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4 穷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目录
学习目标的确立
01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的设计
02
教学过程的实施
03
学习目标的确立
1
1.《语文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3. 学情分析
2. 教材分析
1
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
目标制定
1.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习作:
(1)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目标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节课,关注到了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教材分析
目标制定
单元内容
课后题
语文园地
单元主题:人性的光辉。
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三个课后题分别对应单元要素和本课重难点,让学生在领悟全文的同时也加强对本课语文要素的训练。
交流平台:再次引导学生对理解小说人物形象进行方法梳理。
目标制定
3.学情分析
记叙文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阅读记叙文的经验,初步对记叙文的顺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基础。
四下第七单元
《“诺曼底号”遇难记》
《黄继光》
五下第五单元
《人物描写一组》
《刷子李》
人物描写方法
梯级提升
目标制定
3.学情分析
小说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还是学生未知的领域,要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对于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学习,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就成了重难点。
01
02
03
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通过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学难点)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的设计
2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1:抓主要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主要内容; 能抓住主要人物、故事脉络用概括性的语言讲述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现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任务2:通过自由朗读,通过勾画、批注的方式,找出环境描写以及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批注在课文上; 1.能正确勾画环境描写以及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2.能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或作用。★
任务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桑娜的形象; 1. 能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读出感情。★
任务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渔夫的语言、心理描写的交流,感受渔夫的形象。 1.通过小组讨论,积极与他人分享思考结果;★
2.能通过渔夫的语言、心理感受渔夫的形象。★
任务5:通过对比阅读,文章开头的环境与故事结尾,再次感受人物形象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能说出桑娜与渔夫的形象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任务6: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1.能联系课文内容,用独白的方式来进行描写;★
2.能写出桑娜生活困难以及矛盾与坚定的心理;★
教学过程的实施
3
1
2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品读对话及心理,探寻人心
教学过程的实施
小练笔、大提升
4
品读环境描写,再识品质
5
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3
教学过程的实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抓主要人物、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概括中习得方法,初步把握故事情节,解决目标1。
学习目标一: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堂实施:
同学们,读了小说《桥》,我们感动于老支书的高尚品质,也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说《穷人》。请打开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主要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评价任务一:
抓主要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主要内容。
环节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二、品读对话及心理,探寻人心
学习目标二:
通过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现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课堂实施:
1.课文题目是《穷人》,可文章当中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学生通过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品读感受。
2.默读第8-11自然段,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批注感受。学生汇报交流,初步感悟桑娜善良的品质。
3.指导朗读,通过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感受桑娜的内心世界。
评价任务二:
通过自由朗读,通过勾画、批注的方式,找出环境描写以及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批注在课文上。
评价任务三: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桑娜的形象。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重点品读桑娜内心活动的句子,分析桑娜忐忑的原因,以及省略号的作用。通过指导朗读,再次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初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环节二、品读对话及心理,探寻人心
设计意图:
本环节抓住环境描写与桑娜心理活动进行品读,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世界,初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同时也为后面桑娜与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孤儿的高尚品质作铺垫。完成任务2、3的学习。
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二、品读对话及心理,探寻人心
设计意图:
借助前面活动支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心理描写来感受渔夫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深课堂印象。完成任务4的学习。
学习目标二:
通过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现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课堂实施:
1.读一读第21-27自然段中他们的对话,想一想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你有哪些感受?批注下来,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渔夫淳朴、善良的品质。
评价任务四: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渔夫的语言、心理描写的交流,感受渔夫的形象。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三、小练笔,大提升
学习目标三:
通过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课堂实施:
1.自主学习渔夫回来之后,他们经历的心路历程。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
3.引导学生练笔时要联系课文内容,符合人物心理,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进行。
4.通过评价量表完成自评、互评及师评。
评价任务六: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的实施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试写心理,补白人物内心活动,为体会桑娜善良品质作支点。引导学生深化人物形象。培养学生习作表达能力。完成目标3。
板块三、小练笔,大提升
“小练笔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能联系课文内容,符合人物心理,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 ☆ ☆ ☆
能写出了生活艰难以及桑娜内心的矛盾与坚定。 ☆☆ ☆☆ ☆☆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四、品味环境描写,再识品质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桑娜夫妇的善良后,再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为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教学作铺垫。完成目标2。
学习目标二:
通过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现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课堂实施:
1.对比阅读: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拿拉开了帐子。
2.通过对比阅读,能再次感受到桑娜与渔夫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以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评价任务五:
通过对比阅读,文章开头的环境与故事结尾,再次感受人物形象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虽然物质上很穷,但他们拥有高尚的品质,在精神上是十分富有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人物的对话、心理、环境的描写,来感受到桑娜夫妇善良、勤劳的高贵品质。
板书设计
14 穷人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环境烘托
善良、淳朴
(不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