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狄更斯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托尔斯泰
他,被高尔基称赞为“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被萧伯纳评价为“是一位革命者,敢于蔑视众议院”;被后人赞誉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就是狄更斯。
作者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主要作品
狄更斯一生写作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几十篇中篇小说,15部长篇小说,还有大量散文、特写、游记、剧本、演讲、书信等。成就最高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42年以前):《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齐》
第二时期(1842—1858):《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代》《小杜丽》
第三阶段(1858—逝世):《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当时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
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
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节选部分中“我”的经历?叙述课文内容
1.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
洗刷瓶子、贴标签、塞木塞、封火漆盖印、装箱……
2.认识米考伯先生一家(米考伯邀我做他的房客)
被介绍给米考伯,租住在米考伯家里
3.认识米考伯太太,听米考伯太太讲往事
同情米考伯一家遭遇
4.帮米考伯太太典当家具
5.我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替他向霍普金斯借一副刀叉
6.米考伯太太搬到监狱居住,我搬到新寓所,米考伯渡过难关……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6-23段):米考伯邀请“我”做房客
(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催债,靠典当度日
(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狱
(52-54段): “我”有了新住所,米考伯先生渡过难关
依据情节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文章层次。
划分层次
双线交织
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情节:节选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大卫 · 科波菲尔》(节选)
“我”到货行做童工
“我”入住米考伯家
“我”搬离米考伯家
环境恶劣
生活贫苦
初识米考伯
入住米考伯家
米考伯被追债
和米考伯太太成为知己
米考伯入狱
“我”探视米考伯
“我”搬离米考伯家
(1-5段)
(6-44段)
(45-54段)
“我”遇到了哪些人?
人物鉴赏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先生(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小说中的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试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人物形象
人物信息表参考提示
姓名 科波菲尔 性别 男 国籍 英国
年龄 10岁 职业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童工 工资 六七先令/周
临时住处 米考伯家后的一间空屋子,(米考伯入狱后搬到监狱外不远的阁楼) 具体工作内容 检查瓶子,扔掉破裂的,洗刷完好的。给装满酒的瓶子贴标签,塞上软木塞,封上火漆,盖上印,装箱
人物信息表参考提示
工作环境 潮湿阴暗,破旧腐烂,十分恶劣
工友情况 米克·沃克(童工中年纪最大的);粉白·土豆
业余生活 在塞德克和黑衣修士区游荡;帮助米考伯太太去当铺变卖家财;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夫妇
心理状态 内心充满痛苦绝望,残酷的现实把他拉入社会底层,他的理想都变成幻想了。
成长困境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十岁
家产被占,遭继父遗弃
批判社会的现实和冷漠
人物鉴赏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成长困境: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成长困境
人物鉴赏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古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成长困境: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成长困境
人物鉴赏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
成长困境: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成长困境
人物鉴赏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成长困境: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绝望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我当时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
残酷的现实却把他拉入社会的最底层,这些理想只能是幻想了
成长困境
人物鉴赏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困境
工作环境: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工作内容: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工友情况: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心理状态: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绝望
在这段时间里,我依旧一直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干着普通的活儿,跟那几个普通人做伙伴,心里仍和开始时一样,感到不应该这样落魄,受这样的屈辱。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当然对我来说,幸亏如此。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形象
主要事件 事件梗概或人物状态 人生成长
“我”到破败货行 做童工
“我”到米考伯家 做房客
“我”和米考伯太太 成为知己
“我”到狱中探望 米考伯
“我”搬家、 经常探望米考伯一家
内心痛苦,心窝仿佛有一道裂口。孤独,感到这个世界不可理解。
成长的起点
米考伯关爱影响了“我”。
懂得了对关爱、温情予以回馈
关心米考伯一家的生计
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为米考伯先生的入狱而“心碎”;为了与米考伯吃羊腰肉而借刀叉。
在苦难生活中学会直面现实,变得坚强。
“我”在监狱附近租了房子,经常去探望米考伯一家。
学会珍惜患难之情,将苦难化作财富。
大卫的成长
(一)童年(遗腹子、母亡、受继父虐待)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生,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奴仆佩格蒂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凶狠贪婪,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
(二)青少年:投奔贝西姨婆、成长过程
(三)成年: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
(四)结局:成为作家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变化看他的形象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孤苦伶仃、痛苦寂寞、善良勤奋、渴望温情、重视友谊的形象。
①自强自立。他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②积极向上。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③善良宽厚。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例如:
《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巴德尔少爷、小爱德门;
《雾都孤儿》中的同名主人公、小蒙克斯、诺亚·克雷坡尔、杰克·道金斯;
《老古玩店》中的耐儿、小雅各;
《董贝父子》中的弗洛伦丝、保罗、小比勒;
《双城记》中的小露西、小查尔斯、小裘利;
……
据有关资料显示,狄更斯一生描绘了九十多个儿童形象,单单只算有名有姓的就有五十多个。
谈谈作家为什么会塑造了如此之多的孤儿形象?
