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联系生活的方法识记“夜、思”等 9 个生字;能够正 确书写“思、床”等 7 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 学 课时建议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预设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环节一: 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理解“静夜”。看看图片,说说这是怎样的夜晚? 2.识记并理解“思”字。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偏旁“心” 字底,然后迁移运用偏旁表义的方法识记并理解“思”字。3.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将学生引入诗人的情绪及诗歌的意境 中。 看图说说“ 静夜”的意思。 识 记 并 理 解“思”字。 了解写作背景。 在导入环节,先介绍写作的背景,可以很快将学生引入诗人的情绪及诗歌的意境 中。
环节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自主识记生字。 (1)小组讨论,识记生字。教师提示可以运用联系生活、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进行识记。例: 生活中识字:夜——黑夜光——灯光、月光 熟字加偏旁:田——思 木——床 古——故 读古诗。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教师可以放手鼓励学生自由交流识字的方法,然后围绕重点的字进行点拨指导,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形近字比较:忘——望底——低 (2)集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根据象形图识记“举、望” 字。
根据停顿,读出节奏。 认识韵脚。出示竖版古诗,师生合作读诗,将“光”、“霜”、“乡”三个字标红,引导学生发现有了韵脚,古诗读起来朗朗 上口,有韵味。 3.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4.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一)学习想象画面悟诗情 (一) 巧 设 一 系 列 问题,激活学生想象的思维,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再顺势辅以音乐的烘托,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朗读,进而更好体会古诗的意境。
1.读第一、二句诗,想象画面。 1.说说想象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月 画面。
光、霜”,说说想象的画面。
2.体会诗情。学生边读诗边思 2.联系“霜”体会
考:明明是月光,为什么觉得是 诗情。
环节三: 巧设问题激活想象 霜呢? 要点:a.关注月光和霜之间的相同点都是雪白的。
b.联系生活认识“霜”,并将
“霜”的冷与诗人孤独寂寞的
情感联系起来理解。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读古诗就像这样,边读 诗句。
边想象画面,不仅能理解诗意,
而且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同桌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学习要求:读第三、四句诗,说说想象到哪些画面? 集体交流反馈。交流要点: 做动作理解“举头、低头”的意思。 联系“望明月、思故乡”想象诗人独自一人望着月亮的画面,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创设情境,进一步激活想象。学生思考:月光下李白都会思念家乡的谁?会想起哪些事情呢?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三、四句诗。 角色体验,读出诗情。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 角色,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二) 同桌交流想象的画面。 集体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配乐朗诵。
1. 根据结构进行分类指导书 学生观察字形并 根据字的结构分类指
写。 书写。 导书写,有利于提高
书写要点: 写字指导的效率。
(1)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光、
思、前”,注意上收下放。教师
并相机强调“光”的笔顺。
环节四: 根据结构分类指导书写 (2)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低、故”,注意笔画的错落和穿插。
(3)书写半包围的字“床”,注
意半藏半露。
(4)书写独体字“乡”,注意上
半部分要对齐。
2.学生书写生字。
作业评价 思路 正确书写“思、床、前、光、低、故、乡”7 个生字。 背诵古诗《静夜思》。评价思路: 第 1 题:考查是否能够正确识记并书写生字。 第 2 题:考查是否能够熟读并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