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4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复习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4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复习课件(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1 10: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章节导言: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和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完成填空)近代西欧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
结合章节导言思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选必1P12
材料: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①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②从其他方面来看,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根据材料中①可知“复兴”指的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根据②可知“新生”揭示了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教会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问题: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复生”和“新生”的理解。思考文艺复兴的实质?
P46思考点: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结果
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
1.(2020·1月浙江选考16)下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
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
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
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
术巨匠。该地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A
古典文化复兴于佛罗伦萨的原因?
1.经济(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2.政治:中世纪教会专制黑暗;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新文化
3.文化: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保存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存,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的文化养料
4.人才:聚集杰出人才,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其他:14-17世纪黑死病冲击了教会神权
领域 人物 代表作品 特点
文学三杰 但丁 讽刺 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
薄伽丘 彼特拉克 美术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 的风格,描绘 ,展现人物的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创世纪》 英国:莎士比亚的《 》《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后期代表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教会
自由
《最后的晚餐》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呆板僵硬
现世生活
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
材料: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文艺复兴使得思想不断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打下基础,也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完成填空)宗教改革的基本概况 序幕 年,马丁·路德撰写了《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主张 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 ,不靠烦琐的 ;上帝面前
改革教会:建立独立的 教会和 教会,力主用 进行宗教活动
结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 派
宗教改革的扩展 西欧其他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 的新教,其中瑞士的 和英国的 影响最大
1517
九十五条论纲
信仰
宗教仪式
人人平等
民族
廉俭
民族语言
路德
罗马教廷
加尔文派
国教
继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后的第二次分化
宗教改革的实质: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运动。
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教事业发展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2.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教皇仅仅是罗马的主教和牧师。”加尔文也说:“我们所谓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旨意,也就是上帝自己决定了世界上每个人的成就。”两人的主张旨在(  )
A.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C.提倡追求现实社会中的幸福 D.以上帝的权威否定教皇的权威
D
选必1P52: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但新教依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痹人们的思想;不同教派间引发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异教徒进行迫害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署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材料: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6—17世纪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于17世纪60年代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6—17世纪欧洲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原因: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国家的重视;教育的发展;浓厚的学术氛围。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材料1
材料2: 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材料3: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1)据材料1指出15世纪后中西科技出现不同走向的原因。
(2)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比较中西科技的不同特点。
(中西社会比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略)
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重总结,重综合,服务农业。
西方近代科学:重实验,重理论,重分析,服务工业。
材料:牛顿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更重要的在于他给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像钟表一样严格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这种机械论世界观影响西欧人达两个世纪之久,极大地改变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界以及对待神的看法,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牛顿力学中的机械观经伏尔泰介绍到法国,深刻地感染了启蒙思想家。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分析牛顿的科学理论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关系: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展现的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为思想界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近代科学特点:以理性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注)选必2P83:近代科学影响医学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后期
演变历程
结合图册P45
启蒙运动形势图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国家 思想家 (完成填空)西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法国 强调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 进行改革,建立 制
主张主权在民和 制
英国 亚当·斯密 被尊为“ ”,他认为 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
德国 是启蒙思想的 ,认为人应该 思考, 判断, 主张民主、 、平等
启蒙运动发精神内核:“ ”,强调独立思考与 精神。启蒙思想家相信进步,相信在 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 。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 ,如 、平等、自由、 和 等。
孟德斯鸠
立法、司法、行政
“开明”君主
君主立宪
卢梭
直接民主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
康德
自由竞争
集大成者
独立
理性
自由
理性
自主
科学
完美
政治思想
天赋人权
法治
权力制衡
材料一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他曾因反抗专制制度两次被囚禁。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卢梭和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哪些基本的政治思想 这些思想在社会变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基本政治思想: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作用:思想解放,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卢梭:主权在民; 伏尔泰:天赋人权。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3.“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16世纪和18世纪的精神符号。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世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4.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
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在①创作《哈姆雷特》
B.康德在②撰写《纯粹理性批判》
C.但丁在③发表《神曲》
D.卢梭在④宣传社会契约论
C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世纪初 16—17世纪 世纪
中心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的 统治 罗马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
形式 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 借助 ,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 宗教外衣,公开批判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
