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作业(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分层作业(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堂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作业(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分层作业(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30 19:16: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作业原卷版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比重最高的是(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 D.地下水
如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甲代表的水体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3.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 B.a,b都没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以下各图中,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为图1河流中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3为图1中湖M的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河道横剖面,与图2最符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下图为青海潮流域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布哈河径流量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蒸发量
7.从水循环角度来看,青海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无地下水补给 B.距海远,无大气降水补给
C.气温低,蒸发量比较小 D.内陆湖,湖泊累积盐分多
下图中①②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下游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A、B、C代表三种河流补给形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与B河流补给形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春季降水 B.夏季降水 C.秋季降水 D.冬季降水
10.该河①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出现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
A.流域植被破坏严重 B.流域面积的变化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水库大坝的修建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2)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3821米,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被称为“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水面平均温度14℃。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注入另一湖泊(波波湖)。右图示意的的喀喀湖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1.的的喀喀湖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低纬度,湖泊蓄水量大 B.地处高海拔,气温低,蒸发小
C.高山冰雪补给量大,有河流流出 D.周围高山环绕,地形抬升,降水多
2.下列有关的的喀喀湖的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形成构造断裂和凹陷盆地,汇水而成
B.强烈地壳运动形成高大山脉,高山冰川侵蚀成谷地,汇水成湖
C.的的喀喀湖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D.的的喀喀湖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小
苏木吉林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腹地,四周被高大沙山包围,湖区全年降水量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的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净补给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中该湖泊水位最低的时间是( )
A.1月上旬 B.4月下旬 C.7月上旬 D.10月下旬
4.曲线②年内波动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 B.该湖流域内气温年较差较小
C.该湖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率较小 D.该湖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永暑岛,原名永暑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个环形珊瑚岛。通过填海造陆,永暑岛已成为中国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2016年,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岛上勘测到地下淡水资源。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存在,形成了海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一般的珊瑚岛礁因雨水下渗时间不足难以形成淡水透镜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专家分析,永暑岛淡水透镜体是最近几年才形成,促使其形成的最大因素是( )
A.岛屿面积 B.地质构造 C.年降水量 D.海浪大小
6.有关永暑岛淡水透镜体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降水丰富,淡水透镜体水量大B.地表植被覆盖率差异导致淡水透镜体中央厚,边缘薄
C.淡水透镜体较封闭,水体更新速度慢D.受底部咸水影响,水质较差
玛旁雍措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南20千米处,喜马拉雅山的纳木那尼峰北侧,海拔4588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曾与拉昂措(海拔4574米)相通,后由洪积,冰川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两个湖泊。玛旁雍措周围多温泉分布。下图示意玛旁雍措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
A.雨水、温泉水 B.高山冰雪融水、雨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温泉水 D.雨水、深层地下水
8.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泊( )
A.湖盆深陷,储水量大 B.水温偏低,蒸发微弱 C.曾与拉昂措为—湖泊 D.与拉昂措有河流相连
9.玛旁雍措的成因类型为( )
