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要概念】:1、上位概念:一般等价物、法定货币、世界货币体系
2、中国古代货币:铜铸币、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五铢钱(汉)、开元通宝(唐)、交子(宋)、钞(元)、白银货币化(明)、 银钱并行(清)银元(晚清)
3、中国近代货币:法币改革、金圆券、银圆券(国民政府);人民币、三条发行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至今)
4、世界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货币篮子、亚投行
你能辨认出分别是哪些历史时期或朝代的吗?
时期 货币演变
中国古代 商朝之前 海贝、仿制贝
商朝后期 铜铸币
春秋战国 铜铸币
(形式多样: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秦朝 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汉朝 中央铸币 五铢钱(汉武帝)
北宋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钞”
明朝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白银货币化】
铜钱上的文字:
①秦朝到隋朝:
记载钱币重量
② 唐之后:
“通宝”“开元”
③北宋之后:
当时的年号
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2、从多元货币到统一货币
3、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4、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金属纸币并存
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规律趋势:
5、文字:从标识重量到开元通宝到年号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课堂探究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深度学习
结论:
论从史出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材料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和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先秦时期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商朝后期
奠定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态——铜铸币
材料2.
材料3.
2、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材料:春秋战国,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币制极为混乱。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思考:秦统一货币的影响?
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政权巩固;
经济:有利于赋税征收、封建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
交流: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联系;
2、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朝半两钱
春秋战国时期币制混乱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五铢钱
西汉“五铢”铜钱范
五铢钱
后世:圆形方孔形制为后世沿用。
4、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北宋交子
材料: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铁钱等携带不便
④技术支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思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流通特点及意义?
演变:由民间到政府发行
流通区域:以四川地区为主
意义:①纸币自身:质轻便携,
适用于远距离和大额的商业贸易;
②与铜钱兼行,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③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地位:“辅币”,与铜钱兼行
⑤(补充角度)政治:北宋局部统一,中央集权加强
元末米价比中统初年上涨六、七万倍。民间交易,纸币用车载,差不多一车纸币也就买一车卫生纸。纸币基本失去流通功能,百姓多进入实物交易经济状态,酒肆商铺也多自制代用货币,一下子就回到“两只斧子换一头羊”的原始社会阶段。有首民谣充分反映了恶性通胀下百姓的愤怒:“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5、元:单一流通纸币——“钞”
演变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6、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明清:白银货币化
明初:
明朝中期起:
清朝:
铜钱与纸币并行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原因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和知识分析明朝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原因: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果)
②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
(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
④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
⑤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①缓解了通货膨胀
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一条鞭法”
③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中国:
①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对世界:
②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6、明清——白银货币化
③民间自上而下的推动
演变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明初:
明朝中期起:
清朝:
铜钱与纸币并行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原因
①纸币(宝钞)的弊端; ②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
对中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6、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时期 货币演变
中国古代 商朝之前 海贝、仿制贝
商朝后期 铜铸币
春秋战国 铜铸币
(形式多样: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秦朝 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汉朝 中央铸币 五铢钱(汉武帝)
北宋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钞”
明朝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白银货币化】
清朝 白银与铜钱并用
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2、从多元货币到统一货币
3、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课堂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
中国古代货币
演变规律趋势:
4、从铜钱为主
到出现纸币
到白银货币化
5、文字:从标识重量到吉祥语到年号
时期 货币演变
中国近代 晚清 开始铸造银元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银元为法定货币
南京国民政府 1935年,法币改革: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国有。
1948年,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
华北人民政府 1948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国现代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到1991年,共发行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课堂探究一 中国近现代货币演进
国民政府时期
币制混乱
改革失败
货币种类逐渐多样、走向国际化
晚清、民国:银元——法币
①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②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民国银元(孙小头)
民国银元(袁大头)
课堂探究一 中国近现代货币演进
课堂探究一 中国近代货币演进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法币改革的原因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 ——摘编自《再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国内:货币制度混乱,经济发展停滞;
国际: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白银外流。
由四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
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用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同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 ——《中外历史纲要(上)》
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
——摘编自《再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积极:①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②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④遏制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
消极:国内:①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②掠夺民间财富;
消极:国外: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
金圆券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现代的货币
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
产生 背景 ①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②各解放区原来的货币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③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④巩固政权,加强政治认同、民族认同
发展 从1948年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影响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课堂探究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深度学习
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念认识:
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20C70S初
1816年
1929年
1944年
①(根本)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主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③世界经济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宏观时空
当代
以英镑为中心的
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崩溃
建立以英镑、法郎、
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
以美元为中心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
多元货币体系:美元最大权重欧元日元人民币影响力上升
主要影响因素?
唯物史观
工业革命
经济
大危机
越战,欧、日崛起
——美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二战
梳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历程,并补充相应重要历史事件。
第一个
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会议
形成
崩溃
1945确立
1971瓦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课堂探究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以英镑为中心的
国际金本位制度
工业革命
逻辑建构——国际金本位制形成的主要条件:
正式建立:
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每英镑对应7.32238克黄金。
完整含义: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
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地位:历史上第一个世界货币体系
黄金特点:价值高、稀缺性、易分割性
特点:①各国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流通(金币不易贬值、有统一的标准,汇率相对稳定)。
②英镑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等同于黄金,比黄金更方便,得到了普遍认可)
作用:①对英国:英镑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巩固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②对世界: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的三个特点
课堂探究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以美元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双挂钩原则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2、建立国际
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救贫:提供长期贷款
救急:提供短期贷款
固定汇率制
3、影响
(1)对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2)对世界:稳定了国际金融,促进了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课堂探究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思考:结合所学,总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
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原因
A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B 欧洲、日本的崛起
C 朝战、越战的拖累
D 经济“滞胀”的影响
E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
年份 美国 日本 西欧
1945年 74.6 —— ——
1960年 31.2 3.2 26.5
1971年 12.5 4.8 28.1
黄金储备比重变化表
瓦解的表现: ①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通过了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协议,实际上形成了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世界货币体系。
②“浮动汇率制”取代 “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
多元货币体系
美元:中心地位、最大权重
欧元、日元、人民币
影响力不断上升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 1816年—1929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1971年
建 立 背 景
特 点
影 响
瓦 解 原 因
影 响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
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1929年经济大危机影响
世界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了各自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也便利美国推行世界霸权;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危机
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现代:人民币
影响力上升
现代:
美欧英日中
一超多强
宋: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
明清:白银
大量流入
近代:币制混乱,
白银外流
中世纪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逐渐主导世界经济
19世纪:以英镑为中心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
西
近代以来,中国货币地位由盛转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逐步建立霸权,主导世界。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正在重建,人民币地位越来越高。
货币力量背后是国家力量
中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