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十八课
《刘胡兰》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评价任务
三、教学活动
Part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确立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三)口语交际
1.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3.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课标分解
(一)识字与写字
本课的二类字能说出它的结构,拼读准确,能自己组词,一类字掌握笔顺,注意间架结构,能写正确。
(二)阅读
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能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朗读,并能在学习后带着感情读。
(三)口语交际
能够借助关键词句将课文内容简单复述出来。
教材分析(纵向分析)
单元主题:革命先辈
单元目标:这些课文讲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八角楼上》:结合插图体会词语意思。
《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通过关键词语想象场景。
《刘胡兰》: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刘胡兰》一课描述了刘胡兰同志在被俘后,面对敌人的收买及威胁都坚韧不屈,为守护党的秘密宁折不弯,最终英勇就义的故事,主要利用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意,并体会其宁死不屈的气节和精神。
1、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
◇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
◇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单元分析
课文分析
课后练习
教材分析(横向分析)
新增《八角楼上》《刘胡兰》两课
课文增加
单元主题由“先辈伟人”改为“革命先辈”
主题变更
阅读链接由《鲁班造锯》改为《大禹治水》
阅读链接
突出革命教育意义
了解词语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
2
3
4
第一单元
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
第三单元
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第六单元
将三种方法整合,在此基础上尝试练习讲故事。
学情分析
学习起点
借助学情前测检验孩子们的学习起点情况。
年龄特点
二年级学生相比起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适当补充必要的历史资料,可以利用插画以及联系前后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但共情能力还较差,需要立足课文内容,不要补充过多,不能架空分析。
潜在困难
1. 对于主题教育意义的把握,不能离开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2.可以适当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但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把握好适切度,切忌补充太多、太深。
3.要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理解的困难。如,利用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形成一定的认知;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教材
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刘、兰”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对比敌人的手段及刘胡兰的态度体会她的英勇不屈,并借助关键词初步复述故事内容。
Part2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一:认识“刘、兰”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这个字。
评价任务1: 通过集中识字,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识记生字,用组词方式区分“血”的不同读音,会写“刘”这个字。
评价标准:
能通过识字闯关游戏。
能正确读出“血”字的常用词组。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刘”字。
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2: 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评价标准:
能够读准字音,不漏字、不错字。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
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三: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对比敌人的手段及刘胡兰的态度体会她的英勇不屈,并借助关键词初步复述故事内容。
评价任务3: 用“——”画出敌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刘胡兰是怎么表现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通过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
评价标准:
能按要求画出相关的词语及句子。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举例说明关键词语的意思。
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三: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对比敌人的手段及刘胡兰的态度体会她的英勇不屈,并借助关键词初步复述故事内容。
评价任务4:联系板书提供的关键字,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评价标准:
能用较通顺的句子,用上关键词语描述课文内容。
Part3
教学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 感情导入
教学活动
环节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环节三:关键圈画 解词达意
环节四:连点成线 表达我行
八角楼上夜以继日处理公务的毛主席,与军民同甘共苦不惧困难的朱德司令,各族一心与民同乐的周总理,了解了这些伟人先辈,我们对那个时代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走近革命先烈的一位代表人物人物——《刘胡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回顾先辈精神,感受伟人事迹,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感,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一:创设情境 情感导入
评价任务1: 通过集中识字,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识记生字,用组词方式区分“血”的不同读音,会写“刘”这个字。
环节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一、“刘”字识记
1、读课题后,结合刘胡兰烈土的图片或雕塑,识记“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中有没有姓刘的,也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加深认识,如“刘备”,可以用“文+刂”识记字形。
2、“刘”字书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文”最后一笔捺变点,右半部份竖和竖钩,一短一长,要写得直。(注意提示写姿)
评价标准: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刘”字。
二、集中识记字音、字形
初读课文后,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认识字形。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派、被、拉、挺、烈”等形声字的字形。如“派”最早是指水的支流,所以“派”是三点水旁;观察“拉、挺、被”的字形,结合“拉手、挺立、被子”等词语,说一说“拉、挺”的偏旁为什么是提手旁,“被”的偏旁为什么是衣字旁。观察“烈”(灬+列),结合以前学过的“热”想一想“灬”代表什么(火),记忆字形。
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评价标准:能通过识字闯关游戏。
三、区分“血”字的不同读音
正确认读“鲜血直流、烈士的鲜血、血淋淋”三个词语。告诉学生,“血”有xue和xie两个读音,两个音表示的意思相同。在“鲜血直流、烈士的鲜血”中读xue,在“血淋淋”中读xie.