A.海迹湖 B.堰塞湖 C.火山湖 D.构造湖
全球天然矿泉水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36°N~46°N之间地带,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这一纬度带的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我国的长白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地理位置,长白山天池面积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却接近太湖的一半。据此完成下题。
10.长白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主要得益于( )
A.纬度较高,全年气温较低 B.积雪融水多,岩层过滤作用强
C.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D.地壳运动较活跃,岩浆岩广布
11.天池面积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却接近太湖的一半,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无外流通道 B.蒸发量较小 C.湖盆的透水性差 D.平均深度大
二.综合题。
12.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河流乙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千米,面积百亩(1公顷=15亩)以上的湖泊800余个,近几十年呈现出快速减少的趋势。2020年入汛以后,荆楚大地遭遇多轮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有学者认为,独特的流域地形加上复杂的“江”“湖”关系,是“两湖地区”洪涝发生的先天成因。有人建议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调水,以减轻“两湖地区”的洪涝,但此建议被专家否定。下图示意“两湖地区”地形。
(1)说明两湖地区的“江”“湖”关系。
(2)分析“两湖地区”洪水多发的原因。
(3)指出不能利用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减轻“两湖地区”洪涝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作业解析版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比重最高的是(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 D.地下水
【答案】A
【解析】地球上各种水体中,储量最大、比重最高的是海洋水,A对。故选A。
如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甲代表的水体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3.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 B.a,b都没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答案】B D
【解析】
2.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可以和洞庭湖水、长江水直接相互转化,结合四个选项,洞庭湖水、长江水不能直接转化为冰川,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洞庭湖水和长江水,即他们之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只有地下水符合条件,即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地下水。故B正确。故选B。
3.读图可知,箭头代表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这种补给主要发生在洞庭湖水位高的枯水季节,b在枯水期变大,故D正确。故选D。
以下各图中,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为图1河流中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3为图1中湖M的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河道横剖面,与图2最符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答案】BB
【解析】
4.图2中,右岸是沉积岸,左岸是侵蚀岸;在图1中,甲、丙、丁三处河道的右岸都是侵蚀岸,乙处左岸为侵蚀岸。故选B。
5.读图3可知,M湖5月以后水量以流入为主,持续到10月,所以10月时湖泊水位最高;10月之后,湖泊水量以流出为主,持续到第二年4月,所以4月时湖泊水位最低。故选B。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下图为青海潮流域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布哈河径流量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蒸发量
7.从水循环角度来看,青海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无地下水补给 B.距海远,无大气降水补给
C.气温低,蒸发量比较小 D.内陆湖,湖泊累积盐分多
【答案】C D
【解析】
6.图示信息可知,布哈河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其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而不是蒸发量,C正确,D错。区域深居内陆,降水少,降水对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小,A错。地形主要影响河流流速,对径流量大小的影响相对较小,B错。故选C。
7.虽然青海湖深居内陆,所处海拔高,但依然存在地下水补给和少量大气降水的补给,AB错。气温低,蒸发小,盐度相对较低,与题干矛盾,C错。青海湖属于内陆湖,无外泄通道,湖泊累积盐分多,成为内陆咸水湖,D正确,故选D。
下图中①②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下游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A、B、C代表三种河流补给形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与B河流补给形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春季降水 B.夏季降水 C.秋季降水 D.冬季降水
10.该河①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出现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
A.流域植被破坏严重 B.流域面积的变化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水库大坝的修建
【答案】A D D
【解答】
8.由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A。
9.B河流补给形式属于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主要是来自冬季的降雪(水)。故选D。
10.①代表修坝前的径流量,②代表修坝后的径流量,使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出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库大坝的修建;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流量曲线波动会增大;与流域面积的变化关系较小;修坝不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故选D。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2)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上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2)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
