木马的灵魂》,在艺术家用特制工具把一块实心冰块雕刻成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中,冰块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6.(3分)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水发生物态变化
B 长兴县煤山发现鱼类化石 该处岩石属于沉积岩
C 芝麻和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减少 分子之间有空隙
D 用钢罐储存液化石油气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A.A B.B C.C D.D
7.(3分)小金在商场里见到一种神奇的“金属冰块”,放进饮料中能迅速降低饮料温度。“金属冰块”外部为食用级不锈钢,内部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混合液凝固点在-20摄氏度以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将热传给饮料
B.“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
C.“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不一致
D.“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8.(3分)一只质量为50千克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0千克,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2,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18千克,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
A.ρ/3 B.ρ/4 C.ρ/5 D.ρ/6
9.(3分)小滨同学在四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实验中,可以借助吹风机对其吹热风
B.通过观察哪个先蒸发完,就能判断哪个蒸发快
C.对比甲和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对比甲和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10.(3分)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1.(3分)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 ℃,水沸点是100 ℃,煤油沸点是150 ℃,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12.(3分)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13.(3分)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  )
A.天平左端下沉 B.天平右端下沉
C.天平仍然平衡 D.当冰熔化完后,右端下沉
14.(3分)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
A.B.C.D.
15.(3分)小雪利用烧杯装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质量为100克
B.液体密度为1×103千克/米3
C.液体密度为1.25×103千克/米3
D.烧杯中液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质量为80克
二、填空题(共7题;共32分)
16.(4分)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实验中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20 28 36 44 52
(1)(2分)当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通过比较   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强弱的。
(2)(2分)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中   的比热容更大。
17.(6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在-110℃时,酒精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2分)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2分)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18.(4分)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2分)在称量前,小明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接下来他的操作是   。
(2)(2分)小红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2g处,天平平衡;
并建议继续使用该天平进行称量。小红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克。
19.(4分)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2分)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2分)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20.(4分)如图所示,盛一盆水, 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2分)简易冰箱利用   来降低饭菜温度;
(2)(2分)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   。
21.(4分)小红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此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   ;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   。
22.(6分)为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科做了如下实验: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1滴酒精,用硬纸片对乙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观察现象。
(1)(2分)在实验中除控制甲、乙两液滴的体积和表面积相同外,还应控制   相同。
(2)(2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2分)根据本实验结果,为了让湿衣服干的更快,应晾在   环境。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45分)
23.(12分)小金同学为比较水和砂石的比热大小,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3分)实验中,取两只相同100m的烧杯,装入   (选填“等质量”或“等体积"),的水和砂石,测出其温度。
(2)(3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记录加热2分钟后的实验数据:
物质名称 加热前温度/℃ 加热后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水 24 74 2
砂石 24 274 2
加热2分钟,水所吸收的热量   砂石所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3分)由本实验数据可知,比热比较大的物质是   ;
(4)(3分)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砂石在受热时,上层和下层的砂石温差较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干扰,请据此为本实验提供一个改进操作方法:   。
24.(12分)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步骤二: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醋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1)(3分)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移至“0”刻度线,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往   调节。
(2)(3分)由图可得,量筒中醋的质量为   克,醋的密度为   千克/米3。
(3)(3分)在读取醋的体积时,若他俯视量筒读数,则测得醋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5.(12分)有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此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b.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c.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d.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甲(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1)(3分)由图甲可知,浓盐水的凝固点是   。
(2)(3分)图甲的曲线①中,第25分钟时,物质处于   状态。
(3)(3分)分析图中实验曲线可得的结论是   。
(4)(3分)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6.(9分)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3分)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足通过   来反映的。
(2)(3分)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3分)分析上表,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四、解答题(共3题;共28分)
27.(6分)在学习科学概念——“物质” 时,小宁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为此,他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球体 心形
橡皮泥质量m/g 21 21 21 21
(1)(2分)你认为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对小宁的实验操作的好处是   。
(2)(2分)由小宁的实验,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3)(2分)上表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28.(8分)酒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查阅资料]:
①酒精密度为0.8克/厘米3,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②酒精等几种物质比热大小的比较如图所示;
③酒精的浓度高于70%的时候,遇到一点火星就会闪燃。
[性质分析]:
(1)(2分)酒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的含义是   ;
(2)(2分)由图可知:质量相同的煤油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
(3)(2分)[知识拓展]:病人发烧时,医生有时会通过在病人身体上擦拭酒精使体温下降,说明   ;
(4)(2分)酒精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过程发生了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9.(14分)某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密度》一课后,想要测量涌泉桔子的密度。他利用家中的水壶、水杯、厨房秤、牙签等开展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⒈用厨房秤称量桔子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⒉称量空水杯的质量(如图乙所示)。
⒊在水壶中装满清水,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桔子浸没在水中,并用水杯接住溢出的水(如图丙所示)。
⒋称量溢出的水和水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我们食用的桔子属于   器官(选填“营养”或“生殖”)。
(2)(5分)请计算溢出水的体积。(清水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
(3)(5分)请计算桔子的密度。
(4)(2分)若开始时水杯内有少量的水,则实验测得的桔子密度   (选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A2.D3.C4.D5.C6.C7.B8.C9.A10.B11.B12.B13.C14.B15.B
16.(1)升高温度的多少(2)甲
17.(1)液态(2)不可以(3)B
18.(1)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2)29
19.(1)引力(2)运动(热运动)
20.【答案】(1)蒸发吸热
(2)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21.【答案】9∶4;4∶9
22.【答案】(1)乙玻璃片上的液滴蒸发的更快
(2)(液滴)温度
(3)通风环境(答高温环境不得分)
23.【答案】(1)等质量
(2)等于
(3)水
(4)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搅神,使之受热均匀
24.【答案】(1)左
(2)46.2;1.1×103
(3)偏小
25.【答案】(1)-15 ℃
(2)固液共存
(3)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4)变少
26.【答案】(1)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2)1和3
(3)物质的种类、升高的温度、质量
27.【答案】(1)橡皮泥容易改变形状
(2)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无关
(3)C
28.【答案】(1)每立方厘米酒精的质量为0.8克
(2)酒精
(3)酒精汽化(蒸发)吸热
(4)化学变化
29.【答案】(1)生殖
(2)解:由测量数据可知,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242g-142g=100g
V溢水=m溢水/ρ水=100g /1.0g/cm3=100cm3
(3)解:由测量数据可知,蜜桔的质量m桔=93g,V桔=V溢水=100cm3
ρ桔= =0.93g/cm3
(4)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