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练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槛(jiàn)阱 札(zhá)记 剌(là)谬
愠(wēn)色
B.前瞻(zhān) 亵(xiè)渎 苛(kē)求
厩(jiù)监
C.啮(niè)雪 摘(zhāi)要 弹劾(hé)
喟(wèi)然
D.恣(zī)意 星宿(xiù) 荒谬(miù)
藐(miǎo)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有倾诉者,就会有伶听者。柔和的风吹过来似乎都在告诉你,这就是爱,这就是你可以消除一切烦恼的地方。
B.庐山景观多资多彩,有雄奇伟岸的五老峰,飞流湍泻的瀑布,幽雅别至的别墅,蕴藏深厚的书院,玄秘深邃的寺庙。
C.走一路看一路,走一路歌一路,走一路温暖一路,走一路激情绽放一路,走一路思索了一路。
D.总有一些事情是忘记不了的,一如悬崖上干枯的古台,一场风雨,便泛起绿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人疯疯癫癫的,净说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在白领人士中,“文明病”与“生活方式病”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颈椎病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等……
B.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
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C.“民告官”对大家而言已不算新鲜,而重庆市含谷镇政府放弃强制手段选择“官告民”依法行政的做法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D.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比往年大幅度增长。
B.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
C.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提供了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侮辱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揭开“翻脸不认人”的面纱
不少人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面又不认识了,这种现象尤以知识分子居多。为什么会出现“翻脸不认人”的现象呢?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
为什么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弱?以往大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直到最近,法国研究人员才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发现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研究人员斯达尼斯拉斯?德哈恩等人通过磁共振扫描仪和电极帽扫描若干志愿者的大脑,结果发现识别面部和阅读都会用到同一脑部区域,而且两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强的人面部识别能力相对就弱一些,反之亦然。
为了测试上述假说,研究人员对3组人员的大脑进行扫描,包括10名不识字的人,22名于成人阶段才学习阅读的人,31名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习阅读的人。
扫描结果表明,脑部与阅读有关的区域位置是视觉字形区,此区域连结声音与书写符号,在阅读时受刺激而变得活跃。在阅读时,阅读能力较佳者此区域更为活跃;当受测者倾听句子时,视觉字形区显示相同的反应。但是,当研究人员对受测者显示面孔照片时,能阅读者的视觉字形区活跃程度低于不识字的人。因此研究人员猜测,至少在脑部视觉字形区,阅读能力与面部识别能力相互竞争。
研究人员德哈恩等人表示,面部识别能力的损失与其阅读能力成正比。其实,这个结论只是个平均值的研究,人类脑区各个部分的功能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这导致他们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很强大。
那该如何来弥补面部识别能力的损失呢?“勤能补拙”这句古训在这个方面也能起到作用。如果面部识别能力弱的人要想记住他人,可以在交往时多看一些别人的面部,在与别人交往时精力更集中一些,事后再回忆一下。等到下次和别人交往时,你就能知道谁是谁了。研究表明,中国人的面部识别本领较西方人弱,这是因为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直视别人的面部。
德哈恩等人表示,其实,不只是阅读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人类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的时候,不少脑部区域会被征用。人类在发展文明的过程中,会不断征用一部分大脑神经元进行再利用。因此,人类发展文明会使得原有的一些本领变弱。
当然,新发展出来的技能要占用脑部区域,一是要功能相近,比如面部识别和阅读就比较相近;二是要有空子可钻,也就是说原来的脑部区域要“拆迁”一部分后,新型的“文明建筑”才能兴建起来。研究发现,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要比原始人弱。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最初发展出来其实主要不是为了社交,而是为了在打猎时更好地追踪猎物。当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后,对追踪猎物的要求变弱,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也随之减弱。此时,主管面部识别的一部分脑区就自然而然地荒废了,变成了“空地”,阅读能力就趁机在这些“空地”上建立起来。数千年来,人类的大脑区域虽然已经成型,但是功能性单元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大脑的功能划分将变得越来越完善。
(选自《大众科技报》,有改动)
6.下列对有关“翻脸不认人”的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知识分子更容易“翻脸不认人”这一现象,以往多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而最近法国的研究人员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给出了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
B.面部识别和阅读都会用到大脑的视觉字形区,而且二者会有竞争,其结果常会导致此强彼弱,因此擅长阅读的知识分子面部识别能力相对弱一些。
C.因为面部识别和阅读能力互不相容,所以一个人阅读能力越强面部识别能力就越弱;但面部识别能力差的人可以通过平时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
D.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发展之初主要是为了识别猎物,随着狩猎时代的结束,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现代人较原始人更易“翻脸不认人”。
7.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全面,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不会阅读、有一定阅读能力和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三组人员,对他们进行测试和扫描。
B.阅读能力强的人和文盲同样面对面孔照片,大脑视觉字形区的活跃程度不同,但听朗读时反应却相同,这表明只是阅读能力影响了面部识别能力。
C.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会不断征用大脑中的某些区域进行再利用,使得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技能时,也只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
D.人类新发展的技能要占用脑部区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技能与旧技能功能相近;二是有隙可乘,即原区域的某个功能减弱。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性格腼腆的、见人易脸红的、与人交往心不在焉的人,可能更易出现“翻脸不认人”的现象。
B.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可能发现类似阅读能力和面部识别能力的其他竞争也许还存在于大脑的其他区域。
C.当今人类阅读能力与面部识别能力此长彼消的现象启示我们,人类脑部各区域的原有功能有的可能会减弱,新的功能会“乘虚而入”。
D.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会发展出很多新的技能,这些新的技能将会使我们的大脑区域和各区域的功能重新划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①!”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锺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②,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③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注]①宰:主持分割祭肉的人。②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③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陈孺子之为宰 善:善于
B.陈涉起而王陈 王:做王
C.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疑:怀疑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 间:中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计谋的一项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愤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5分)
(2)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声名大著。
(1)清代王士禛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4分)
(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4分)
