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备课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备课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18: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结构特点
第一至四自然段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走在街上,因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第五至九自然段写了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暖和一些,5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十至十一自然段是童话的结局: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3.写作特色
课文中出现了多处对比,表达了强烈的情感。故事发生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不敢回那个“跟街上一样冷”的家,周边环境与小女孩处境的反差,增添了故事凄美的色彩。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妙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以乐衬哀,更让人对小女孩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同情。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寒冷的晚上赤着脚走在大街上的情景,背景中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透出灯光,有助于学生理解小女孩的形象和悲惨的处境。另一幅表现了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后和慈爱的奶奶相拥的幻象,有助于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她渴望得到爱抚、拥有幸福的愿望。
5.习题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学习本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在此过程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第3题提出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感受。在学完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的部分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可以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童话后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童话神奇的想象。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的“燃”“焰”“烛”都有火字旁,可以放在一起识记,引导学生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归类了解字义。“旧”“饿”“富”三个生字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语“旧围裙”“又冷又饿”“富商”认读。“蜡”“烛”两个字可组成词语认读。四个多音字,可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比较辨读:“挣”在“挣钱”“挣脱”等词语中读zhènɡ,在“挣扎”中读zhēnɡ;“几”在“几乎”中读jī,在“几个人”“几本书”等词语中读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ǎnɡ,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ɡ;“喷”在“喷香”中读pèn,在“喷射”“香喷喷”等词语中读pēn。“挣、燃、烛”是翘舌音,“卷、燃、焰、喷”是前鼻音,“挣”是后鼻音。
会写字主要是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等宽。
文中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近义词、联系课文内容等方法去理解。
2.朗读指导
这篇童话语言朴素自然,生动隽永,文章的语句除表层意思外,还蕴含着作者对小女孩命运深切的同情。朗读时,要想象小女孩看到的画面,体会小女孩心情的变化。
3.阅读理解
小女孩的生活境况,距离三年级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同时,本篇童话中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也是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因此,在读中理解、体会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情境创设,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助力朗读,以读悟情,以读达情。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文本,梳理主要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处境;接着,聚焦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了解她每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并理解其中表达的愿望;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及自己的感受,关注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4.积累运用
本课词语,除了引导学生积累外,还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比如,请学生借助第一幅插图,用上“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词语简单写一写小女孩的处境。另外,课文语言丰富,情真意切,设问句、感叹句表达生动,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描写细致,这些语句都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推荐阅读
《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拇指姑娘》《野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