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囚系/系马 披靡/奢靡 脉络/脉脉含情
B.独处/处所 否泰/臧否 新鲜/鲜为人知
C.纤细/纤绳 运载/登载 见地/瑕瑜互见
D.矿藏/宝藏 模型/模样 铜臭/遗臭万年
2.下列河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枷锁 题纲 虚与委蛇 涸辙之鲋
B.签署 葱茏 火中取利 酣畅淋漓
C.端倪 肄业 义愤填膺 步入正规
D.贻误 嬉戏 流觞曲水 欢度春节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B.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C.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售楼大厅,仿佛置身于金碧辉煌的王宫,绚丽多彩的壁纸和精致耀眼的水晶灯使得整个售楼处蓬荜生辉。
B.“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学生们端坐成一排,齐声朗诵《弟子规》,稚嫩的童音不绝如缕。
C.入选“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航运界人士”的马士基集团总裁安德森和首席执行官柯林,用他们革命性的计划重铸了行业内最大的企业,令集装箱航运业改头换面。
D.昨日,“12·1”爆炸案犯罪嫌疑人王海剑落网,受伤群众得知这个消息,纷纷拍手称快,感谢警方惩恶除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命名为“大芬丽莎”的巨型蒙娜丽莎装饰作品的创作者是出于深圳著名油画工厂的999名画工之手。
B.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感,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C.近日,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免费开放,为人们了解黄河、走近黄河、认识黄河提供了便利条件。
D.中国红基会发起“春雨行动”,倡议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需的水、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6.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7.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郭淮字伯济,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曾,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准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稽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①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②,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一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太和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正始)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八年,诸羌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淮策维必来攻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适至,维遁退。进讨叛羌,降服者万余落。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①防风:即防风氏,大禹时期人物,协助大禹治水。②唐、虞之世:尧、舜时代。唐,尧之国号,虞,舜之国号。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淮署为门下贼曹 署:代理,暂任。
B.故计远近为稽留 稽:迟延,拖延。
C.淮逆击之 逆:预料,预先。
D.诸将皆谓欲攻西同 谓:以为,认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半济而后击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①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一一知其款曲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①昔禹会渚侯于涂山 ②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郭淮“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
②既陈,备疑不渡
③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风之诛也
④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
⑤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
⑥诸羌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渊死后,为了稳定军心,郭淮临时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中主将,事后曹操正式授给张郃主将符节。
B.文帝即位时,郭淮奉命前去祝贺,因路上“留迟”受到文帝严厉的责备,郭淮巧妙应对,得到文帝的赏识。
C.太和五年,蜀国出兵卤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郭淮强迫羌人和胡人家家拿出粮食,避免了从关中运粮的麻烦。
D.羌人叛乱之时,夏侯霸率领大军驻扎在为翅,郭淮估计姜维必来攻打,果然不出所料,不过由于郭淮率兵适时到达,姜维退兵而去。
第Ⅱ卷(共114分)
三、(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分)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客中九日
[明]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四、(12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2010年4月,希腊政府宣布,如果在5月前得不到救援贷款,将无法为即将到期的200亿欧元国债再融资。由于担心希腊政府对其总额为3000亿—4000亿美元的国债违约,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希腊国债,导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希腊银行无法得到资金补充,只能依靠廉价的欧洲央行贷款,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骤然加剧。2010年5月5日,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财政危机引发的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引起了希腊国内大范围的抗议。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传染效应”下,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
1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4分)
欣赏高山,就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情欣赏大自然吧,在优美的景色中陶冶你的性情,完善你的人格。
18.下面这张便条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
刘老师:
我试着写了一篇大作,送来请您拜读,但您不在,只好把文章留在您桌上,明天我再登门赐教。如能得到您的指点,我将不胜欣慰。
学生:小明
2014年1月1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面对杜甫
鱼禾
