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阅读与鉴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查阅资料或结合语境理解“旦角”“斩钉截铁”等生词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相关事件,对人物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搜集梅兰芳和京剧的相关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自己朗读课文,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借助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分段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读准词语:
蓄须 纠缠 邀请 沦陷 签订 破绽 妄想
3.读准带多音字的词语
4.重点理解:
旦角 纠缠 骚扰 虚度生命 深居简出
沦陷 优厚 气节 不堪其扰 斩钉截铁
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找出相关段落。
2.学生自由梳理顺序,按事件尝试给课文分段。
3.概括段意:用一句话概括出每一段所表达的意思。
4.小标题概括:每件事用一个小标题概括。
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梅兰芳先生是谁?他是做什么的?想一想:梅兰芳是怎样拒演的?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
2.观看梅兰芳先生表演视频,理解“旦角”。
3.小组讨论:梅兰芳为了拒演用了哪些办法?你有什么感受?。
(1)梅兰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2)梅兰芳深夜在家关紧门窗,细声吟唱。
4.指导朗读:提示重读词语。
五、学习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须明志”
1.学生自主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
(1)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什么?
(3)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问题:
(1)梅兰芳在难以抵抗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理由都用尽的情况下不得不蓄须明志。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他非常不愿意为日本人演戏。
(3)“蓄须明志”的“志”指的是:梅兰芳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六、学习第4~7自然段,理解“卖房度日”“自伤身体”
1.自由朗读第4~7自然段,思考:
(1)梅兰芳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2)在文中画出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研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读读相关语句。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1)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无法维持。
(2)面对日军的反复邀请,他坚定地拒绝演出,不顾危险毅然装病。
3.梅兰芳先生是怎么装病的?——设法生病,忍受身体痛苦,险些丧命。
4.教师谈话:从梅兰芳的做法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句式练习:
他宁愿 ,宁愿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6.学生练习朗读,教师强调重读词语。
七、学习第8~9自然段,评价人物
1.态度对比彰显民族气节。
日寇侵华时期,梅兰芳先生想方设法不为日本人表演。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却主动要求登台表演。前后态度对比鲜明,你有什么感受?
2.浏览课文8-9自然段,思考:梅兰芳让人喜爱和敬佩的原因是什么?
(1)高超的表演艺术 (2)高尚的民族气节。
3.结合板书提示,借助事件,评价梅兰芳。
4.教师总结:人们不仅喜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先生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八: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读一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交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的?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点拨。
3.学生读一读拓展的爱国名言。
4.积累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