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淤泥 (yū wū) 肆虐 (nüè xuè) 归宿 (sù xiù)
盘踞 (jū jù) 土炕 (kàng kēng) 拐杖 (zhàng zàng)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大树 的波光 的狂风
的波浪 的环境 的设想
3.《青山不老》中,下列对课文倒数第2段中的“另一种东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上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B.指老人靠植树造林发家致富,同时帮助村里的人富起来的理想。
4.下列对课文结尾的“青山是不会老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山将会因老人的看护而永远不会荒芜。
B.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5.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这句话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C.“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D.“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了 (填人物)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 (填事件)的故事,赞扬了 (填人物品质)。
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4)麦籽儿种到土地里,就要发芽。(改为拟人句)
(5)地翻好, 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改为比喻句)
二、现代文阅读
拓展延伸
长童话的森林
彭学军
我们读过的许多美丽的童话都发生在森林里,像《白雪公主》《小红帽》。郁郁苍苍的大森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也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可是,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因为森林正以令人揪心的速度在减少。
很久很久——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飞速减少,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而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土地沙漠化的加速。土地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就如打开了魔鬼的匣子,灾难会接踵而至:风沙、干旱、洪涝、风暴……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张纸。我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一千万立方米,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你心意的表达会找到更为别致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不起眼的一双筷子积少成多,要毁掉多少森林哪;春暖花开的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山坡上栽下几株小树,每年如此,让小树和我们一起长大,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时候,你再静静地倾听,你会听到怎样一个娓娓动听的童话呢?
8.森林消失意味着 和 。
9.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
②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
③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10.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1.解释“荡漾”一词。
12.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 ,实际上还包含着这位山野老农 。
13.“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意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
三、语言表达
14.语言运用。
某公园的告示牌上写着“除了你的脚步,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yū;nüè;sù;jù;kàng;zhà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淤泥”读音为yū ní,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肆虐”读sì nüè ,意思是: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任意干残暴的事情。“归宿”读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盘踞”读pán jù,指非法占据,霸占,比喻某些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土炕”读音为tǔkàng,指用土坯做的供睡觉用的平台床 。“拐杖”读音为guǎi zhàng,意思是:持以行路的拄杖。
故答案为:yū、nüè、sù、jù、kàng、zhàng
【点评】考查了对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参天;粼粼;肆虐;绿色;险恶;宏伟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可知,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特点是“形容词+名词”。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作答此题即可。
故答案为:参天;粼粼;肆虐;绿色;险恶;宏伟
【点评】考查词语。识记词语的词义,根据词义正确使用词语。
3.【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青山不老》,课文倒数第二段,“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句表面是说老人把自己生命转化成了眼前的一片绿洲,实际是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变成一种植根自然、坚守绿色的精神,阅读各个选项,A项表述更符合课文原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通过阅读可知,《青山不老》结尾的“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因此,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这句话用猜测语气,不是设问句。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6.【答案】一位山野老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根据《青山不老》内容可知,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赞扬了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答案为:一位山野老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7.【答案】(1)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绿洲。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4)麦籽儿种到地里,不久就会探出头来。
(5)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像玻璃一样平滑。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2)】缩句,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在缩句时,“……的”、“ ……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3)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是不合逻辑,句尾加“之一”。
(4)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2) 老头创造绿洲。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4)麦籽儿种到地里,不久就会探出头来。
(5)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像玻璃一样平滑。
【点评】(1)掌握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8.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加速
9.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10.联系实际说一说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例如:生态环境被破坏,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纸。
【知识点】说明文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到填空、说明方法、语言表达等题目,考查的能力比较全面。这篇阅读材料是《长童话的森林》,作者通过写森林面积锐减,生态环境被破坏,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
8.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填空。根据原文句子“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依据这些句子能够知道森林消失意味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了。
故答案为: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加速
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①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这个句子将一万年前的森林面积与现在的作比较,突出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之快。②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把每分钟失去的森林比作足球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③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这个句子利用数字说明我国森林覆盖率低。
故答案为: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10.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联系实际说一说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例如: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纸。
故答案为:联系实际说一说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例如:生态环境被破坏,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纸。
【答案】11.(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12.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13.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语段阅读。理解语段内容,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根据要求解答题目。
11.“荡漾”的意思是(水波)一起一伏地动。结合文中语句“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可知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故答案为:(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1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根据“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可知“另一种东西”还包含着这位山野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故答案为: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1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因此青山是不会老的,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好,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题,可知这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能践踏草坪,这样写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好,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理解题意,按要求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淤泥 (yū wū) 肆虐 (nüè xuè) 归宿 (sù xiù)
