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作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个人简介
2.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读句子,读准“驰骋 尴尬 约定俗成 嘎然而止”等词语。
可骑马在舞台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边做动作边读)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就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不可开交读出激烈的感觉,戛然而止读出突然中止之感)
3.读准四字词语:约定俗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4.读准多音字:仆人 风尘仆仆 前仆后继
5.指导易错字书写:尴 尬 骋 戛
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2.根据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四:精读赏析,了解马鞭
1.默读课文,思考:马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马鞭有什么好处?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原因)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好处)
2.品读下面的句子,深入研读马鞭的“好处”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用排比句式列举了马鞭的几种表演的形式,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演员表演的自由。)
3.边读边模仿做动作,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补充资料:京剧中,不同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如:皇帝骑马一般用黄色的,西楚霸王骑乌雅马用黑色的,吕布骑赤兔用红色的,刘备骑的卢白马用白色的,穆桂英是女子一般用粉色的……
五:了解道具,体会艺术美
1.阅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两段文字中哪些是实在的道具,哪些是虚拟的道具,哪些是可实在可虚拟的道具?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 “无”远远胜过了“有”(实在的道具:马鞭、鞋子;虚拟的道具:针线)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实在的道具:酒杯、酒壶 虚拟的道具:酒水、饭菜 可实在可虚拟的道具:饭碗)
2.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3.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京剧欣赏,感受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1)多媒体播放:京剧中骑马、绱鞋底、举杯饮酒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六:回顾总结,迁移下文
1.自由读课文《亮相》。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的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3.配乐朗读指导。
4.片段欣赏,体会“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
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法的好处。
七:交流分享,深化对京剧的了解
1.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和京剧相关的资料。
2.全班交流,教师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