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祖父的园子
目 录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评价任务、评价标准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的确定
【壹】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标准与内容》
01
(学什么)1.把句子读通顺;2.学生在阅读时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到什么程度)1.读准字音,不填字、不漏字、把句子读通顺;2.在阅读文章时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够运学到的方法进行习作。
(怎么学)1.以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为基础,把握好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要因文而异,针对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文本采取不同的方式。
课标分析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02
2
课后题
1
单元导语
3
交流平台
教材分析——横向比对
02
1
2
3
单元导语
交流平台
《祖父的园子》课后题
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确立教学的方向和重点: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围绕“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指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交流、总结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先生的这句话,是对童年往事之于一个成长中的人的意义最精辟的概括。童年所经历的,都会为一个人的一生涂上最厚实的底色。这个单元所选编的文章,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故事诠释了童年经历的成长价值,唤醒了读者的童年记忆。单元每一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都紧紧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设计编排——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内容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童年往事既是单元学习需要理解的一个概念,又是单元学习活动展开的一个生活经验情境,是一个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最贴近的主题单元。从选文文体和表达方式来看,课程内容上,这个单元属于典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解析教材单元学习目标
除了根据一个个童年往事的“事实”,从感性到理性有层次地理解“童年往事”,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单元导语页有两条语文要素,聚焦阅读学习的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聚焦习作训练的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阅读是一个读者经由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表达具体思想感情的文本,只有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才算读懂了文本,才能联结并丰富情感体验,才能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构思和表达。怎样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首先要从方法和技能层面回答的问题。
教材精读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就揭示了两种具体的方法——《古诗三首》课后的第2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像化策略,将诗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情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园子》课后的第2题,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语句体会思想感情。具体语句又是如何蕴含和表达具体的思想感情的呢?词句的感彩是其一,比如“健康的、漂亮的”,再加上“凡是……都……”这样的句式和“我”的想象,将“我”在园子里的快乐表现得畅快淋漓。词句的节奏是其二,比如第二句,运用明快的节奏,明写园子里的事物,实际上将“我”的自由自在鲜明地表现了出来。《祖父的园子》的第3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思想感情。
解析教材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四种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第2种与《祖父的园子》课后第2题是一致的, 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另外三种分别是抓住直接抒发感情的关键语句、角色自居和朗读。需要指出的是,朗读不是直接的方法或手段,而是在运用其他方法有所体会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体会。
为了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本文思想感情,发现并总结出要“入情入境有感情读”。
解析教材单元语文园地
园中物、园中人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样样都有”。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教材分析
02
园中事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瞎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教材分析
02
园中情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教材分析
02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七单元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下 第二单元 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上 第六单元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 第一单元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下 第三单元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
五上 第一单元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上 第四单元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上 第六单元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五下 第一单元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03
梳理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实际上是对学生已经习得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和能力的一个“检阅”,进而指向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厘清这个单元的阅读学习,需要学生:
知道
理解
能够
文学作品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一种;运用合适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体会“我”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①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②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本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掌握“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目标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的设计
【贰】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能够说出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方得 ; 2.将课文按照小标题的形式分部分,并把小标题写在课本上,得 。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任务2.默读课文,找一找小女孩在园中都做了些什么,小萧红和祖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自由选择一个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你心中萧红或祖父的形象,得 。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任务3.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得 。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与朗读感受“我”在园子里的自由和乐趣,体会祖父的园子带给“我”童年的温暖与爱。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与朗读中了解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的实施
【叁】
一、
唤醒已知,埋下体会情感的种子
二、
紧扣题目,梳理情感寄托的内容
三、
深入本文,感受充满情感的语言
四、
出乎文本,资料加深情感的理解
主任务:这是一个________的园子。
教学环节一:唤醒已知,埋下体会情感的种子
01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课堂实施
设计意图:从检查方法的已知,通过图片有针对的唤起已知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下文的语文学习做情感铺垫。
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方法。
评价标准:能够说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得一颗
1.问题引领: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体会课文情感?
2.文本唤醒:出示相应的文本和特定的单元导语,唤起学生记忆。
教学环节二:紧扣题目,梳理情感寄托的内容
02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课堂实施
设计意图:在萧红的生命记忆中,园子之所以刻骨铭心,更主要的是因为园中之人。尤其是那个对她无限慈爱、无限宽容的祖父。然而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写自己的“瞎闹”,紧紧扣住“瞎闹”展开教学,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只有充分感受小萧红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才能感受到祖父的爱之无限。同时,教学中还须联系描写景物的片段的描写,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评价标准:能够体会出表达的思想感情,得一颗
1.课文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题目,哪些地方写的是园子的景物?哪些地方写的是我和祖父在一起的趣事?
(1)园子的景物分散在(1-3)和(15-19)两段,提示学生概括不遗漏。
(2)也可以提示先抓住祖父这一关键词先寻找我和祖父的趣事段落。
2.(1)感受园子中的事物:
a.感受园子中景物之多(学生默读找出园子中出现的景物);
b.感受园子中景物之趣(自由选择景物,谈感受看法);
c.推测“我”对园子的情感。
(2)感受祖父做的事情:
a.感知“我”在园中所做事情之琐碎;
b.感知祖父对我的态度,抓住关键词“笑”,慢慢的来体会祖父对“我”的宽容;
c.联系生活,揣测“我”对祖父的情感。
提问学生,你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对你宽容的长辈呢?你对他们的情感如何?将情感代入文本中朗读出来。
教学环节三:深入本文,感受充满情感的语言
03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课堂实施
设计意图:聚焦园子,初步感受个性化的语言对于情感的表达。自学祖父部分,深入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于情感的表达。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能读书”,因此我设计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感悟本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方法。
评价标准:自由选择一个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你心中萧红或祖父的形象,得一颗
1.(1)出示课后习题例句,感受个性化的语言对于情感的表达;
(2)对比朗读句子感受思想感情;
(3)体会文本背后的自由;
(4)尝试创作,尝试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2.自学祖父部分,深入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于情感的表达。
教学环节四:出乎文本,资料加深情感的理解
04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课堂实施
设计意图: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原著的尾声,也与本文内容形成呼应。它引导学生对“园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引导学生带着阅读期待去阅读原著。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配乐朗读: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得
1.研读阅读链接,朗读中体会哀伤的情感。
2.结合资料,挖掘哀伤的源头,加深对情感的理解。
作业
05
作业核心
作业任务
作业意图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①积累本节课中你喜欢的好词好句。②读一读《呼兰河传》,在那里发现更多的童年趣事。
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知道,虽然本节语文课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语文学习仍在继续,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自由快乐
寄情于景与事之中
2.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演示完毕
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