(1)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结合图文材料,上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水量稳定。
(2)湖泊水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湖泊的生态功能方面分析,包括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对湖泊及沿岸生物的影响、对供水功能的影响等。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3821米,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被称为“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水面平均温度14℃。有25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从湖中流出注入另一湖泊(波波湖)。右图示意的的喀喀湖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1.的的喀喀湖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低纬度,湖泊蓄水量大 B.地处高海拔,气温低,蒸发小
C.高山冰雪补给量大,有河流流出 D.周围高山环绕,地形抬升,降水多
2.下列有关的的喀喀湖的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形成构造断裂和凹陷盆地,汇水而成
B.强烈地壳运动形成高大山脉,高山冰川侵蚀成谷地,汇水成湖
C.的的喀喀湖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D.的的喀喀湖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小
【答案】C A
【解析】
1.由图文材料可知,的的喀喀湖高山冰雪补给量大,河流注人,有河流流出,不断带走盐分,成为淡水湖。故选C。
2.由于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形成构造断裂,汇水而成,的的喀喀湖地处低纬高原,沿岸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故选A。
苏木吉林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腹地,四周被高大沙山包围,湖区全年降水量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的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净补给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中该湖泊水位最低的时间是( )
A.1月上旬 B.4月下旬 C.7月上旬 D.10月下旬
4.曲线②年内波动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 B.该湖流域内气温年较差较小
C.该湖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率较小 D.该湖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答案】D A
【解析】
3.由题中“苏木吉林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腹地,四周被高大沙山包围,湖区全年降水量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可知,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湖泊主要靠四周沙山地下水补给,季节变化较小,所以②线为总补给量。夏季气温高蒸发快,冬季气温低蒸发慢,所以①为总排泄量。③为净补给量。根据净补给量的变化,当净补给量为负值时湖面下降,从5月到10月下旬一只下降,所以10月下旬时湖面最低,D正确。故选D。
4.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湖泊主要靠四周沙山地下水补给,②线为总补给量曲线,地下水补给较稳定,季节变化小,A正确。该湖流域地处内陆,蒸发量季节变化大,气温年较差较大,B错误。该湖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变率较大,C错误。地下水补给稳定不能反映该湖流域虽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小,D错误。故选A.
永暑岛,原名永暑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个环形珊瑚岛。通过填海造陆,永暑岛已成为中国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2016年,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岛上勘测到地下淡水资源。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存在,形成了海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一般的珊瑚岛礁因雨水下渗时间不足难以形成淡水透镜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专家分析,永暑岛淡水透镜体是最近几年才形成,促使其形成的最大因素是( )
A.岛屿面积 B.地质构造 C.年降水量 D.海浪大小
6.有关永暑岛淡水透镜体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降水丰富,淡水透镜体水量大B.地表植被覆盖率差异导致淡水透镜体中央厚,边缘薄
C.淡水透镜体较封闭,水体更新速度慢D.受底部咸水影响,水质较差
【答案】A D
【解析】
5.根据材料淡水透镜体是因为雨水下渗引起的,永暑岛是最近几年才形成淡水透镜体,是因为我国大规模的进行填海造陆,使永暑岛面积增大,集水面积增大,下渗增多,从而形成了淡水透镜体,故A正确;地质构造、年降水量最近几年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对其形成淡水透镜体没有影响,故BC错误;根据材料淡水透镜体的形成和海浪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A。
6.根据材料永暑岛造陆时间短,雨水下渗时间短,且面积并不大,储水区域有限,所以其淡水透镜体水量小,故A错误;岛屿周围地区受海水的影响大,淡水易溢出,中间地区受海水影响小,所以淡水透镜体中央厚,边缘薄,故B错误;淡水透镜直接由雨水补给,水体更新速度快,故C错误;图示淡水透镜体底部为咸水区域,受其影响,水质较差,故D正确。故选D。
玛旁雍措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南20千米处,喜马拉雅山的纳木那尼峰北侧,海拔4588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积412平方千米,曾与拉昂措(海拔4574米)相通,后由洪积,冰川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两个湖泊。玛旁雍措周围多温泉分布。下图示意玛旁雍措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玛旁雍措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
A.雨水、温泉水 B.高山冰雪融水、雨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温泉水 D.雨水、深层地下水
8.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泊( )
A.湖盆深陷,储水量大 B.水温偏低,蒸发微弱 C.曾与拉昂措为—湖泊 D.与拉昂措有河流相连