核心 、信仰得救
影响
14—17
17—18
意大利
德意志
法国
神权
专制王权
古典文化
宗教外衣
新教
抛弃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它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文艺复兴(关键词:人文主义)
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2)宗教改革(关键词:因信称义)
强调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关键词:理性主义)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拓展小结】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上图所示反映什么事件?结合所学思考在各自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图一: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马斯顿荒原战役,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图二: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约克镇投降,北美人民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图三:1804年法国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该法典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将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比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斗争矛头
开始 以 为基地挑战封建王权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程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贵族进行妥协,保留了 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双方进行妥协,在南方保留了种植园 经济 法国大革命最 ,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撼动了整个 的封建统治秩序
颁布文献 《 》《王位继承法》 《 》《联邦宪法》 《人权宣言》《 》
封建专制统治
英国殖民统治
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议会
莱克星顿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民族独立运动
不彻底
君主
奴隶制
彻底
欧洲大陆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法国民法典
材料:有历史学家说:这场革命是“幸福和光荣的革命,这是英国人的好运,从专制过渡到宪政是通过没有流血的方式进行的”。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事件: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
作用:“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政治基础;妥协与渐进,英国开始走上了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稳定发展。
材料中这场“幸福和光荣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光荣革命
君权神授
君权议会授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责任内阁制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
1686年
1701年
18世纪20年代
沃波尔(第一任首相)
典型君主立宪制国家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 《权利法案》 1689
按照本法可以继承王位、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丧失继承的资格。 —— 《王位继承法》1701
王位继承权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言论自由权
否定了君权神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
18世纪,责任内阁制
国王的行政权转移至内阁,仅剩首相和各部大臣的形式任命权
议会多数党领袖
首相提名
关注P52历史纵横
据图片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英国在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
特点: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政治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制度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推动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技术创新: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发明珍妮纺纱机、改进了蒸汽机、发明火车和汽船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产生冲突?
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
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
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的工人阶级
男性普选权
拓展小结:英国完成了政治权力的三次转移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至内阁(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权力增强,国王权力不断削弱
3.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至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逐渐下移至公民民主
和平、渐进的英国式变革模式
关注P55问题探究
局限: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英国民主仍只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选必3P67: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右图所示反映了美国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体现了宪法的什么原则
关系: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它们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制约。
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者“分权制衡”的原则。
选必1P11:宪法还有其他什么原则?
联邦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
美国政治文化组成部分
第一,林肯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利于赢得人心,取得内战的胜利。
第二,虽然宣言涉及的地区只是“仍在叛乱”的州或地区,但宣言对整个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解放有极大促进作用。
第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奴隶制的存在是美国爆发内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P53史料阅读: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
P55: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北方工商业经济
南方种植园经济
奴隶制的存废
关税问题
西部领土建州等
材料:(美国历年宪法修正案节选)
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第一款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第一款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第一款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摘编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据材料分析美国宪法修正案的进步之处。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进步:选民选举资格的放宽,取消种族、性别、年龄、财产等方面的限制。
特点:取得选举权的范围越来越广,不断向社会底层百姓延伸;用修宪方式来扩大普选权。
1.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
C.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D.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2.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元首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B.政府首脑都要对议会负责
C.都显著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D.在建立在摧毁封建专制的基础上
3.毛经文在《妥协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一一以近代英美史为例》指出:“英美民主宪政发展史充分证明,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或一味地让步,它往往是一种基于解决问题的务实与通权达变的智慧。”下列文件中体现“妥协智慧”的是(  )
A.《人权宣言》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独立宣言》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
C
D
“一票共和”: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选必3P68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
性质: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极大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具有历史进步作用。
P51【史料阅读】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及影响。
主权在民的原则
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
体现了哪些原则?
4.《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分别是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件,两者的共同点是(  )
A.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宣告了新国家制度诞生
C.打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D.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A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法治思想等启蒙思想
5.下表是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
A.民族主义盛行 B.经济快速发展 C.阶级矛盾尖锐 D.殖民体系瓦解
A
关注选必3P68: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民主、自由、独立、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政治诉求。
转变:从暴力革命走向妥协或从对抗走向妥协。
原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材料: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根据材料,概括法国民主历程中斗争方式的转变,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选必1P12:1870年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票共和: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1875年通过新宪法;几年动荡后,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选必1P12: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7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美国
中华民国
同为共和制,比较三者的差异?