盘踞 (jū jù) 土炕 (kàng kēng) 拐杖 (zhàng zàng)
【答案】yū;nüè;sù;jù;kàng;zhà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淤泥”读音为yū ní,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肆虐”读sì nüè ,意思是: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或迫害,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任意干残暴的事情。“归宿”读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盘踞”读pán jù,指非法占据,霸占,比喻某些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土炕”读音为tǔkàng,指用土坯做的供睡觉用的平台床 。“拐杖”读音为guǎi zhàng,意思是:持以行路的拄杖。
故答案为:yū、nüè、sù、jù、kàng、zhàng
【点评】考查了对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大树 的波光 的狂风
的波浪 的环境 的设想
【答案】参天;粼粼;肆虐;绿色;险恶;宏伟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可知,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特点是“形容词+名词”。结合日常学习和积累作答此题即可。
故答案为:参天;粼粼;肆虐;绿色;险恶;宏伟
【点评】考查词语。识记词语的词义,根据词义正确使用词语。
3.《青山不老》中,下列对课文倒数第2段中的“另一种东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上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B.指老人靠植树造林发家致富,同时帮助村里的人富起来的理想。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青山不老》,课文倒数第二段,“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句表面是说老人把自己生命转化成了眼前的一片绿洲,实际是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变成一种植根自然、坚守绿色的精神,阅读各个选项,A项表述更符合课文原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4.下列对课文结尾的“青山是不会老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山将会因老人的看护而永远不会荒芜。
B.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通过阅读可知,《青山不老》结尾的“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因此,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这句话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C.“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D.“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这句话用猜测语气,不是设问句。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了 (填人物)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 (填事件)的故事,赞扬了 (填人物品质)。
【答案】一位山野老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根据《青山不老》内容可知,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赞扬了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答案为:一位山野老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4)麦籽儿种到土地里,就要发芽。(改为拟人句)
(5)地翻好, 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改为比喻句)
【答案】(1)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绿洲。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4)麦籽儿种到地里,不久就会探出头来。
(5)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像玻璃一样平滑。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2)】缩句,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在缩句时,“……的”、“ ……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3)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此题是不合逻辑,句尾加“之一”。
(4)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2) 老头创造绿洲。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4)麦籽儿种到地里,不久就会探出头来。
(5)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像玻璃一样平滑。
【点评】(1)掌握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现代文阅读
拓展延伸
长童话的森林
彭学军
我们读过的许多美丽的童话都发生在森林里,像《白雪公主》《小红帽》。郁郁苍苍的大森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也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可是,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因为森林正以令人揪心的速度在减少。
很久很久——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飞速减少,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而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土地沙漠化的加速。土地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就如打开了魔鬼的匣子,灾难会接踵而至:风沙、干旱、洪涝、风暴……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张纸。我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一千万立方米,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你心意的表达会找到更为别致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不起眼的一双筷子积少成多,要毁掉多少森林哪;春暖花开的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山坡上栽下几株小树,每年如此,让小树和我们一起长大,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时候,你再静静地倾听,你会听到怎样一个娓娓动听的童话呢?
8.森林消失意味着 和 。
9.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
②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
③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10.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答案】8.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加速
9.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10.联系实际说一说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例如:生态环境被破坏,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纸。
【知识点】说明文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到填空、说明方法、语言表达等题目,考查的能力比较全面。这篇阅读材料是《长童话的森林》,作者通过写森林面积锐减,生态环境被破坏,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
8.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填空。根据原文句子“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依据这些句子能够知道森林消失意味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了。
故答案为: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加速
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①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这个句子将一万年前的森林面积与现在的作比较,突出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之快。②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把每分钟失去的森林比作足球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③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这个句子利用数字说明我国森林覆盖率低。
故答案为: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10.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联系实际说一说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例如: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纸。
故答案为:联系实际说一说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能做些什么,例如:生态环境被破坏,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了森林。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用纸。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1.解释“荡漾”一词。
12.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 ,实际上还包含着这位山野老农 。
13.“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意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
【答案】11.(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12.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13.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语段阅读。理解语段内容,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根据要求解答题目。
11.“荡漾”的意思是(水波)一起一伏地动。结合文中语句“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可知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故答案为:(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1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根据“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可知“另一种东西”还包含着这位山野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故答案为: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1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因此青山是不会老的,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三、语言表达
14.语言运用。
某公园的告示牌上写着“除了你的脚步,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好,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题,可知这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能践踏草坪,这样写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好,语言委婉得体,让人容易接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理解题意,按要求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