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18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18张+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30 19: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阶级基础
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全国工人
运动高潮
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一大建党
(1921年)
二大制纲
(1922年)
课前复习
促进
促进
成立条件/背景
成立史实
成立作用/意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2.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3.国民革命的结果--蒋汪叛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国民革命/大革命: 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北洋军阀)的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材料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1923.2)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材料3:长期以来,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内缺乏团结与纪律,以及西方不愿意帮助他发展中国深感失望。孙中山急需苏俄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并且为国民革命寻求苏俄的帮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共产党
国民党
共产国际
革命事业
出师不利
革命任务
久未完成
根据材料,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材料2: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
材料4: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先后与孙中山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共产党弱小,需要革命同盟
1911
1913
1915
1917
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兴中会成立
1894






1923
国民党改组需要,发展中国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概况 时间: 时间: 地点:
与会中共代表:
内容
意义
1923年6月
(1)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广州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政策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为平民所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②两党具有相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为什么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联俄
联共
扶助
农工
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1)创建黄埔军校
(2)进行北伐战争(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三大成果
(3)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黄埔军校 全称
时间
地点
领导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军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孙中山
周恩来
蒋介石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1.国民革命的成果
(1)创建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创办起了怎样的作用?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的国共名将代表
在国民党队伍中,有100多名黄埔生,成为兵团司令以上的高级将领。
近40人被授予上将军衔,50余人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5位曾在黄埔军校求学或任教;十名大将中的3位,五十七名上将中的9位,也出身于黄埔;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近40人;
—纪录片《黄埔军校·到黄埔去》解说词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1.国民革命的成果
(1)创建黄埔军校
1926年形势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国民政府
1925年7月,国民党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将黄埔军校学生和广东的军队编成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任总司令。
北伐目的
开始时间
领导机构
总司令
北伐对象
重要战役
汀(tīnɡ)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6年7月
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
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1.国民革命的成果
(2)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内因
前提:
战争性质:
战略方针:
战斗状态:
民心所向:
外因
1.
2.
根据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国共两党的合作
北伐军战术方针正确
正义的战争
北伐将士浴血奋战
苏联和共产国际大力援助
北洋军阀各自为战,
力量分散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农民运动: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工人运动: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攻下敌人的全部据点,占领了上海,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07

200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3万
20

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协会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1.国民革命的成果
(3)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工人运动
(1)创建黄埔军校
(2)进行北伐战争
(核心/高潮)
国民革命三大成果
(3)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二、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做了准备
因果关系
相互促进
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




工农革命运动大力支援了北伐战争,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的胜利进军又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上海街头悬挂被杀害者的头颅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汪精卫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党右派又称国民党反动派,以蒋介石为代表。以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同列强合作,以达到反革命目的、反共目的。
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下,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被杀害。从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万多人被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三、国民革命的结果--蒋汪叛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蒋介石代表了谁的利益?国民党右派为什么叛变?
北伐的胜利引起内外反动势力的恐惧,英、日、美等帝国主义除继续支持北洋军阀残余势力,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之外,还分化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暗中拉拢蒋介石作为它们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谋求外国的“援助”以实现其军事独裁的统治,亦密谋和帝国主义勾结。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流氓头目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
北伐战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三者形成了反革命力量,支持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
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的不满,欲排挤共产党以实现军事独裁。
蒋介石成为帝国主义在华新的代理人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
时间
地点
人物
性质
统治 政策
1927年4月18日
南京
蒋介石
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分共清党”
镇压工农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1912.4
1912.1
1949
1927
1927年形势
国民政府
张作霖
(2)统一
二次北伐
奉系军阀:张作霖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
(1928.6)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宁汉合流(1927.9)
武汉
国民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北伐战争胜利了吗?
国民革命成功了吗?
并入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
北伐胜利: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实现了全国统一。
国民革命失败:旧北洋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教训/启示:
革命要成功,就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军队的指挥权,坚持武装斗争。
材料2:共产党在陈独秀的领导下,下令将工人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国民党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1:“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三、国民革命的结果--蒋汪叛变
1924.1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26.7
高潮
1927.4.12
国共关系破裂
1924.5
发展
1927.7.15
国民革命失败
1928
国民政府名义统一
国民党一大
召开
创建
黄埔军校
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
“分共会议”
进行
北伐战争
张学良
东北易帜
本课小结
触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蒋汪叛变革命
国共对立
虽然北伐成功,
但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结果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高潮)
工农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成果
国民革命兴起
第一次
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