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加减混合运算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68页例题,完成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看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苹果。谁能给老师列个算式?学生甲:3+2+1=6老师问:非常棒!看老师这里还有梨,谁能给老师列个算式?学生乙:8-3-2=3同学们非常好,这是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连加和连减。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主题画。问:谁看出来了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原来车上有几个人?下去几个?又上来几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2)找小朋友说说图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3)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说:原来车上有7个人,下去2个,又上来3个,现在车上一共有8个人。教师边说边板书: 7-2+3=(4)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来有7个人,下去2人,下去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用7个人减掉2个人,后来又上来3人,又上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7-2+3=)(5)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6)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等于多少?(7)发表意见:先算7减2等于5,再算5加3等于8。最后等于8。教师完整板书:7-2+3=8(8)让学生齐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如果没有图画,6+3-2你会算吗?(1)可以首先小组讨论。(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好。(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先算6加3等于9,再算9减2等于7。最后得数是7。三、游戏环节小朋友们,请你们演示一下吧!请7位小朋友上台,代表车上原来有7人。下去2个小朋友,代表车上下去了2人再请3位小朋友上台,代表车上又上来3人。让学生报数现在有多少人,代表现在车上的人数。(也就是计算的结果)四、组织练习1、完成第1题。2、完成第2题。3、完成第3题。4、完成第4题。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检查。五、总结全课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3+2-1=4先算左……后算右……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1、学生们有了以前连加连减的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被接受,但需注意与之前内容的紧密联系。2、游戏环节纪律稍显混乱,低年级学生缺乏小组讨论的经验。3、用心教学,回归自然,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