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二册 必杀技 第6章 专题1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设是已知的平面向量且,关于向量的分解,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给定向量,总存在向量,使;
②给定向量和,总存在实数和,使;
③给定单位向量和正数,总存在单位向量和实数,使;
④给定正数和,总存在单位向量和单位向量,使;
上述命题中的向量,和在同一平面内且两两不共线,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2.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为的中点,点在线段上运动,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如图,在中,,则
A. B. C. D.
4.如图,在四形中,,,若,,则( )
A. B. C. D.
5.已知O为原点,,,,若点P在y轴上,则实数
A.0 B.1 C. D.
6.已知向量 , ,若,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 ,
7.已知是坐标平面上的三点,其坐标分别为,则的形状为
A.直角(非等腰)三角形 B.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以上均不正确
8.已知是非零向量,且满足,则的形状为
A.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B.直角(非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9.若O为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则的形状为(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10.已知非零向量与满足且,则为( )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11.在中,若,且,则的形状为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2.设点是的外心,,则_______.
13.在中,,M为BC的中点,则_______.(用表示)
14.如图,已知的面积为,分别为边,上的点,且,交于点,则的面积为 _____.
15.如图,在矩形中,,分别为线段,的中点,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
16.在中,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
17.在直角中,,为边的中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1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D=1,AB=2,对角线BD=2,则对角线AC=_______.
19.设空间中有四个互异的点A B C D,若,则的形状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以两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和,为的中点.求证:.
21.已知向量,,
(1)若与向量垂直,求实数的值;
(2)若向量,且与向量平行,求实数的值.
22.已知向量.
(1)求与平行的单位向量;
(2)设,若存在,使得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易知①正确;利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易知正确;以的终点作长度为的圆,这个圆必须和向量有交点,这个不一定能满足,故③是错的;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结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即必须,所以④是假命题.综上,本题选B.
考点: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2.C
【详解】将正方形放入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E(x,0),0≤x≤1.又,C(1,1),所以,
所以,
因为0≤x≤1,所以,
即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点睛:计算数量积的三种方法:定义、坐标运算、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要灵活选用,和图形有关的不要忽略数量积几何意义的应用.
3.D
【分析】采用建系法进行求解,以AB方向为x轴,AD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表示出,再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则.
∵,∴,
∴.
∵,∴.
答案选D
【点睛】在几何问题中,如遇题中涉及垂直问题,有两种处理思路:1.按照垂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所求向量,再进行运算。2.按照垂直方向规定两个基底向量,将所求向量用基底向量进行表示,再进行运算
4.A
【分析】由,,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律、线性运算法则,结合垂直关系可将化为,从而得到结果.
【详解】,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求解,关键是能够灵活应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垂直时数量积等于零的关系,将所求的数量积转化为已知模长的两个向量的形式.
5.B
【分析】根据向量坐标运算,用m表示出P点坐标,根据点P在y轴上即可求得m的值.
【详解】
点P在y轴上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坐标运算,属于基础题.
6.C
【分析】根据,两边平方可得出,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解方程即可.
【详解】向量,若,
则,
,
,
解得或,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以及数量积的运算,属于中档题. 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1)求向量的夹角, (此时往往用坐标形式求解);(2)求投影, 在 上的投影是;(3)向量垂直则;(4)求向量 的模(平方后需求).
7.C
【分析】用向量法判断三角形形状可将每一条线段转化成向量的坐标表示法,再根据向量垂直的条件和模长公式来进行判断
【详解】∵,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选C
【点睛】此题还可采用把点还原坐标法,根据坐标中呈现形状,再采用向量法来进行证明
8.C
【分析】先将题中进行转化,再观察转化条件存在的基本关系,根据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和模长公式来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即.
∵,∴,
即,
∴,即.
∵,∴,∴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选C
【点睛】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向量法常采用模长公式、夹角的余弦公式、向量垂直公式进行求解,解题时可灵活选用
9.B
【分析】由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把给定的等式转化为用含的边的向量等式,再由模的意义即可得解.
【详解】中,
因与均为非零向量,则,即,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10.D
【分析】由已知数量积相等,结合数量积的定义可得出,再由数量积的定义求得,从而判断出三角形形状.
【详解】解:中,,
,
,,,
,是等腰三角形;
又,
,
,,
∴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D.
11.A
【分析】由题中,结合三角形图像找准向量夹角,得出基本关系式,再根据几何关系进行求解
【详解】如图所示.
,
,
.
∵,∴.作于,则,∴,
∴为的中点,∴.
同理可证,∴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选A
【点睛】个别设及三角形形状题型,可先进行预判,再想法设法去进行证明比如此题,可先预判为等边三角形,再进行证明,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需要借助图形来辅助求解
12.
【分析】由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再结合图形,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转化成跟两组基底向量相关的向量来进行求解
【详解】设为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如图所示,
设为的中点,连接,则.
又∵,
∴
.
【点睛】考生需熟悉三角形外心一些基本特点。三角形外心为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为各边中垂线的交点。在运用向量基底解决几何问题时,关键是学会将任何一组向量转化成跟基底向量有关的向量进行表示
13.
【详解】解:,,所以。
14.4
【分析】以,建立一组基底向量,再利用点与点分别共线的性质表示出,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再采用间接法,根据求出答案,属于难题
【详解】设,以,为一组基底,则.
∵点与点分别共线,
∴存在实数和,使.
又∵,
∴解得
∴,
∴.
【点睛】复杂的三角形线段关系问题,借鉴向量法进行求解时,还是需要根据向量基底进行基础运算,如本题中面积问题最终转化成线段比例问题,在处理正面入手不好解决的问题时,可从对立面入手,采用间接法来进行求解
15.##
【分析】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所以,
,
,
所以
,
所以,解得,
所以,
所以的值为.
故答案为:.
16.3.
【解析】解三角形得出各边长,然后由数量积的定义计算.
【详解】∵,∴.,
∴.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通过直角三角形求出各边长,然后根据数量积的定义计算,解题关键是确定向量的夹角.为此利用相反向量计算.
17..
【解析】由数量积的定义把用的余弦表示,由的范围可得结论.
【详解】如图.∵为中斜边的中点,,∴.∵,
∴,∴.
∵,∴,∴.又在上,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表示向量的模,掌握数量积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8.
【详解】在中, AD=1,AB=2,对角线BD=2,由余弦定理可得, ,在中, ,
故对角线AC=,应填.
19.等腰三角形
【分析】由,利用向量的减法和数量积运算求解.
【详解】解:因为,
所以,
则,即,
所以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
20.证明见解析
【分析】把看做两组基底向量,,采用向量数量积公式,再结合角度关系进行转化求解,进而得证
【详解】因为是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
所以
,
所以,即.
【点睛】找准基底向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中点、垂直”等字样可帮助我们快速建立基底,在表示向量夹角时,一定要注意是两向量共起点的夹角
21.(1);(2)
【分析】(1)求出以及的坐标,利用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列方程即可求解;
(2)求出与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1)因为向量,,所以,
,
若与向量垂直,则,
即,解得:;
(2),,
若与向量平行,所以,
解得:.
22.(1)或
(2)
【分析】(1)待定系数法设坐标后列方程组求解
(2)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化简,转化为方程有解问题
(1)
设,根据题意得
解得或或.
(2)
.
.,
.问题转化为关于t的二次方程在内有解.
令,
①当,即时,在内为增函数,
方程在内无解.
②当,即时,由,解得或.
③当,即时,在内为减函数,由得.解得.
综上,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