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作业设计案例(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作业设计案例(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30 17:2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内容:
1.认识平面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2.图形的拼组:用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二、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难点知识,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简单的立体图形,经历了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在此基础上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数学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本单元在内容上的编排,意在让学生在由立体图形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平面图形;了解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了解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受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
四、单元作业目标:
针对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设定为:
1.通过习题训练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基本特征。再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入手,加强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区分,配合不同题型训练,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
2.借助学具,通过不同方式的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巩固练习,从简单图形拼组到拆分,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选取七巧板中的图形拼摆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在移动、转化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感受七巧板的神奇,在鼓励创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4.利用集攒的方式体现每个板块题型的难易程度,体现基础性、拓展性、多样性、趣味性。结合班级量化管理激励学生集攒得奖杯,奖杯按集赞数量的不同分为冠军杯、亚军杯、季军杯,获得后将奖杯剪下贴在本班《快乐成长》栏目中,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让所有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得到肯定,增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三个教学课时,准备安排三份课时作业,其中涵盖巩固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的内容。每份作业时长不超过20分钟,每份课时作业都是四个板块。作业训练有连、猜、数、说、找、拼、画、分、剪、折、变多种题型组成,体现多样化、层次性。锻炼学生口、眼、手、脑并用,同时体现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注重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六、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连一连(都对得一个 )
正方形 长方形 圆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二、猜一猜(都对得2个 )
( ) ( ) ( ) ( ) ( )
三、数一数(每对一空得2个 )
这幅抗疫宣传画中,我找到了(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个圆、( )个三角形、( )个平行四边形。
四、找一找(答对得2个 )
在这个磁力田字贴中,我发现了( )个正方形。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一、连一连
校徽是圆、红领巾是三角形、街道名称牌是长方形、电动伸缩门是平行四边形、切片面包是正方形。
二、猜一猜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三、数一数
8、2、11、3、4
四、找一找
5个
作业设计意图:
本次作业设计了4道题,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进行巩固加深。用时10到15分钟。
第一题利用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数学元素:校徽、街道名称牌、红领巾、电动伸缩门、切片面包,让实物和需要学生掌握其特征的平面图形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印象,并对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第二题由实物过渡到图形,由连线到填写,而且用蒙上一部分猜图形的形式增加神秘感,同时增加了难度,帮助学生从脑海中复原这几种平面图形,将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记在心里。
第三题从难度上又进行了提升。需要学生从多种图形中把同一图形提取出来。从习题训练上,考核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辨图形的能力和标注不同符号数不同图形的习惯。从图形创意上,选取抗疫题材绘制宣传画,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教育。
第四题是一道拓展题,也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选取学生熟悉的田字格,让学生数正方形的个数,体会4个小正方形能拼成1个较大的正方形,数图形时不能把组合后的图形数丢,拓宽了学生思维,同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道理。
第二课时 图形的拼组
一、拼一拼 (每拼出一种得1个 )
用下面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
两个三角形:
两个正方形:
两个长方形:
两个平行四边形:
二、分一分(每对一题得1个 )
把下面图形分一分,分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三、剪一剪或折一折 (每对一种得1个 )
把一个长方形剪或折成两个我们学过的完全一样的图形,你有几种方法?
四、变一变 (供有兴趣的同学探索)(每对一种得1个 )
移走两个火柴棒,变成2个正方形。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一、拼一拼
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两个正方形:长方形
两个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分一分
(答案不唯一)
(答案不唯一,分出的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即可)
三、剪一剪(折一折)
(无数种)
四、变一变
作业设计意图:
本次作业是对本单元学过的图形拼组的巩固。时间大约在15到20分钟之间。
第一题是对第二课时新知学习的一个基础性总结训练,若学困生感觉有难度,还可以再拼一拼。
第二题是学生通过动手画,将组合图形进行分割,操作简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第三题也是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再次巩固两个图形的拼组知识,与第一题训练思路正好相反,一个是拼、一个是拆,相辅相成。
第四题是一个拓展兴趣题,供数学爱好者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第三课时 七巧板
一、能说会道,讲一讲。
1.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的,其中,三角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平行四边形有( )个,共( )个图形。( )号和( )号完全相同,( )号和( )号也完全相同。(都答对得3个 )
2.用上面的哪些图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每说出一种得1个 )
二、心明眼亮,找一找。(都对得2个 )
下面的图形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但是缺少了两块,你知道是哪两块吗?
缺少了一个( )形和一个( )形。
三、心灵手巧,拼一拼。(每对1小题得2个 )
1.你能移动正方形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吗?
2.你能再挪动三角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你能再挪动长方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吗?
四、我爱生活,创一创。(课下完成)(供有兴趣的同学选择)(每用心完成一项得4个 )
1.根据图画讲故事。
2.利用七巧板中的图形画一幅画。
3.与小伙伴合作,每人用七巧板拼一个图形,然后合起来讲一个故事。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一、能说会道,讲一讲。
1.3 5 1 1 7 1和2 5和7
2.第一种1和2 第二种5和7 第三种3、5、7 第四种4、5、7
第五种5、6、7 第六种 3、4、5、6、7 ......(还有多种,仅供参考)
二、心明眼亮,找一找。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三、心灵手巧,拼一拼。
1. 2.
3.
四、我爱生活,创一创。(合理即可)
作业设计意图:
本作业设计四道题,通过“讲、找、拼、创”由浅入深,帮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进一步识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感受七巧板图形拼组的乐趣。前三道题用时15到20分钟,作为课堂训练,第四道题用时15到20分钟,作为课下趣味练习。(分两天完成)
第一题是基础题,结合本课知识点进行回顾,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题是较第一题的一个小拓展,从用口说到用眼找,意在通过七巧板造型,加深学生对七巧板各图形的印象,依然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题是一道思维拓展题,既帮学生再一次整体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又体现了图形之间的转换思想,感受七巧板的神奇。
第四题属于一道综合性的课下兴趣题。可以选择“做”或“不做”;“多做”或“少做”;“独自做”或“合作”,形式是开放的。此题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创造中感受七巧板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中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现数学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的整合,进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