①我曾经不大喜欢杜甫的诗。我喜欢的是那种意气风发的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十月底,我随同参加甘山笔会的朋友们,来到函谷关之东的石壕村,看了崤函故道。故道上是深深浅浅的车辙。不知道从哪一年起,这段路不再有人走,于是那些车辙化石般地凝固,一直保留到今天。故道尽头生长着大片的获花,雪白莹亮,在阳光下恍若一片雪湖。杜甫曾从这里匆匆经过。在落魄的行旅、妒,遇到了苛吏抓丁,于是写下《石壕吏》。我看看那些充满沧桑感的车辙,心头生出些微的苍凉。
③从崤函故道回来,我开始通读杜甫,并向往把杜甫所到之处都走一遍。
④与朋友们来到杜甫陵园的时候,正值夕阳如酒。我面对微微颔身的杜甫雕像,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⑤这个陵园,是巩义的文化人自筹资金修建的。那是在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陪同参观,使作家张鑫琦为杜甫故里的残破深感赧颜。此后的五年,他与巩义文化界的同道,从酝酿筹划到落实资金,从请人题碑到协商征地,呕心沥血,几经周折,在财政没有丝毫投入的情况下,完成了杜甫陵园修建的全部工作。其间的辛苦自是难以尽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们自带干粮,深入嵩山,找到了用以装饰陵园的火山冲剧石;他们连续多日白水就冷饭,为杜甫陵园义务栽植数百棵松树。瘦弱的画家徐小龙曾为栽树把自己累病过。读着张鑫琦写于十年后的《杜甫陵园修建记》,我想我明白,是什么支持着这些人自发自愿地来做这些,历经磨难也不放弃。想起在气温突降的陕县地坑院大门外,一帮子参加散文笔会的人,在冷风里吟诵杜甫《石壕吏》的情景。
⑥杜甫被热爱的理由,是诗歌,却又不仅仅是诗歌。
⑦一个人的文字与他的生存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初识李白,曾有飘蓬之叹:处身贫病,昧尽世态炎凉;终老之际,犹自艰难苦恨。国破民困之忧,流离颠沛之痛,经由充满悲悯的表达,使他赢得了“诗圣”的美誉。不过在我看来,李白称诗仙或可是对的,而杜甫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诗“人”。我深信杜甫之悲悯,不是居高临下或旁观的立场选择,而是同为天涯沦落的同命感。这使他的诗似铅,凝重,收敛,有一种看不到伤痕的痛楚。同为游历,别人看到的是仙道游侠、光风霁月,杜甫看到的则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是“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⑧他不是以韵律和辞藻打动了我们,而是以血泪。
⑨至少,我原来不够懂得这种可贵。当我汲汲于文字里那种光洁雅致的美感时,一位朋友曾批评我,你的文字缺少痛感。我未明白,犹自辩解:每个写字的人心中都有疼痛,我即或不触及,读者似乎也能体会。他于是发给我一个层叠的笑脸。
⑩他笑的,必是我的轻狂。“疼痛”两个字,不似我理解的这样狭隘。它基于人道,连结着许多人的生存状态。只要同类在疼痛,我们就不可能不疼痛;设若不是,则我们的心已经麻木、痛感已经枯萎。闭目塞听的文字,无论有多么雅致,都至多不过是花边罢了。我也无数次地思考过文字的价值,只是我眼中的自己太强势,遮掩了外部的世界和内心的真相。我看到了枝叶的葳蕤,而不理解根的深埋。
看过许多故事,只有极少的能使我流泪。使我流泪的当然不是作者的优雅,而是人物含辛茹苦的命运。帕慕克说:“小说家的政治观点来自他的想象,来自他将自己想象为他人的能力。这种力量使他能够替那些不能为自己说话的人代言,那些人的愤怒从未被倾听,他们的话语曾被压抑。”这一点,也及于所有的作家。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0.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修建杜甫陵园的过程?(4分)
21.解释下两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杜甫被热爱的理由,是诗歌,却又不仅仅是诗歌。(2分)
我看到了枝叶的葳蕤,而不理解根的深埋。(2分)
22.面对杜甫,作者所思所想可谓深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从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6分)
六、(60分)
23.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有乐音,有噪音;有美的,有丑的……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怀,是美的;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也是美的……
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高一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24分)
1.D 2.D 3.D 4.D
5.B
二、(12分)6.C 7.B 8.A
三、9.C(逆:迎击。)
10.B(都是介词,因。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C项①代词,他们的;②助词,无意义。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
11.A
12.C(原文“抚循”,应该是安抚、慰问,而不是“强迫”。)
四、(24分)
13.(10分)(1)既然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便)又想扩展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国土),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关键词:既、封、阙、焉)
(3)沛公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关键词:置、车骑、道、间行)
14.(8分)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菊花)以人的情感。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委婉、含蓄、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离乡在外的孤寂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通过“细雨”“夕阳”“寒塘”“黄花”等景物,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
(1)夙兴夜寐 长路漫浩浩
(2)青青子衿 羁鸟恋旧林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凌万顷之茫然(每句l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四、(12分)
16.(4分)答案示例: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引发传染效应殃及他国。
17.(4分)答案示例:欣赏大树,就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就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18.(4分)①“大作”改为“文章”(或“作文”)。②“拜读”改为“审读”(或“斧正”)。③“赐教”改为“请教”(或“求教”)。④“欣慰”改为“荣幸”。
五、(18分)
19.(4分)从全文看,对比开篇,欲扬先抑,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为下文作者重新认识杜甫及其诗歌作铺垫,利于突出杜甫的形象。(2分)
20.(4分)突出表现了文人们对杜甫刻骨铭心的热爱和无比尊敬;(2分)烘托出作为诗人的杜甫忧国忧民的人格感召力。(2分)
21.(4分)
(1)杜甫被后人热爱,不仅仅在于他诗歌艺术成就的巨大,更因为他漂泊半生的艰难生存状态、关心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和敢于替贫苦百姓代言的气魄。(2分)
(2)我着力追求作品韵律和华丽辞藻,欣赏文章形式上的优雅美感,而没能理解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人类深沉的大苦大痛。(2分)
22.(6分)
(1)写作应该讲求形式美,但又不能只追求形式美,更应该注重内涵和思想;
(2)只有深入体验生活,才能真正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写出好文章;
(3)文章不能仅仅表现“小我”的情感,更要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大众的喜怒哀乐结合起来,去表现大众的“大我”的情感。(每条2分。)
六、(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