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23 祖先的摇篮
目录
一 学习目标
二 评价任务
三 教学活动
1
2
3
一 学习目标
一
课标依据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识字与写字
1.通过生活识字、形声字识记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了解汉字的笔顺,观察字的结构形态,写出汉字的结构美;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阅读
1.通过设置情景、借助多媒体等,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语气顺畅,节奏恰当,停顿合理。
2.借助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通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借助图画、诵读等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中的画面和情感。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不同标点表达的不同语气。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写话
1.借助图片、资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2.联系生活,观察周围的事物,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教材分析
1.横向分析:第八单元安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精读课文,共同指向“世界之初”这一人文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纵向把握: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联系生活,合理想象。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会。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画面。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好奇发问,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推理出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古老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课文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不难理解,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孩子不难想象,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词的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4.能展开想象,并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评价任务
二
学习目标1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字。
认识 “祖”字,并书写
1.说出几个示字旁的字。
2.观察“示”的汉字演变过程。
3.书写“祖”字
(1)观察:结构、占格(2)书写评价
1.书写正确
2.左长右短
3.长横穿插
读好“?”得一星
学习目标2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借助标点读好二、三小节 。
1.借助图画写小诗,得一星
2.自己想象写小诗,得一星
学习目标3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能展开想象,并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展开想象,并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写成一首小诗。
评价内容 成绩评定
A B C
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能展开想象,并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这节课的知识你学的怎么样?快来自己评一评
教学活动设计
三
环节一:初识森林,情境导入
环节二:初读感知
环节三:品读想象,趣读小诗
环节四:课后拓展
23.祖先的摇篮
寿光市圣城小学 李君
设计意图 :
从日常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
带领学生欣赏图片,能让学生感受
美丽景色,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出课题,进
入学习
环节一:初识森林,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写字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观察字的结构和占格,并逐步学会评价。
评价标准一:
1.书写正确,得一星
2.左长右短,得一星
3.长横穿插,得一星
学习目标一:
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字。
评价任务一:
认识 “祖”字,并书写
1.说出几个示字旁的字。
2.观察“示”的汉字演变过程。
3.书写“祖”字
(1)观察:结构、占格
(2)书写评价
课堂实施:
追根溯源,字理识 “祖”字:
1.你们认识“祖”的偏旁吗 能跟衣字旁区分清楚吗
2.出示“示”的汉字演变过程,
3.指导书写“祖”字。
环节一:初识森林,情境导入
环节二:初读感知
学习目标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堂实施:
1.教师范读课文。教师配乐范读。什么是摇篮?祖先的摇篮是哪里?
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的序号。
评价任务二: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标出小节的序号。
设计意图 :
本环节通过自由朗读,联系生活熟悉的实物,形象具体地理解原始森林和祖先的关系,更加深入理解“摇篮”的延伸意义,为后面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课堂实施:
(一)整体梳理思路
(二)抓重点词,品读“一望无边”。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发现诗歌密码
板块一:趣读动宾词组,发现语言秘密
板块二:关注标点,发现行文密码
1.配乐美读二三小节。
2.关注标点,发现疑问句式。
3.创设语言情境,想象画面朗读诗歌。
评价任务二:
借助标点读好二、三小节
环节三:品读想象,趣读小诗
评价标准二:
读好“?”得一星
设计意图 :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即增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又帮助学生走进了文本。
学习目标三:
能展开想象,并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堂实施:
板块三:展开想象,创编小诗
1.师生配合读诗歌二三小节。
2.想一想,我们的祖先还能做些什么 孩子们还会做什么?
评价任务三:
展开想象,并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写成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 :
本环节进行句式练习,从仿说词语,到仿说小诗,积累运用和构建了画面,仿说句子还帮助学生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实效。
环节三:品读想象,趣读小诗
评价标准二:
1.借助图画写小诗,得一星
2.自己想象写小诗,得一星
课堂实施: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吴珹先生,他还写了许多美妙的小诗,同学们课后可以读读他的《乡野童话》。
设计意图 :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课后自主阅读,可丰富孩子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环节四:课后拓展
23.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
掏鹊蛋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板书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