15.将下面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任选三个小题)(6分)
(1)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 。
(2)恨私心有所不尽, , 。
(3)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 。
(4)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请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济南2月28日讯 虎年的元宵节因为不寻常的天气显得格外不同,这一天,雷电、冰雹、雨雪都降临了齐鲁大地。
2月28日是元宵节,上午10时半,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至中午12时许,天气开始变坏,风急雨骤。到下午2时许,降雨变成了绿豆大小的“冰雨”。下午2时30分左右,突然传来雷声。至下午3时以后,省城街头就开始出现积雪。
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元宵节当日,我省临沂、枣庄、济宁、泰安、潍坊等地也遭遇了雷电天气,聊城、泰安、淄博等地则受到了冰雹袭击,泰安地区的冰雹如玉米粒一样。雨雪雷电冰雹齐聚,把齐鲁大地的虎年元宵节闹得好不热闹。
气象专家分析指出,南方气旋带来的暖湿空气和北方气旋带来的冷空气在我省上方交汇,带来了此次降水,因对流强度大,带来了雷电、冰雹等异常天气。
17.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因为文学是你们的专业,所以我还要谈谈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文学是非常神圣的。我们讲敬业,就是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文学,有人说起源于劳动,有人说起源于游戏。在文学的功能中,是有游戏的成分,有让人愉快让人轻松的作用,但文学从根本上说不能等同于游戏,因此,我们不能游戏文学。
18.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回答问题。
几只猴子来到稻田,一只小猴子抓下稻草人的草帽,戴在自己头上,问别的猴子:“我像人吗?”“像。”它又穿起了稻草人的衣裳。“更像了,毫无二致。”但一直没说话的老猴子对它说了几句话,它便脱去衣帽,回归了自我。
(1)老猴子怎么说?
老猴子:
(2)请以评价者的口吻发表一下看法。
评: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七里香花开
刘彦林
①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觉得空虚难耐,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②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
③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都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哪能由你?
④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趁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花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它又会奉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给每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⑤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头来眺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得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的肆意伤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地开荒,使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它们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⑥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9.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花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寓意?(4分)
21.文章第①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2.第②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请说说文中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这“芬芳”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手 铐
汪海潮
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车就“呜呜呜”地开走了。
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
果然,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送现金的,还有以送给他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其实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千多块。因此,他几乎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了回去。
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家之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
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
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
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人”,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钱!钱对他来说已并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商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板记下了那位客商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
陈大明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同学正在笑吟吟地等着他。他一下子愣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已将它改成了钓竿。看,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
在此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9.陈大明因“手铐”而受贿,是否知情?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小说插叙主人公陈大明的家庭情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1.主人公陈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2.这篇小说以“手铐”为题,有主题表达、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七、(60分)
23.郑愁予的诗中写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请以“错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与解析
1.B(A.愠yùn。C.喟kuì。D.恣zì。)
2.C(A.伶—聆。B.资—姿,至—致。D.台—苔。)
3.A(B项中“猝不及防”指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不能修饰“惊喜”。C项中“慷慨解囊”指很大方地打开钱袋,形容在经济上豪爽地帮助他人。不合语境。D项中“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句中用来形容语言不当。)
4.C(A.句末的省略号改为句号。B.“这样的”后加破折号,去掉逗号。D.“办公费用”后应为逗号,“购书费”后的逗号去掉。)
5.B(A.成分残缺,应在“教育”后面加上“支出”等内容;C.逻辑错误,“提供了”表结果而不是目的,应去掉“了”字;D.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6.C(该项以偏概全,原文中有“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这导致他们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很强大”的字样。)
7.C(原文是“人类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的时候,不少脑部区域会被征用”,表明音乐等技能并未只占用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
8.D
9.B(A.形容词,好。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疑。D.动词,挑拨离间。)
10.D(A.皆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皆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皆为副词,趁此,趁机。D.副词,竟然是;副词,才。)
11.C(①写众人归附项王,与陈平无关;⑥写亚父范增的遭遇,与陈平无关。)
12.C(“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与“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矛盾。)
13.(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2)(亚父)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您自己干吧!请您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牗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割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割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割祭肉一样(公平)!”
