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精品课堂4.2洋流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精品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精品课堂4.2洋流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精品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30 18: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4.2洋流
1992年,我国一艘装载有2.9万只塑料小黄鸭的货轮驶往美国,途中在太平洋遭遇强烈风暴,集装箱坠海破裂,小黄鸭散落在海上,形成了漂流的“鸭子舰队”。其中1万只小黄鸭漂流多年后,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问题探究


散落的塑料小黄鸭为什么会漂流?
散落的塑料小黄鸭会随海水的运动(洋流)而产生漂流。
太 平 洋

西

北 冰 洋
印度洋
素养目标
1.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主要规律。【综合思维】
2.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Contents
目录
1.洋流的形成
2.全球洋流模式
3.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洋流的形成
什么是洋流?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
·
潮汐
波浪
海啸
湾流
思考:下列现象属于洋流?
1
2
洋流
按照性质
一.洋流的形成
分类
寒流
暖流
暖流
寒流
一般情况:低纬流向高纬,
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一般情况:高纬流向低纬,
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0℃
15℃
10℃
北半球暖流
20℃
15℃
10℃
南半球暖流
10℃
15℃
20℃
南半球寒流
10℃
15℃
20℃
北半球寒流
一.洋流的形成
1
2
洋流
按照性质
一.洋流的形成
分类
寒流
暖流
按照成因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一.洋流的形成
形成洋流的动力条件
盛行风的吹拂
风海流
密度差异
密度流
势能差异
补偿流
盛行风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的大规模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风海流
盛行风
上升流
下沉流
水平补偿流
大陆
一.洋流的形成----补偿流(水平、垂直)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补偿流(水平、垂直)
大西洋
地中海
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
河流很少
相对封闭
盐度大
密度大
盐度小
密度小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
海底山脉
一.洋流的形成----密度流
10°W
9°W
8°W
7°W
6°W
5°W
4°W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深度(米)
←西
东→
地中海
盐度38‰
大西洋
盐度36‰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底山脉
密度流
补偿流
一.洋流的形成----密度流
90°S
30°S
60°S

30°N
60°N
90°N
千岛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日本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风漂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秘鲁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暖流
寒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
30°N
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北赤道暖流
模式图:
30°N
北赤道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太平洋
北太平洋副极地环流
60°N
模式图:
阿拉斯加暖流
千岛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60°N
千岛寒流
40°N
140°E
160°E




北太平洋暖流
阿拉斯加暖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太平洋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
30°S
东澳大利亚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秘鲁寒流
模式图:
30°S
西风漂流
秘鲁寒流
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太平洋
90°S
30°S
60°S

30°N
60°N
90°N
暖流
寒流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几内亚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
本格拉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大西洋
90°S
30°S
60°S

30°N
60°N
90°N
暖流
寒流
西风漂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厄加勒斯暖流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北赤道暖流
季风漂流(夏季)
马达加斯加暖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印度洋
印度洋
亚洲
赤道
北回归线
印度洋
亚洲
赤道
北回归线
季风方向
洋流方向
北半球夏季(7月),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索马里寒流
南赤道暖流
季风漂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印度洋
亚洲
赤道
北回归线
季风方向
洋流方向
北半球冬季(1月),北印度洋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印度洋
亚洲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逆流
索马里暖流
季风漂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海域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
则此时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2.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加那利寒流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洋流的影响---影响气候
对全球:促进低纬和高纬之间的热量交换,维持全球的水热平衡。
二.洋流的影响---影响气候
寒流
暖流
增温增湿
01
降温减湿
02
二.洋流的影响---影响气候
二.洋流的影响---影响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容易形成渔场。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北冰洋南下冷水
北海道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二.洋流的影响---影响生物
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深层海水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形成上升补偿流,将大量营养物质带至海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上升流形成
二.洋流的影响---影响生物
哥伦布从欧洲去北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路线。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这是为什么?
A
B
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路线B顺风顺水,为航海提供了辅助动力;
路线A逆风逆水,不利于航行。
二.洋流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
二.洋流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威胁航海安全。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二.洋流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左右,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上万吨原油入海,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如今的黄金海岸却要用“黑金”来形容了。在视线范围内,记者可看到至少五六片油污带遍布于海水里,每片面积约4到10平方米。
洋流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影响生物
世界四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影响航行速度
顺流:
加快航行速度,节约燃料
逆流:
航行时间长,消耗燃料多
影响海洋污染
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图中四地水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丁、乙、丙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丙、丁、乙、甲
2.①②两海域都是重要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 B.寒暖流交汇、沿岸上升流
C.沿岸上升流、沿岸上升流 D.沿岸上升流、寒暖流交汇
D
B
1.在下列海水等温线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
2.暖流对所流经海区及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减温减湿 D.减温增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A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洋流在①国附近转向,影响转向的
因素除陆地阻挡外,主要还有( )
A.海底地形 B.东北信风
C.东南季风 D.地转偏向力
2.若在图中②地将一个漂流瓶投入海中,
一段时间后,其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印度南部海域 B.南非东南海域
C.美国西部海域 D.智利西南海域
D
C
【2018·郑州联考】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A
根据图中航海路线可知,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段航线顺盛行西风并顺西风漂流,顺风顺水,A项正确;非洲以南→南海段航线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并不完全顺风,南海→台湾海峡、台湾海峡→青岛段航线此时多盛行偏北风,逆风而行,故B、C、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8.A 9.B 解析 第8题,上升流一般是离岸风因素形成的。图示该地位于10°N附近、非洲东海岸,是受夏季的西南风作用而成。此时天津为夏季,盛行东南风。第9题,该地夏季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渔业资源丰富,冬季在东北风作用下无上升流而渔业资源较少,故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当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时。读图,回答8~9题。
8、此时天津的盛行风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答案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