评价标准:能正确读出“血”字的常用词组。
设计意图:
生字是二年级课程的重点项目,先将生字障碍扫除,有利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更顺畅地学习及把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不断熟悉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精神的体会。
评价任务2: 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评价标准:
能够读准字音,不漏字、不错字。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
初读,解决字音问题,读通顺。
小组合作读,男女互读,查漏补缺,继续熟悉。
学习关键词句,了解课文意思后再读,加深理解。
大声朗读,读出革命先烈慷慨赴死的崇高精神,体会心境。
环节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设计意图: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通过敌人的阴险行为与刘胡兰的态度对比,突出刘胡兰同志的英勇革命精神。
评价任务3: 用“——”画出敌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刘胡兰是怎么表现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通过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画一画。用“——”画出敌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刘胡兰是怎么表现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用o画出重点词语,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完成自学要求)
评价标准:能按要求画出相关的词语及句子。
2.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敌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刘胡兰是怎么表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环节三:关键圈画 解词达意
(一)指名读第一回合的斗争,课件出示相关语句。(一生朗读)
“收买”是什么意思?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生边读边体会再汇报)
师点拨、启发、讲解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收买”。(生回答并倾听,理解、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思考“一百块银元”是多少?在当时能买到什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并联系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体会敌人的狡诈及刘胡兰在金钱面前毫不动摇。(生思考、回答、理解、体会)
预设:如果学生对答不出来,教师讲解一百块银元在当时的价值,引导学生体会刘胡兰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
3.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敌人“收买”的语气。(生练读、指名读、比读、表演读)
4.刘胡兰怎么表现的?指名读刘胡兰表现的句子,理解体会刘胡兰的坚决、果断、毫不动摇,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生各种形式的读感悟体会)
5.分角色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回合的斗争。(同桌分角色练读、指名表演读、比读)
评价标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举例说明关键词语的意思。
评价任务3: 用“——”画出敌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刘胡兰是怎么表现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通过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收买、威胁、牺牲”等词语的意思。
环节三:关键圈画 解词达意
(二)指名读第二回合的斗争,课件出示相关语句。(一生朗读)
1.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威胁”。(生朗读、理解、汇报)
2.课件出示敌人威胁刘胡兰的视频,并结合“威胁”的近义词“吓唬”“恐吓”进一步理解“威胁”意思并感受体会敌人的凶残,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观看视频、感受体会、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刘胡兰的两次回答,比较有什么不同?体会刘胡兰比上一次更加坚定、语气更加强烈,斩钉截铁毫不动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愤怒、坚定的语气。(生比较不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的斗争。
(三)指名读第三回合的斗争,课件出示相关比喻句。(一生朗读)
1.通过学生联系图片、故事、革命电影等革命者被敌人严刑拷打的场面引导学生理解“鲜血直流”。(生联系革命者被严刑拷打的场面,汇报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平时划伤、摔破的疼痛,体会刘胡兰被打得鲜血直流所承受的巨大痛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会)
3.指名读比喻句,思考:“钢铁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什么像钢铁铸成似的?”理解体会“钢铁铸成”,体会刘胡兰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生思考、回答、体会)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鲜血直流”慢点重读,读出刘胡兰所承受的巨大痛苦,“钢铁铸成”语调高昂,读出刘胡兰的坚强不屈,“一点也不”重读,读出刘胡兰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生练读、个人读、齐读)
5.教师小结三个回合的斗争,思考:面对敌人的收买、威胁、严刑拷打,刘胡兰是一次比一次坚定、一次比一次不屈服,恼羞成怒的敌人又会怎样对待刘胡兰,刘胡兰又是怎样表现的?
(四)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一生朗读)
1.思考:“敌人为什么要当着刘胡兰和乡亲们的面铡死被捕的六个民兵?引导学生体会敌人进一步威胁恐吓刘胡兰,让她屈服。(思考回答体会敌人的目的,感受刘胡兰的宁死不屈)
2.思考:“面对死亡,刘胡兰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指名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刘胡兰的语言“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及动作“挺”“迎”“踏”“走”,体会刘胡兰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生朗读、思考、回答)
3.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刘胡兰英勇赴法场的片段,进一步理解体会刘胡兰的语言、动作感受刘胡兰的铮铮铁骨、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生练读、指名读)
环节三:关键圈画 解词达意
板书设计
18 刘胡兰
敌人 收买 毒打 威胁 铡死
刘胡兰 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 像钢铁铸成 挺、迎、踏、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评价任务四:借助老师的板书,尝试用上这些关键词结合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出示评价标准)先与同桌互相复述,后老师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教师用评价标准示范评价,并对复述出现的问题进行对应指导,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比试谁说的更好。
设计意图:
联系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点,学习讲故事,本课的重点是借助关键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以板书为依据练习讲故事。
评价标准:
能用较通顺的句子,用上关键词语讲述课文内容。
环节四:连点成线 表达我行
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其他小英雄的故事
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千千万万像刘胡兰这样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课后,让我们继续收集像刘胡兰这样的小英雄的故事,下周班会,开一个歌颂小英雄的故事会,歌颂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深情地朗诵这句挽词,表达我们对所有烈士的崇敬和怀念。
(全体学生起立齐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用毛主席的挽词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和怀念,激励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