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了汉王。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截断汉军后退的通道,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段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该封给爵位和城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锺离眛、龙且、周殷这么几个。
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机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行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锺离眛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
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锺离眛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楚国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去,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国的使者吃。楚国的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给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了。
亚父打算加紧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您自己干吧!请您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14.(1)空:白白地,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声名大著。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遇。“空”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2)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虚实结合),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
15.(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出则不知其所往 (2)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乃赋《离骚》 厥有国语 (4)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16.雨雪雷雹齐鲁闹元宵
17.我们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
18.(1)你只是像人,并不能因为像人而成为人。你现在除了一张猴脸外,哪里还有猴子的本色?(2)模仿的最终目的是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能有益于自己。不然,只是形似的模仿,就会有丧失自我的危险。
(一)19.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七里香花的美。
20.既表明文中主要写的是七里香花,又表明这是大自然美丽景致的一个缩影,这美丽景致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从而对七里香花的消失、大自然的破坏表示惋惜,对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在文中,“七里香花”是大自然美丽景致的象征。然后结合文章关于保护大自然的主题回答。)
21.以山野那色彩绚烂、充满生机的美好春色与城市的冰冷、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山野五彩斑斓的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空虚的城市的无奈与厌弃;引出迷人的七里香花,为下文张本。(童年的回忆与后文对现在的描写差距很大,构成对比;用在开头也是为了引出要抒写的对象,同时把七里香花描写得色彩斑斓,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憎感情。)
22.①家乡的小山村被七里香环绕,构成了童年生活的花园。②漫山遍野开满了七里香花,让人沉醉。③乡亲们剪七里香花卖钱十分欢快。(理解句子含意,关键是理解“芬芳”的含义。“芬芳”在文中指的是“七里香花”带给“我”的快乐。结合下文内容进行概括。)
(二)19.表面上看是不知情,但实际上骨子里还是有着个人的私欲,从而告诉人们要不断加强自律,完善自我道德修养。
20.①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真实;②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③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21.①小心谨慎。乡长被抓,他引以为戒,一一回绝别人送的礼物,塞进了抽屉的钱,又退回去。②严于律己。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③由于对金钱的需求,遇事考虑不周,容易上当受骗。
22.观点一:以“手铐”为题,使小说主题深刻。①官场上遍布手铐,稍有不慎,便是别人鱼竿上的“大鱼”。②“手铐”具有警示作用,人生路上处处有手铐。③“手铐”一词含义有实有虚,既指法网恢恢,也指人物内心的自省自律。
观点二:以“手铐”为题,使小说情节显得巧妙。①构成小说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紧凑。
②以“手铐”为题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手铐”构成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③小说以“手铐”始又以“手铐”终。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23.思路点拨:要注意审好题,这里的“错误”要美丽,不是我们所说的根本性错误。在阐释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阐释清楚“错误”美丽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它为什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例文:
美丽的错误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题记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昔日的表妹,曾经的伴侣,那一段充满欢声笑语、情投意合的岁月,怕是一刻也难从你的心头拂去了吧!多年以后,你又怎会想到,你们将以这样的方式不期而遇。再见时,她的身边早已有了他,好一句“东风恶”,也好一个“错,错,错”。这一错,恐怕将是你陆游这一生都无法挽回的遗憾了吧。“东风”逼迫,你这一纸错误的休书使你永远地失去了心爱的唐琬,但沈园的墙上却从此多了唯美的爱情的祭奠——《钗头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这一离去,怕是再与仕途无缘。李白,你多么洒脱,多么豪迈,你可以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也可以长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你终究掩盖不了你内心对于实现政治理想的狂热。住在宣城时,你曾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难道果真是唯山间可爱吗?难道你是真的愿意放下理想,归属自然吗?怕是你年轻气盛断然转身的错误,才使得你永远地远离官场,将那“外冷内热”永远地放浪在山水之间了,但你也因此永远地被人赞誉为“诗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携江南百姓投降之时,该是怎样一种痛苦的心情,你的满腹诗才画意,举世难寻,但你却被迫登上皇位。你想给江南百姓一份安定,最终为了安定,你献出了山河,无奈地成了阶下囚,而此时你的才情却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仿佛你的一生就是在错误之中转徙,因为你的亡国之词,后人才记住了一个婉约派的词人——李煜。
我,竟是不能得知,人生之中的有些错误,究竟是喜是忧,一念之间的错误可能让我们失去最心爱的人,失去最恳切的梦想,甚至失去自己的家园。但有一点我很确定,那便是,人生之中难免出现错误,有些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陆游、李白、李煜的这些错误,中国的诗词史会黯淡多少光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