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12月份阶段检测2013.12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读我国10-14岁和55-59岁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按照15-60岁为劳动力人口,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高的时段为
A.1994-1999年 B.1999-2004年
C.2004-2009年 D.2009-2014年
2.2014年前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人口总数减少 B.人口结构年轻化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进入人口出生低谷
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下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据此完成3~5题。
3.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5.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①时期的是 ( )
图3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199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7.该市要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9.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右图回答下面10-11题。
10. 按表中信息,M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11.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A. P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林 B. Q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C. M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 D. N地植被类型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右图,回答12~13题。
12.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13.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K]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大陆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国内消费量均占世界首位。下图示意中国大陆2009年与2011年自行车产量(产量大于1万辆)的省区分布。读图回答14~15题。14.关于目前我国大陆自行车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向中、西部进行大规模转移 B.以大型国营企业为主C.集聚现象更趋明显 D.主产省区产量增加迅速15.下表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我国大陆自行车的产业布局属于( )A.模式Ⅰ B.模式Ⅱ C.模式 Ⅲ D.模式Ⅳ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城区和郊区的近五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区最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7.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若图中甲、乙、丙表示三地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某汽车跨国企业总部和制造中心的最佳选址分别是
A.乙 甲 B.乙 丙 C.丙 乙 D.丙 甲
19.若图中甲、乙、丙三点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甲—丙—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乙—丙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
A.飞机场 B.码头
C.火车站 D.汽车站
21.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1年1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最长的沙漠隧道——大(塔)四(眼井)铁路张栓沟隧道安全贯通。该隧道位于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中,隧道全长3 002米。据此完成23~25题。
23.建设沙漠隧道的主要自然障碍为 ( )
①风积沙层、流动沙丘稳定性差 ②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③地下岩石遇水膨胀、软化、失水,易收缩、开裂 ④温差大,地下水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4.影响大四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 )
A.技术 B.城市、人口分布
C.资源开发 D.国家政策
25.大四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为 ( )
①有利于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 ②促进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联系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③有利于边疆的稳定 ④加快沿线城市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50分)
26.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1: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次普查结果显示:
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不包括港澳台),十年间增加了约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0.5‰。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材料2: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已经由10年前的106.74下降为105.20;而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达到了118.06。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折线图
材料3:“2010年我国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
(1) 材料2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6分)
(2) 根据材料3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此种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7分)
27.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图7)
材料二: 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
用地类型 1996年 2004年
面积(公顷) 比重(%) 面积(公顷) 比重(%)
建设用地 73682.62 6.06 88794.83 7.3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60875.32 5.01 72251.29 5.94
交通 5973.97 0.49 9105.62 0.75
水利 6833.33 0.56 158607.22 0.61
未利用地 162425.74 13.37 158607.22 13.05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8分)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28. 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的主导因素共同是 。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
。(8分)
(2)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是
。(2分)
(3)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具有 特点。(3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2分)
第三亚欧大陆桥是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横贯亚、欧、非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四个国家)。将通过AMBDC机制(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下的泛亚铁路西线,把亚洲南部和东南部连接起来,使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第一次通过铁路网完整地联系起来,成为我国继北部、中部之后,由南部沟通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又一最便捷和安全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1)试分析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意义。(6分)
(2)试分析修建从昆明至达卡的铁路线有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6分)
高三地理12月份阶段检测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第3题,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④图错。第4题,根据“三率”数值大小可知四图中由先到后依次为③②④①。第5题,M国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人口增长快,故D选项正确。
6.A 7.C
8.C 9.B
10.B 11.B
12.C 13.B
14.C 15.C
16.C 17.D
18.C 19.D
20.选A M点在城市郊区,而且可闻噪声分贝强度较大,推断应为飞机场。
21.选B 根据可闻噪声分贝强度等值线的分布来看,对城市影响较大,因此布局不合理。等值线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表明该方向上噪声较大,为飞机进出该地的主要方向。
22.选C 根据飞机进出该地区的运行方向,在丙地修建机场,对城市的噪声影响较小。
23.选C 在沙漠地区修建隧道的主要自然障碍是沙层、沙丘稳定性差;地下岩石结构疏松,易开裂、膨胀等。本地虽然海拔较高,但地势起伏小;温差大并不影响施工。
24.选C 从材料可知本地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故铁路建设有利于该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
25.选A 联系材料结合内蒙古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可推知铁路建设将促进该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等。
26.解析:第(1)题,从材料2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这会对婚姻、就业和社会治安等带来不利影响。第(2)题,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分别说明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 (1)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 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
(2)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有利影响:既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27.
28.【答案】(1)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2分) 利: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弊:用地紧张;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6分)
(2)气候温凉,土壤贫瘠,不利于谷物生长;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市场消费量大(2分)
(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分)
【解析】两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集聚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但容易加剧地区污染。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有:①自然条件;气候温凉,土壤贫瘠,不利于谷物生长;②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市场消费量大.
29.解析:第(1)题,修建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意义可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第(2)题,昆明—达卡穿过板块交界地带,地形崎岖,气候湿热,不利于修建铁路。
答案:(1)①比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航线行程短,省时省力;②陆上铁路运输比海运速度快,安全性好,受台风等天气影响小;③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与亚欧大陆的直接融合,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④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富裕作出积极贡献;⑤充分发挥我国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资源的开发、旅游、对外贸易发展等。
(2)①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②从云贵高原到恒河三角洲,穿越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形起伏大;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质基础不稳定;④沿途气候湿热,森林比较茂密。
5km
10km
15km
0℃
0.5℃
1.5℃
2℃
3℃
图3
N
O
P
M
市中心
图a 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与耕地变化
图b 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与建设用地变化
图7
公顷
公顷
%
%
山东、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江西 六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694
PAGE
山东、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江西 六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6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