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 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目录
学习目标的确立
01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概述
02
活动的具体设计及评价
03
学习目标的确立
1
1.《语文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3. 学情分析
2. 教材分析
1
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阐述
阅读: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2.教材分析
目标制定
单元内容
课后题
语文园地
单元主题:童年往事。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古诗三首》集中表现了古人的童真童趣;《祖父的园子》一文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的事物中;《月是故乡明》典型的事例和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还安排了体会语句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并仿写的练习活动。
目标制定
3.学情分析
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梯级提升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01
02
03
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
通过划分古诗节奏,正确朗读古诗。
比较三首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
借助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画面,体会童真童趣。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概述
2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1.通过划分古诗节奏,正确朗读古诗。 任务1:诗歌朗诵 活动1.字音我会读
活动2:停顿我来画
活动3:我是朗读小能手
2.比较三首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 任务2:改写小短文 活动4.古诗意思我理解
活动5.古诗异同我发现
活动6.古诗画面我想象
活动7.改写小短文
3.借助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画面,体会童真童趣。 任务3:连环画 活动8.抓关键词语,想象动作、神态
活动9.想象画面,古诗配图
01
02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活动的具体设计及评价
-以活动4为例
3
1
2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的实施
质疑,小组合作学习
4
师生配合,理解诗意
5
3
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解题意。
“四时田园杂兴”和“稚子弄冰”“村晚”是什么意思?
——“四时”,指春夏秋冬。“兴”,是兴致、兴趣的意思。“杂兴”,指随兴写来。“村晚”指乡村傍晚。
2.了解作者。
小结:学一首古诗,首先要弄明白题目的意思,了解作者,知道古诗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首古诗。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借助注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农村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儿女”指的是谁?
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读,学生想象画面,并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3 质疑,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发现古诗中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环节4 师生配合,理解诗意
1.学生尝试说出古诗意思。
2.教师说出一句诗的意思,学生快速说出诗句。教师可以依次说出诗句,接着打乱顺序说。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5 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过渡:古人的童年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结合注释和译文找到有趣的地方。
1.自读古诗。
2.交流有趣的地方。
活动评价
活动4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能结合注释说一说理解古诗的意思 ☆ ☆
能提出至少一个问题 ☆ ☆
能有效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 ☆
能师生配合,快速说出对应诗句 ☆ ☆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