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2023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漫谈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2023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漫谈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1 10: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
绝战(目标)


2
砌砖(手段)
3
情结(心态)
绝 战(目标)
:卷
学生
老师
中介:课堂、教材、练习、情感
1
绝战(目标)


2
砌砖(手段)
3
情结(心态)
砌砖:我们是知识的搬运工和砌砖工
时代的一块砖,落在每个人头上就可以围城。
1、大局观:纲+要
2、贯通观:必+选
3、解析观:故+新
大局观
中国古代史: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主流:交往交流交融
隋唐:统一下的大交融大发展
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宋辽夏金:政权并列,三交未断
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巩固和发展
中国近现史:救亡+发展
大局观
世界古代史:多元发展
大局观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为主
大局观
政:制度
治:治理
权力、选官、德法、内外、财税、社保
经济与
社会生活
食、工、商、住、交、卫
文化:
交流与传播
内容、手段(人、商、战)、传承
多样
交互
传承
大历史复习
以时间为轴,贯通必+选。
大历史复习
战略大转移
大历史复习
练习:思维训练
大历史复习
听记:夯实基础
大历史复习
听记:
夯实基础
砌砖:我们是知识的搬运工和砌砖工
1、大局观:纲+要
2、贯通观:必+选
3、解析观:故+新
贯通观:必+选
材料2:虽然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3: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1: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
——《中外历史纲要下》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科技:活字印刷术的推动。
材料4: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
——《中外历史纲要下》
贯通观:必+选
人才: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心理:黑死病蔓延,对宗教信仰的反思和对现世幸福的追求。
大数据的搜索
贯通观:必+选
砌砖:我们是知识的搬运工和砌砖工
1、大局观:纲+要
2、贯通观:必+选
3、解析观:故+新
概念解析
分 封 制
均 田 制
都护府、都督府
民 本
民 主
君以 为
公、国、人 作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概念解析
安理会有15个成员国,其中5个是常任理事国,10个为选举的非常任理事国。
表决事项分为程序性事项和实质性事项,前者只要15个中9个同意就可以,后者必须5个常任理事国都要同意才可以。
且是否为实质性事项由5个常任理事国确定。
百家争鸣
子—家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纲上12)
为什么可以争鸣?
列国纷争(纲上9),战争日益剧烈(纲上11);
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纲上12)
争什么?
人、政、世
概念解析
百家
私学产生,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
人不行
要爱人
如何爱?
仁爱VS兼爱
禽兽VS自私
人性是什么?
现实不行
趋善——仁政
本恶——隆礼重法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恢复周礼 与时俱进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反对束缚,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逍遥自由
概念解析
逻辑推演
汉武帝的开拓疆域
和亲
战争
设郡
开路
军府
屯戍
逻辑推演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大会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五项治权
国民政府总览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
逻辑推演
围绕上述人员的所见与所思,结合所学,对1976—1978年的出国考察潮予以评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逻辑推演
评(论)(简)述一个主题:基本演绎法
简述史事
背景:为什么
内容:是什么
影响:怎么样
计划经济、文革(灾难、结束)
丰富、差距、紧迫、模式
解放、进程、特色
评论史事
启示录(经验、教训、情怀)
学生问题:1、没有围绕主题,没有列提纲
2、引文过多,字数书写
3、三观不正
逻辑推演
阅读材料三,唐代对外交通线路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其作用的不同理解往往被冠以多种称呼。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唐代对外交通线拟定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8分。要求:以“ 交流之路”为称呼,简洁明了;以拟定的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字数控制在200-300。)
逻辑推演
概括一个主题:基本归纳法
调动相关知识
归纳分类知识
称呼:商贸交流之路、宗教交流之路、文化交流之路(2分,论证围绕拟定称呼,且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
论述:围绕所选或自拟观点,结合准确史实,合乎逻辑地充分论证。史论结合,能例举2-3个重要史实论证所选观点,涉及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日本朝鲜、阿拉伯、天竺、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
整合表述
逻辑推演
文化交流之路
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杂技、魔术、音乐、舞蹈等在唐朝广受欢迎,异域文化在很多方法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朝鲜、日本等国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历法、建筑、绘画、饮食、节日、习俗等深受唐文化影响。交通线上的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国的医药知识和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引进来:文明
走出去:方向,东亚文化圈的思想、周边地区的文明
融一起:遗迹、人物
逻辑推演
宗教交流之路
唐朝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钻研佛学,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佛学大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佛教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中国传统诗词、书法和绘画吸收佛教理念,更加注重意境表达。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派僧人来长安求法,日本的海空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佛教的发展影响到周边国家。(祆教、景教等在中原传播)。
本土没佛
佛经、本佛
佛渗文化(精神)
佛在遗产(实体)
佛在四方(东渡)
逻辑推演
商贸交流之路
唐前期,东西贸易往来以陆路为主,唐朝中后期,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海上贸易日益兴盛,广州、扬州等地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丝绸、瓷器、茶叶等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沿海路外销东南亚、波斯湾、红海沿岸等地。唐都长安聚集各国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国际性大都会。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路:哪里运
商:卖什么
交:结合点
流:人物
逻辑推演
商帮的兴起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有东西: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商品
可以卖:商品化程度加深(和自给自足不同)
全国卖:商业网络
有群体:地域性
工业革命、商业革命、商业形式。。。。。
40天计划
关注教材新讲法
40天计划
关注教材新讲法
40天计划
回归教材
导语、前言、学习聚焦、
书中重要材料、重要图片、
课后习题
40天计划
规划小专题
第三世界:印度、埃及、墨西哥、新加坡
中国式现代化
丝绸之路整合。。。。。。
回归浙江8年高考真题
1
绝战(目标)


2
砌砖(手段)
3
情结(心态)
围城情结
城内的人想出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