1.从创作艺术角度来谈,童年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儿童天真、真实、有想象力、纯洁、忧伤。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2.时代背景:本书是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真实的再现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英国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狄更斯揭开了丑陋的社会真相。
3. 众多的孤儿、苦儿、弃儿、流浪儿、低能儿、小乞丐。他们衣食无着, 备受虐待, 过着非人的生活, 遭遇催人泪下。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的呈现引发人们对儿童的同情、怜悯、帮助,使得社会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帮助遭受苦难的儿童,从而改变儿童的命运和生活现状。
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事视角是?有什么好处
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和成长经历。
②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使情节更加紧凑,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通过“我”的视角,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思考,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有限视角)
作者以“童年”(儿童)的视角进行分析,它的利弊体现在哪里?
用“我”做小说的主人公好处在于用一个见证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切感、真实。
这种叙事角度也有它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人物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表现为年龄、性别、学识、性格、气质等方面。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叙事口吻或者格调与主人公身份错位,从而使小说的可信度不高。还有受小说叙事者身份的限制,往往有些故事背景不是“我”能表达出来的,比如重大事件的背景。再者就是第一人称很难描写“我”自己的形象。比如课文中的大卫,我们就很难具体描述他的长相。
叙述人称 优点 缺点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和表达观点 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第二人称(有限视角) 拉近叙述者与人物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突破叙事局限,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拉开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是线索人物,串联起了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②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小说通过大卫的眼睛,审视黑暗社会现实中的善与恶,表达作者情感。
③故事的叙述者,用第一人称叙事,更加真实可信。
A.“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2、小说中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写出了米考伯太太结婚前后生活状况的变化,表现了米考伯家庭的困难,也赞美了米考伯太太善解人意、深爱丈夫的性格特点。
人物鉴赏
人物鉴赏
B.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让他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眼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2、小说中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写出了米考伯太太对眼下家庭困难的担忧,表现了她的理性和坚强,但她又把娘家以前的辉煌挂在嘴边,体现了她的爱慕虚荣与肤浅的性格特征。
C.外貌描写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D.侧面描写
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
④表现了米考伯太太的能力低下和不务实的思想态度。
人物鉴赏
2、小说中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
小说中的米考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乐观坚强,爱慕虚荣,喜欢享受,不务实。因为丈夫的债务,财产被法院强制没收,她依然边炸牛排边和大卫谈论往事,兴致极好。
②自尊自重,尽心持家。当大卫提出可以借钱给她的时候,她坚决拒绝,而是请求大卫帮她去当铺用银餐具换钱维持生计。
③对爱忠诚,深爱丈夫。米考伯因为债务被抓进监狱,但米考伯太太去监狱陪伴,并且相信他可以“时来运转”;大卫探监回来报告情况的时候,她竟晕过去了。
米考伯太太形象
人物鉴赏
3、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肖像描写: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古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形象:长相滑稽、穿着考究、虚荣、爱面子
人物鉴赏
3、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语言描写:“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曾见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算计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形象:言谈幽默、说话拿腔拿调、善良、迂腐、盲目乐观
人物鉴赏
3、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动作描写: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只曲子。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形象: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
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
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④侧面描写,通过妻子的描述,可见米考伯先生天生乐观。
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的英国下层小人物的形象。
但他又是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猜想
如果在困顿之时,得乐且乐的米考伯先生彩票中奖了,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米考伯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主义”
“米考伯”被收进了英语词典,
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
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
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
人物塑造的技法探究
人物漫画法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张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张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才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赋予人物盲目乐观的精神
米考伯太太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部滑稽剧:将娘家的富裕天天挂在嘴边,她的“娘家人”却一直没有出现过,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大吃大喝;米考伯先生遇到债主逼债时,甚至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但债主一走顷刻有说有笑,信奉说法“有朝一日,时来运转”。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让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喜剧色彩