总统的产生方式
总统的权限大小
总统的任期时长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是政府首脑,掌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与国会和法院间权力彼此制约。
民国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与国务员共同行使行政权负其责任
中华民国仿法国实行责任内阁
(完成填空)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条件 的成功, 制度的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 类型 主要实行 和共和制 政治制度类型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 机关和 机关
内阁掌握 ,受 监督,对 负责
美国:共和制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 ”原则: 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
规定美国是 国家,联邦政府拥有 ,各州政府拥有一定
不足之处:承认 存在,不承认 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1861年美国 后奴隶制被废,在法律上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法国:共和制 19世纪,法国历经 制和 制多次反复,最终确立共和制度.
法国国会由 和 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 年,经
同意有权解散
政党制度 大多形成 或多党制,代表 利益,通过 轮流执政,议会立法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
君主立宪制
君主
立法
权力
行政权
议会
议会
三权分立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
制衡
联邦制
最高权力
自治权
奴隶制
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
南北内战
共和
君主
参议院
众议院

参议院
众议院
两党制
资产阶级
定期选举
6.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共性与各自的特点。下列对三次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
①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②革命后均通过颁布法律文件来巩固革命成果
③革命均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革命性质均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7.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出使期间曾纪泽深入了解欧洲各国历史、国情。下列哪项可能是曾纪泽在此期间的经历( )
A.在伦敦,造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与沃尔波尔相谈甚欢
B.到凡尔赛宫,参加普鲁士国王的加冕仪式,见证德意志帝国建立
C.在巴黎街头与巴黎民众共同庆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D.到柏林结识了已经连续多年主持内阁工作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D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871年德国统一与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时空把握:资本主义的扩展
国家 背景 措施 结果或影响
俄国改革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年沙皇政府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 ,通过 得到土地。实行 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 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 发展 ① 的改革促进了俄国
的发展。②但没有直接触及 ,保留了大量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 、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 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1861— 年,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 》和《 》,最终击败了 分裂势力 ①维护了美国的 。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 问题。③在 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
意大利统一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 状态 ①1861年建立 。②意大利先后从 和 手中收复失地 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实行 制
农奴制
1861
人身自由
赎买
地方自治
司法制度
工业
自上而下
资本主义
沙皇专制制度
农奴制残余
关税
奴隶制的存废
1865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南方
国家统一
土地
法律
备受歧视
分裂
意大利王国
奥地利
法国
1870
君主立宪
国家 背景 措施 结果或影响
德意志统一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② 和 是两个最大邦国 ①普鲁士国王起用主张“ ”的 为宰相,决心通过 统一德国 ②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 、奥地利和 ,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年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
日本明治维新 ①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 的民族危机。②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 统治 ①加强 ,废除 制度,推行“ ”“ ” “ ”三大政策。②仿效 国家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 神圣不可侵犯和 的地位, 、内阁、 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 机构 保留了大量 ,
和军阀掌握了权力,成为 的社会基础
普鲁士
奥地利
铁血政策
俾斯麦
武力
丹麦
法国
1871
君主立宪制
半殖民地
幕府
中央集权
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西方
天皇
封建等级
统揽一切
议会
军部
代行
封建势力
官僚寡头
军国主义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开,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立宪制:英国、意大利、德意志、日本
2.民主共和制:美国、法国
1.自下而上:
(相对彻底)英国、意大利、美国、法国
2.自上而下:
(留有残余)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P53思考点: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1.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2.各国革命期间,如美国颁布《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等,践行了启蒙思想中有关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
3.英国、美国等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将启蒙运动中“开明专制”、“民主共和国”等从理论变成现实;
4.各国纷纷定制完成法律文件,是对启蒙运动中“法治”、“法律至上”等理念的实践,以法律来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8.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
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如图中四个国
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
9.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
A.总统、世袭、皇帝 B.总统、世袭、宰相
C.总统、选举、皇帝 D.总统、选举、宰相
D
阶段总特征: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这些思想解放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本单元小结:时空坐标
本章结束,谢谢欣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