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15: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完成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感到意外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之”的意思是一样的。( )
(2)“如此”是“因此”的意思。( )
(3)周恩来从小就认识到了振兴中华的重要。( )
4.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描写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描写
(3)他睁大眼睛。( )描写
5.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
B.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C.这句话寄托了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D.因为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很多事实,所以立下了这个志向
6.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民族英雄戚继光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海盗经常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十分痛恨他们,管他们叫“倭寇”。
当时,有个叫戚继光的将领,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他决定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招兵的布告刚一贴出,就有很多人来报名。戚继光组建的军队很快就发展到几千人。这支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人称“戚家军”。
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有的倭寇一边逃跑,一边抛撒抢来的财宝,想用这个办法阻挡后面的追杀。可是,戚家军对金银珠宝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想着杀敌。 就这样,戚家军军威大振,令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有一次,进犯福建的倭寇占据了一个小岛。小岛和海岸之间有一片浅滩。涨潮时,浅滩浸入水中,小岛四周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人马一踏上去,就会陷进烂泥里。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戚继光仔细察看了地形后,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捆干草。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戚家军将士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将士们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他们就把倭寇全部消灭了。
还有一次,正值中秋节,城中主力部队正外出作战,倭寇又趁机进犯。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
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7.“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____,冲锋在前。士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______,杀得倭寇___。”这两句话体现了戚继光______。
8.下面与”闻风丧胆”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心惊胆战
B.不慌不忙
C.毫不惊慌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10.戚继光为什么选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进攻倭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魏校长 周恩来 2.为之一振、没想到、竟、睁大眼睛 3. × × √ 4. 动作、神态 动作、语言 动作 5.ABCD 6.为了让自己的未来更精彩
【解析】1.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中“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可知,文中的“他”指魏校长;从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他“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此生”指周恩来。
2.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
结合选文内容,当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魏校长的反应是“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从中可知“为之一振”、“没想到”、“竟”、“睁大眼睛”是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感到意外的词。据此整理作答。
3.考查学生字词释义的掌握与内容理解能力。
(1)通过阅读选文,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思是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故句中的“之”意思是“的”;
“为之一振”意思是因此而振奋起来,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上文中周恩来说的话。
由此可知本小题错误。
(2)“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意思是竟有这样的抱负和胸怀,句中的“如此”意思是“这样”。由此可知本小题错误。
(3)结合选文内容“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可知,周恩来从小就认识到了振兴中华的重要。由此可知本小题正确。
4.考查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中所描写的内容,结合平时对于描写方法的理解完成。
(1)从句中的“坐”、“思”可知这运用了动作描写;从“若有所思”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
(2)从句中的“站”、“回答”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回答道”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3)从句中的“睁大”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
5.考查学生对短文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短文中周恩来所说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他把个人读书的志向和民族的振兴联系了起来,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这是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华不振”的现状后立下的志向。故本题A、B、C、D说法都正确。
6.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时根据自身实际,写一写“为什么而读书”。答案不定,如“为自己的梦想读书”、“为自己不虚度生命而读书”等等,有理即可。
7. 身先士卒 奋不顾身 东逃西窜 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品质 8.A 9.承上启下 10.大雨滂沱的夜晚,敌人容易放松警惕,这时进攻更有利于夺取小岛。我感受到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11.戚继光是一个爱国将领,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决定招募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 12.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解析】7.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三段“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兵们见主将这样勇敢,斗志倍增,奋不顾身,杀得倭寇东逃西窜”可得出答案。
从“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可以看出戚继光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品质。
8.本题考查了近义词。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A.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B.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C.毫不惊慌:形容不慌不忙,不紧张。
近义词为心惊胆战。
9.本题考查了分析句子的作用。
文章第一到三自然段写出戚继光作战英勇,第四到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戚继光很有智谋,因此“戚继光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是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0.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四自然段“倭寇以为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形,绝对安全。”和“戚家军将士坐船来到小岛附近,趁着落潮,把准备好的干草扔到烂泥里,铺成了一条路,将士们奋勇冲上小岛,不到半天工夫,他们就把倭寇全部消灭了。”可知大雨滂沱的夜晚,敌人容易放松警惕,这时进攻更有利于夺取小岛。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戚继光很有智谋。
1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二自然段“他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非常愤慨。他决定招募农民、矿工,组织军队,抗击倭寇。”可以看出戚继光具有爱国精神。
结合第三自然段“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可以看出戚继光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结合“戚家军对金银珠宝看都不看一眼,一心想着杀敌。”可以看出戚继光作战英勇,不贪图财富。
结合“戚继光就让全城百姓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穿行。倭寇听到城中轰隆轰隆作响,以为是千军万马正在调防,吓得掉头就跑。”可以看出戚继光很有智谋。
12.本题考查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文章主要写了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看到倭寇横行,百姓受苦,组织军队抗击倭寇。他不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最终他带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