米考伯夫妇在贫穷和债务的苦孩子备受折磨,命运悲惨又滑稽,在他因欠债而被关进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历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探讨交流:
1.小说中的“米考伯先生”,有人认为他是反面形象,有人认为他是正面形象。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一 认为他是反面形象。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如在因欠债而被关进塞德克的高等法院监狱时,他曾劝告大卫·科波菲尔:“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然而刚刚忏悔完,他又向大卫·科波菲尔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
观点二 认为他是正面形象。米考伯先生是不折不扣的乐天派,他虽然贫穷,但是他的快乐来得很简单。米考伯先生讲义气,有同情心、正义感,关心家庭。这样的米考伯先生显然是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
探讨交流:
小说成功刻画了米考伯的形象,他负债累累却乐天知命,这一特点与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巴掌,热刺刺地有点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第二章《优胜记略》
此处阿Q赌钱赌赢却被赖账,自身的弱势地位令他不能报复,只能用这种“自残”的方式催眠自己,让人唏嘘不已。他在自欺与忘却中寻找心理平衡,从而减轻自身痛苦。“精神胜利法”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探讨交流:
小说成功刻画了米考伯的形象,他负债累累却乐天知命,这一特点与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相同点:都是一种心理安慰,在面对困境的时候采取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以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
不同点:“米考伯”主义是得乐且乐,无所作为,爱慕虚荣,盲目乐观,它使米考伯身陷囹圄却依然能借一先令买酒喝,同样支撑着米考伯太太忠实地伴随丈夫度过充满艰辛的日子,终于等到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是一种无原则的退让,无底线的自宽自解,遭遇失败或受到屈辱,不敢面对而是自欺欺人。这只会麻痹人的斗志,为苟且偷生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不利于现实的改造,不利于人类的进步。
鉴赏环境描写
对货行的描写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①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②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悲惨的遭遇。
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它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
④揭示了社会差异的悬殊,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鉴赏环境描写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主题。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鉴赏环境描写
对监狱的描写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
突出了监狱环境的简陋;
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2)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
(3)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4)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6)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7)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鉴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模板
内容
结构
情节
主题
人物
环境
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
主题探讨
写作背景
当时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阶段,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予同情和支持。
联系写作背景,谈一谈本文的主题。
主题探讨
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他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得乐且乐、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表达了对社会中人性缺失以及道德沦丧的批判和对患难与共、善良真诚和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的赞扬。
写作特色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
选文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与叙述,“我”对伙伴的观察、对米考伯一家的认识、对霍普金斯船长一家的留意,都是十岁的儿童所独有的。这种叙述角度使小说具有更为浓郁的主观色彩,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真挚动人,这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更具真实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2.善于运用艺术夸张,漫画式的勾勒人物,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
在塑造米考伯先生这个人物的时候,狄更斯选择了这个人物身上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用多种方式夸大和重复。他的衣服上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外套的前襟上挂着只为装饰用的单片眼镜,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说起话来带着文雅的气派……这些都是上等人的体面和温文尔雅的表现。但他明明穷困潦倒,却要装作体面。一系列细节生动地描绘出米考伯先生可笑又可怜的人物形象,其夸张的漫画式的外表与言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爱慕虚荣的性格。
3.幽默诙谐的语言
尽管文中米考伯夫妇的悲惨遭遇令人忧心、同情,但故事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都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营造了喜剧的艺术效果,巧妙地避免了他们身上的悲剧色彩。
4.对比手法鲜明
①科波菲尔的理想和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科波菲尔是一个极有才华、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他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但是他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童工,到处都是污垢和腐臭的地方,他每天干着枯燥的刷瓶子的工作。
②米考伯外在的考究和他陷入困境的生活。米考伯穿着考究,举止文雅,处处装作很体面的样子;但是他的住宅破破烂烂,生活一地鸡毛。
③米考伯夫妇的前后举止。米考伯夫妇总是破产,但却非常乐观。常因经济拮据而哭得肝肠寸断,却马上又哼起快乐的歌曲。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刻画出了这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乐观性格,反映了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