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2.实验室需配制50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药匙取用NaCl固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
B.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的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铁架台 D.玻璃棒
4.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5.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把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6.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花生油 C.面粉 D.冰块
7.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8.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9.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0.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a的溶液由降温到,一定有晶体析出
C.时,50g的a溶于50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D.c的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铁粉和镁粉反应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D.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二、填空题
13.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的质量/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时的饱和溶液混合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是______。
14.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根据如图所示的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______。
(2)乙中含有少量甲,要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写出一种将丙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在t2℃时,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65g
②将甲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一定有晶体析出
③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2℃,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16.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
18.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 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19.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
(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_____?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________?
20.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D
6.A
7.D
8.D
9.B
10.A
11.D
12.B
13.(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3)一定量的水中,温度越高,M在水中溶解得越多
14.(1) 不是 (2) 23.8
15.(1)t2℃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
(4)丙>乙>甲
(5)①②③
16.(1) 量筒 胶头滴管 (2)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或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7. (1) 烧杯 ②①⑤③④ (2) 加速溶解 20
18. (1) 药匙 烧杯 瓶塞正放于实验桌上 (2) 搅拌,加速溶解 9 (3) 81 小于 偏大
19.(1)525毫升;(2)180克
20.(1)0.2g;(2)9.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