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
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
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新课导入
活动一:观察下列植被,说出类型其主要特点
热带雨林
呈深绿色、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大量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有板根现象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松、杉植物为主,针状树叶以抗旱抗寒
亚寒带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活动二:探讨为什么不同纬度的植被类型(特征)不同?
地形地貌
土壤
大气
生物
水文
【解读】
不同纬度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景观。
学习目录
壹
地域差异
贰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叁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肆
地方性分异规律
一、地域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
外部条件
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过程
影响
内部条件
(根本原因)
成因
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
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溶解不同)
湿润区
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
植物生长良好。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
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干旱区
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盐量高。
植物生长不良。
区域差异的空间尺度
大 地域分异的尺度 小
温度带分异
海陆分异
地表植被景观差异
山和谷的差异
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大洋地域分异规律
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大洋的表层和底层。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大尺度:(纬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区域尺度: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较小空间尺度: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带是陆地地域分异的最直观体现
陆地自然带的特征
低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归纳总结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 量 随 纬 度 升 高 渐 少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热量
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非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温带森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
分 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迁移应用
下图为部分陆地沿某方向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2.形成图中自然植被差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C
D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
高大山体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水热条件变化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存在差异
自然景观变化
基带
森林
草甸
荒漠
高山冰雪
组队思考
假如你计划登上一座高山,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会是怎样变化的?会有什么规律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历进行猜想
垂直自然带带谱
1.基带分布(山麓):
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
纬度
气候
植被
南北纬30°~4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从宏观的尺度看
2.自然带谱的分布:
垂直带谱变化(海拔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植被表现为:森林—灌木—草原草甸—荒漠—冰川。
3.带谱数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 山体所在纬度;(起点)
(2)山体海拔高度;
(3)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4.雪线:
分布高度影响因素
(1)气温
(2)降水
(3)地形条件
4.雪线:
温度
同一高度的山体,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地形
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
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4.林线: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
影响因素
(1)热量: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2)降水:降水多,林线高。
温度因素
水分因素
纬度:纬度低,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坡向:阳坡高,阴坡低。
海拔:同纬度比,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降水少的地区,林线分布较低
坡向: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海陆位置:同纬度比,沿海地区林线较高,内陆地区较低
注:山地的降水一般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少—多—少” 的变化,因此在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会出现森林带。
迁移应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迁移应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北坡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范围相当于南坡高山灌木林和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范围。(南坡草甸分布范围4500-4800,北坡草甸分布范围4000-4800)主要是南坡是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高山草甸分布海拔相对较高。
常绿阔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迁移应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一般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越完整。因南坡纬度比北坡低,且南坡水热条件更好,故垂直自然带较多,植被类型较多。
迁移应用
阿尔卑斯山位于45°N~48°N之间,宽120~200km,东西绵延1200km,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某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山针叶林带分布海拔北低南高的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4.该山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是( )A.降水量较多 B.气温较高
C.坡度较陡 D.海拔较低
C
A
四、地方性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高而陡
的山坡,
落叶阔叶林
低洼的河谷,
周边汇水丰富。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
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
生长着
草甸植被
探讨:观察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分析说明发生变异的原因。
丹霞地貌多由红色砂岩组成,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地区最为典型,丹霞山峰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图所示)。
【解读】①山顶面积小,土层薄,不利于保水;
②顶部有一定坡度, 坡面径流快,下渗少,土壤含水量少;
③山顶风力大,地表裸露,地表受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
探讨:观察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分析说明发生变异的原因。
山顶特征
面积小
土层薄
一定坡度
坡面径流快,下渗少
风力大,辐射强
蒸发较强
山顶水分少
发育耐早的硬叶植被
迁移应用
果子沟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沟内野苹果林成片。暑假期间研学小组自赛里木湖沿岸向南进入果子沟考察时,可以看到山地植被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并有一定规律性。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果子沟地区位置和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完成题目。
5.影响新疆野苹果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阳坡,光热条件优越
B.地处缓坡,士壤深厚肥沃
C.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多
D.地处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
D
迁移应用
果子沟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沟内野苹果林成片。暑假期间研学小组自赛里木湖沿岸向南进入果子沟考察时,可以看到山地植被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并有一定规律性。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果子沟地区位置和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完成题目。
6.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A.光照条件差异比较小
B.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
C.山顶坡向面积差异小
D.山顶植被种类较单调
B
课堂总结
谢谢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
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
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