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玲玲的画 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玲玲的画 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18: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5 玲玲的画
第1课时
5 玲玲的画
01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被弄脏的地方被“变”成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掩盖污渍,还给作品平添几分温馨。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02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较强的指导意义。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求知欲比较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03
新课程标准分析
1. 学习独立识字。
2.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4. 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一.
学习目标的制定
目标2
通过随文识字、字源识字、偏旁归类等识字方法识记“玲、详”等15个生字。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字词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关键句,感受玲玲心情的变化。借助图画理清课文内容。
《玲玲的画》学习目标
目标1
目标3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好故事。
二.
评价任务及评价标准的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 通过随文识字、字源识字、偏旁归类等识字方法识记“玲、详”等15个生字。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字词的意思。 1.认读词语,同位之间互相说识字方法、小老师领读、借助游戏检查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关键句,感受玲玲的心情。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 2.借助拼音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默读课文,给图画排序,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并把不同的心情与图画相对应。
3.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故事 4.小组合作:借助图画顺序,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讲故事。



课题: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玲玲的画》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任务1:1.认读词语,同位之间互相说识字方法、小老师领读、借助游戏检查读。 1.可以带拼音认识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2.不带拼音读出本课生字。(★)
3.读出带有新字的词语。(★)
任务2:借助拼音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阅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字音正确。(★)
2.朗读流利不卡顿。(★)
3.能读出玲玲心情变化的语气。(★)
任务3.默读课文,给图画排序,从课文中找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并把不同的心情与图画相对应。 1.给图画排序。(★)
2.从课文中找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
3.把不同的心情与图画相对应。(★)
任务4.小组合作:借助图画顺序,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讲故事。
1.能大体讲出故事。(★)
2.能详细讲出故事。(★★)
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课题,介绍: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也很喜欢画画。这天,她遇到了一件不好的事,可是后来她把不好的事情变成了好事,很厉害吧。让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2.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互读课文。(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2)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成果展示。2.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找小老师来讲台前面领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好的方法记住生字。3.借助游戏—-放飞生字气球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详细 评奖 催促 伤心 弄脏
报纸 另类 懒惰 并且 糟糕
中肯 拿出 一幅画 来不及 小巧玲珑
详细 评奖 催促 伤心 弄脏
报 另类 懒惰 并且 糟糕
中肯 拿出 一幅画 来不及 小巧玲珑
línɡ
xiánɡ
pínɡ
cuī
shānɡ
zānɡ
bào
lìnɡ

lǎn
bìnɡ
zāo
jiǎnɡ
kěn


huà
2.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找小老师来讲台前面领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好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整体感知,学习课文1.教师出示三幅图画,并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
1
2
3
2.图文对照: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些自然段对应,在这几个段落前做上记号。3.请学生从以上三段话中用横线画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得意一伤心一满意)。教师引导:玲玲的情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 让我们细细地去读读这三段话。
4.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1)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找学生来做动作。(2) 引导想象: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作品,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玲玲一边端详着自己的作品,一边会想什么呢 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玲玲得意的心情。读好本段中得意的语气。
5.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1)教师模仿“啪的一声”,让学生体会事情出人意料。(2)出示问题:玲玲为什么伤心地哭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同位之间交流,感受玲玲当时着急、伤心的心情。
(3)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玲玲又伤心又着急的语气。
6.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画,找找弄脏的地方和小花狗的关系。抓住“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请学生欣赏图画,说说好在哪里。(2)抓住“满意”一词,请学生称赞玲玲。(引导学生在夸赞中理解满意的两重含义:玲玲不仅对自己画的画表示满意,更对自己能动脑想出绝妙的办法将坏事变成好事感到满意。)(3)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满意的语气。教师板书。
四、借助图画和词语讲故事1.小组合作:借助图画顺序,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讲故事。2. 小组展示,全班评议。五、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读了《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知道了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得更好了。下节课,我们要起去读读写爸爸的部分,看看爸爸是怎么引导玲玲把坏事变成好事的。
板书设计
满意
伤心
玲玲的画
动脑筋
坏事变好事
得意
敬 请 指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