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01 15: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二
问题探讨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宣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东北豹
1.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
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
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定义: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同种生物、同一区域、同一时段
包括全部个体。幼年、老年、成年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回顾知识:什么是种群?
注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计算公式: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2)意义: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思考:
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稻田中所有青蛙的数量”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
应修改为:“一块稻田中每平方米/千米面积内所有青蛙的数量”
不是,
注意: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种群内个体数量多少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如何调查种群密度呢?
抽样调查(通过样本反映总体情况)
如某山坡上的珙桐种群密度
总数量调查
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大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很困难,需要估算
估算法
逐个计数法
调查方法 生物类别
估算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黑光灯诱捕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趋光性昆虫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如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01
植物种群密度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如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多少?
如何取样?
取样原则?
如何计数?
使用要点
目标:省时、省力、接近真实值
适用生物
样方法
例:某同学对某地蒲公英数量调查结果如下(样方大小为1m2),则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___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株数 3 4 5 4 4
4
01
样方大小
草本 1m x 1m
灌木 3m x 3m
乔木 10m x 10m
样方多少
样方数太多—工作量加大
样方数太少—偶然误差大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不能加入主观因素
如何取样
取样方法:(注意适用)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实施计划      
准备:观察地形,排除安全隐患。      
确定调查对象:观察该地段双子叶植物,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样方: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讨论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算种群密度。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3.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强调随机取样是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样方过少会导致误差较大。
标记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捕获
标记
放回
重捕
N只
M只
n只,其中m只带标记
02
模拟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取出
标记
混匀
重取
30
7
28
=
总数
第一次取样并标记的数 第二次取样的总数 第二次取样带标记的数 估算数目
30 28 7
120
注意事项:
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两次捕获期间,种群内未出现大量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大规模的迁入或迁出。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计算公式如下:
误差分析:
a.若被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则估算值偏大;
b.若被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估算值偏大;
c.若被标记个体的标志脱落,则估算值偏大;
d.若因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的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偏小;
e.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易被实验人员发现,则估算值偏小。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技术 如东北虎和东北豹等
2、通过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调查 如大熊猫等
3、通过不同的声音调查 如鲸、长臂猿等
其他调查方法
03
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
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幼豹2~3岁后性成熟。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1.概念:
2.举例:
3.意义: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3.7亿,2015年出生1655万人,这一年的出生率约为12‰。
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出生率:
死亡率:
例如: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约13.7亿,2015年出生1655万人,死亡人口为975万。
计算一下2015年我国大陆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7‰
7‰
2015年我国大陆人口的种群密度将 ,因为 。
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2.举例:
3.意义:
在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春运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
迁入率:
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四、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概念:
2.类型:
3.意义:
1.年龄结构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可预测种群密度和数量的变化趋势。
思考·讨论·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
1.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
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我们应该关注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3.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讨论·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
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的几种表示方法:
增长型
衰退型
增长型
衰退型
雌雄相当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雌少雄多型
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
2.性别比例
四、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概念:
2.类型:
3.意义: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应用:
小结: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预测变化方向
间接影响
迁入率迁出率
直接决定
直接决定
调查方法
标记重捕法
样方法
影响
出生率
拓展:
种群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集群分布
种群分布型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
课堂练习
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4.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A
3.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 B.25 C.12 D.100
D
5.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B
3.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 条。
4.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据此图可判断,未来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拓展应用
约386
B
5.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1。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