9.玛旁雍措的成因类型为( )
A.海迹湖 B.堰塞湖 C.火山湖 D.构造湖
【答案】B D D
【解析】
7.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玛旁雍措位于青藏高原上,且湖泊和周围山峰的海拔均较高,故可推断其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选项B正确。
8.由图文材料可知,玛旁雍措与拉昂措之间有河流相连,且河水由玛旁雍措流向拉昂措,导致玛旁雍措水中的盐分随径流汇入拉昂措,从而使玛旁雍措成为淡水湖,拉昂措成为咸水湖。选项D正确。
9.根据“玛旁雍措位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东南20千米处,喜马拉雅山的纳木那尼峰北侧”可知,玛旁雍措位于构造凹陷地带,为一构造湖。选项D正确。
全球天然矿泉水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36°N~46°N之间地带,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这一纬度带的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我国的长白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地理位置,长白山天池面积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却接近太湖的一半。据此完成下题。
10.长白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之一,主要得益于( )
A.纬度较高,全年气温较低 B.积雪融水多,岩层过滤作用强
C.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D.地壳运动较活跃,岩浆岩广布
11.天池面积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却接近太湖的一半,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无外流通道 B.蒸发量较小 C.湖盆的透水性差 D.平均深度大
【答案】B D
【解析】
10.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白山东麓距海较近,夏季风带来太平洋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积雪融化渗人岩层,经岩层天然过滤,形成优质水源。B正确。
11分析可知,地质历史时期,长白山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洼地,后积水成湖,形成长白山天池,平均深度大,使得该湖蓄水量大。D正确。
二.综合题。
12.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河流乙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答案】
(1)8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1、2,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3)西北,东北
【解答】
(1)读图可知,甲河径流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份。因此甲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位于我国西北地区。8月份,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大,因此河流径流量大。1~2月份径流量为0,说明出现断流现象,1~2月份为我国冬季,西北地区气温较低于0℃,山上的冰川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再融化,河流缺少水源补给,而河流水分不断的由于下渗和蒸发损失,导致入不敷出,河道中径流量几乎为零,最终发生断流现象。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有两个汛期应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在山地或其他地区形成积雪,当第二年开春时,气温开始回升,此时积雪开始融化,季节性积雪融水注入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由于雨带的北移,到达东北地区以后,降水丰富,河流迎来了夏汛,因此B汛期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3)甲河径流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说明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因此甲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具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因此乙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千米,面积百亩(1公顷=15亩)以上的湖泊800余个,近几十年呈现出快速减少的趋势。2020年入汛以后,荆楚大地遭遇多轮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有学者认为,独特的流域地形加上复杂的“江”“湖”关系,是“两湖地区”洪涝发生的先天成因。有人建议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调水,以减轻“两湖地区”的洪涝,但此建议被专家否定。下图示意“两湖地区”地形。
(1)说明两湖地区的“江”“湖”关系。
(2)分析“两湖地区”洪水多发的原因。
(3)指出不能利用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减轻“两湖地区”洪涝的理由。
【答案】
(1)江形成湖,湖依赖江而生;湖涵养江,江因为湖才得到汇聚;湖和江勾连,水路相接。
(2)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两湖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汇入多;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河道淤积,易发洪涝。
(3)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不是解决洪涝灾害;南水北调工程往北方调水,减少长江的径流量,两湖地区,水流速度较慢,会加剧两湖地区的泥沙淤积;南水北调工程会改变区域的环境气候,严重时会造成灾害;加剧水污染。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的“湖”是指洞庭湖,“江”是指长江,洞庭湖与长江之间的水体互为补给,长江汛期是长江补给水给洞庭湖,长江枯水期时洞庭湖补给水给长江。因此两湖地区的“江”“湖”关系是:江形成湖,湖依赖江而生;湖涵养江,江因为湖才得到汇聚;湖和江勾连,水路相接。
(2)两湖地区多洪水灾害的原因,主要从该地水来多去少进行分析。该地区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两湖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汇入多;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河道淤积,易发洪涝。
(3)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减轻“两湖地区”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从南水北调的目的及南水北调对调出地的影响进行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不是解决洪涝灾害;南水北调工程往北方调水,减少长江的径流量,两湖地区,水流速度较慢,会加剧两湖地区的泥沙淤积;南水北调工程会改变区域的环境气候,严重时会造成灾害;加剧水污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