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7.2.2 定义与命题(二)
授课人:fb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温故知新
1、定义:
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3、命题的结构:
2、命题的定义:
温故知新
一般地,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真命题和假命题
5、命题的分类:
4、命题的特征:
是真命题吗?
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 是命题吗?
30°
+ 40°
= 70°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只需举一个反例.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实验,验证特例等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可靠.
那已经知道的真命题又是如何证实的
能不能根据已经知道的真命题证实呢
哦……那可
怎么办
甲
乙
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类似
(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一本书,书
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
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
行了大胆创造:
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
名叫《原本》,
数学知识,
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
的问题,
为了说明每一个结
挑选了一部分数学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某些数学名词称为原名.
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其中
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他的方法是:
确定一些公认的命题作为公理
用推理的方法证实其它命题的正确性
推理的过程叫证明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叫定理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
直。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
这两条直线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章选用如下八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公理
等式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在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相等的量来代替.
其它哪些还可以作为公理?
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都可以看作公理
例如:如果 a=b , b=c ,那么 a=c , 这一性质也可看作公理,称为“等量代换”.
又如:如果 a>b , b>c ,那么 a>c , 这一性质也可看作公理。
从这些公理出发,就可以证明已经探索过的结论了。例如,我们可以证明下面的定理;
定理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定理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定理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定理 对顶角相等
证明定理 同角的补角相等
已知:∠2是∠1的补角,
求证:∠2=∠3
证明:
∴ ∠2+∠1=
∴ ∠2=
∵∠3是∠1的补角
∴ ∠3+∠1=
∴ ∠3=
∴ ∠2=∠3
∵∠2是∠1的补角
已知
补角的定义
等式的性质
已知
补角的定义
等式的性质
等量代换
∠3是∠1的补角。
( )
( )
( )
( )
( )
( )
( )
180°
180°-∠1
180°
180°-∠1
( )
证明定理 对顶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
点O,∠AOC与∠BOD是对顶角。
求证:∠AOC =∠BOD
证明:
∴ ∠AOB与∠COD都是
平角的定义
∴ ∠AOC+∠AOD=
( )
∴ ∠AOC =∠BOD
同角的补角相等
∵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BOD+∠AOD=
( )
补角的定义
已知
( )
平角
180°
180°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
A、定理
B、公理
C、定义
D、只是命题
B
练一练
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语句是( )
A、定理
B、公理
C、定义
D、只是命题
C
练一练
练一练
3.下列关于“证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证明”是一种命题
B. “证明”是一种定理
C. “证明”是一种推理过程
D. “证明”就是举例说明
C
练一练
4.下列所学过的真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A
练一练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B. 定理是真命题
C. 公理是真命题
D. “画线段AB=CD”不是命题
A
(1)公理是不需要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2)公理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1.对于公理:
2.对于定理:
(1)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
(2)定理可以作为推理论证其他命题的依据.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
出证明过程.
3.证明的一般步骤:
4.假命题的判断: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来说
明即可.
随堂练习
请你完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证明
A、B、C、D、E五名学生猜自己的数学成绩:
A说:“如果我得优,那么B也得优。”
B说:“如果我得优,那么C也得优。”
C说:“如果我得优,那么D也得优。”
D说:“如果我得优,那么E也得优。”
大家都没有说错,但只有三个人得优。
请问:得优的是哪三个人?
动脑筋
作业:P1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