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15: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一花一世界
部编版必修上第七单元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
——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旁批入文,走进自然
初读感受:
联读两篇散文,它们给你的感受是否相同?在你最欣赏的景物描写处写下旁批。
《故都的秋》选段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荷塘月色》选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比较赏读,感知自然
景观 描写对象 形声色态 氛围意境 景物之美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仿照示例,自主赏读,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描写对象 氛围意境 景物之美
故都的秋 破屋 牵牛花 落蕊 秋蝉声 秋雨 秋果 清 静 悲凉 物哀之美
荷塘月色 荷塘 月色 宁静 淡雅 自在 朦胧之美
文学化的自然
由景及情,揣摩自我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文 景物中的“自我”
故都的秋 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秋意”:
荷塘月色 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郁达夫/朱自清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读资料1: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散文《故都的秋》。
助读资料2:《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又因为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无法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人格化的自然
自然对自我的疗愈
故都的秋——郁达夫
地坛——史铁生
荷塘月色——朱自清
赤壁——苏轼
泰山——姚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辛弃疾——郁孤台
柳宗元——西山
梭罗——瓦尔登湖
老舍——北平
莫言——高密
沈从文——边城
请用一个字概括郁达夫和朱自清的行文风格,并说说你的理由。
风格即人,书写自我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
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郁达夫作为一个现代文人,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当他写故都之秋时,自然地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
郁达夫的散文几乎每一篇都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伤和愤懑,包含着国破家亡的沉重的咏叹。他的散文是“萧条复萧条,衰落又衰落”的情深意笃的爱国者的悲歌。郁得深沉,郁得深远,郁得隽永,郁得感人泪下。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楚辞》

风格化的自然
我笔下的自然
选取你与某一处自然景物的故事,写一写“我笔下的自然”。
示例:我吟唱( ),因为它是我……
一花一世界
部编版必修上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文学化的“自然”
人格化的“自然”
风格化的“自然”
我笔下的“自然”
14 故都的秋/郁达夫
*荷塘月色/朱自清
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16 赤壁赋/苏轼
*登泰山记/姚鼐
《故都的秋》与士大夫审美
《荷塘月色》中的“中和之美”
《我与地坛》的宗教情怀
《赤壁赋》里的历史情结
《登泰山记》背后的泰山文化
文化视域中的自然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威廉布莱克
一花一世界
部编版必修上第七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