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内容 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能正确书写生字。 2.能默读课文,读懂自然段的意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3.学习先总写后分写,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 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读懂自然段的意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难点:学习先总写后分写,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教学 2 课时
教学流程 预设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环节一: 梳理文脉了解大意 谈话导入了解“纸”,揭示纸的由来,教师进行补充。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分自然段读通课文。(对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 3. 默读课文,梳理文脉,了解课文大意。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默读做到“三到三不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划;眼到、心到、手到。) (2)找关键句,了解每一段大意。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串联每一段主要意思,了 解课文的大意。 了解纸的由来 认读生字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思考段落意思 完成课后练习题。 重点围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用找关键句的方法理解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环节二: 分类识 1.出示生字,分类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 (1)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学生思考汉字书写要点,根据提示 重点应指导学生观察结构,培养识字
记,书写生字 半包围结构进行分类,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洲”“社”“录”的写法。 “洲”:右边“州”的第一个点和后面两个点方向不同。 “社”:注意写好“示字旁” “录”:提醒学生下部分不是 “水” 教师范写,指导易错字的书写要点。 学生练写。 投屏书写,展示评价。 进行书写。 能力。
环节三: 细读体 会,关注表达 1.品词析句,体会语言。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用“---”画出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习句子: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①读一读句子,知道这句话写改进造纸术的方法。 ②这句话中用了哪些动词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写清楚? ③学生借助做动作、看视频理解。 ④再读句子,联系前后句子意思,理解句子中标点符号“;”表示前句写处理原料,后半句写晾晒原浆成纸。 要点:结合语句了解造纸术的方法,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在理解动词和分号用法的同时学习有顺序表达的方法。 2.聚焦要素,学习表达方法。这个单元重点是学习课文 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再次默读第 4 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怎么写清楚“蔡伦改进造纸术” 这一个意思的? 要点: (1)找关键句,发现这一段先 默读圈画,品读词句。 找中心句,体会构段方式 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本课语言比较浅显,学生基本能读懂内容,但是对语段表达的方法需要加强学习。通过默读思考、圈画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动词、分号的表达作用,积累长句子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思考课文围绕“改进造纸术”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写清楚的?明白这一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即总写。 这一段从 2 个方面:先写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然后写优点,点明了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整段话围绕第一句话写, 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3.借助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
环节四: 课外拓展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 地动仪。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提取重要信息,填填下表,然后与同学交流。 查找资料,填写相关表格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填写。
环节五: 课外拓展综合性 学习 交流:小组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开展了哪些活动?还可以补充哪些资料? 要点:交流课外收集的相关传统节日和习俗资料,商量用什么方式展示活动成活,如: 小报、图表、PPT。如果材料不足,可根据相关节日特点从多方面进行补充。 查找资料,了解传统节日,思考展示形式,补充相关材料。 从不同角度补充资料,利用多种方式与同学交流。
作业评价思路 收集我国古代其他领域科技成就,填写表格。评价建议: ★查找到资料 ★★材料详细,完整 ★★★能提取关键信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