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让学生做活动角和拉角的活动,使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学会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5.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认识角。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复习平面图形,引入新课
复习图形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几个平面图形,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老师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展示)
变魔术揭题
(出示三角形框架)(老师把三角形变成一个角)问:这个图形你还认识吗?它叫什么?对了,它也是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平面图形,它是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
(设计思路: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魔术的展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观察体验,认识角
找一找,从现实中抽象出角
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图形吗?(师出示主题图)校园里的园丁爷爷手中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角,球框上也有角,除了刚才老师说的这两个角,在学校里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藏有角呢,接下来,就请你们仔细找一找哪儿有角,找到了用手比划一下它的样子。请学生找角并比划角的样子。
(设计意图:首先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通过“找一找”这一活动,体会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2.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的特征
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接下来我们就请出几位角朋友,一起来研究研究吧!(出示例1中剪刀、钟面、三角尺的实物图)瞧!剪刀里面有角,钟面上有角,就连我们平常的学习用具三角板里也有角,(师出示三角板)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观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一个,像这样(师示范摸角的顶点)什么感觉?(前面尖尖的、有一点疼),再看看它在你的手上留下了什么记号吗?(小圆点)(板书:小小角尖又尖)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滑滑的、很痒、是平的、是直直的)。再从这点往这边摸(另一条边)(也是直直的)。刚刚同学们摸到的就是角,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刚摸到的角。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感受,获得最直观的体验。)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边),可见,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
(师指黑板,贴角的顶点)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是呀,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围在一起形成一个角。(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播放闪动顶点)这是什么?(闪动边)这是什么?所以顶点和边只是角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说这是角(指顶点),这是角(指边)。咱们在指角的时候一定要这样指(师示范)老师再次指角说: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围在一起才是一个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明白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边是直直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4.接下来就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老师一样指一指你三角板上的角。
5.体会角的开口方向
大家再看看这几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观察交流)小结:所以,只要有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不管它的开口朝哪里都是角。
6.辨一辨
(指名回答)
想想办法,画出角
1.想象角,想方法画角
刚才咱们认识了角,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请大家闭眼想象一下角的样子(一边想一边描述:小小角,尖又尖,一个顶点两条边),再想一下你画的角开口准备朝哪里?你打算怎样把它画出来?
学生画角,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演示画角。
生再次画角,并展示两个一大一小的角。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师示范把角变大变小。
观察学生画的角(一大一小),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一个嘴巴大,一个嘴巴小。嘴巴大的叫大角,嘴巴小的叫小角,原来角是有大小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角的大小,好吗?(出示活动角)这个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叉开合拢,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活动角。你们看,这个角可以叉开,叉开以后,角的嘴巴就怎样了?角就变大了,我继续变大?仔细观察,角变大的过程中,边变长了吗?
这个角能变大,你们说能变小吗?怎么变小?谁来试试?(生操作,让角变小),越是靠拢,角就越小。在角变小的过程中,两条边变短了吗?
2.超级变变变(变大变小),学生操作感悟。
好,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角,说:变大,变大,再变大。大家变的真快,那么小朋友你是怎样让角一点点变大的呢?哦,我们发现两条边叉的越开,角就越大是吗?
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两条边叉开的小一些,这个角会变的怎样?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叉小一些,角变小,再叉小一些,又变小。叉的越小,这个角就越小。)在刚刚变角的过程中,角的两条边有没有变长或者是变短呢?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原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用重叠法比较大小。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个角,一个叫绿角,一个角黄角,这两个角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请一生来试试。这种方法就叫做叠合法(板书叠合法):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哪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你学会了这种比角的方法了吗?同桌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绿角大)
刚刚绿角与黄角比,谁大?(绿角)可是老师想帮帮黄角,你们看(把黄角边变长),现在你们来猜一猜哪个角大?为什么?请一个同学来帮忙验证一下(绿角大),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发言)那如果我再变长一点呢?你发现了什么?揭示:角的大小与变的长短没有关系。那与什么有关呢?(板书: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得越大,角……叉得越小,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五、回归生活,应用角
1.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了解,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吗?有几个呢?(指名回答)
2.找教室里面的角
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在我们身边,就在教室里,也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用手比划一下,再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哪?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欣赏生活中的角。
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请看大屏幕(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角),看看角都藏在哪些地方?看来,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到我们的国旗,建筑物,小到我们的吃的用的,这些东西的表面都藏有角,也正是这一个个美丽的角,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咱们以后要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区别角。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角(牛角,羊角),它们是不是我们今天学的这种角呢?(生回答)所以生活中的这种角跟我们今天学的角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建立了角的表象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这样学生的眼光和角度是有别于学习之前的。这也遵循了数学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到过程,但是第二次的具体是用数学的眼光和模型和解释现实的体现)
六、回顾整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角,你都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一个顶点两条边(2)叉开越大角越大,两边靠拢角变小(3)先画顶点再画边。老师再加上几句就成了一首小儿歌,齐读:小小角,尖又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角角角,有大小,叉开越大角越大,两边靠拢角变小,画角时,请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七、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小小角,尖又尖
顶点 边 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 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