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1 11: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实行。
剩女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书·惠帝纪》
国运

赋役制度


以人丁为主要依据
(丁、口、户)
丁税
以财产为主要依据
田赋(田租)
商税
……
徭役(劳役)
兵役
赋役制度:是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赋役是封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赋役的(实质)是封建剥削和掠夺。
赋役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丁”(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
户税(“调”)
杂税
……
以人丁为依据征收的人头税
以田亩为依据征收的土地税
主要种类
主要征收依据
主要形式
货币
劳役
实物
①编户齐民
②租调制
③租庸调制
①初税亩
②两税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一条鞭法
⑤摊丁入亩
①募役法
②一条鞭法③摊丁入亩
时代 赋役
先秦 (鲁)初税亩;(齐)相地而衰征
秦朝 ①田赋 ②人头税 ③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①田赋;②口(户)赋;③徭役
汉朝 【编户齐民】——①田赋;②算赋、口赋;③徭役
④财产税(车船税;算缗、告缗;税民资);
隋朝 【租调制】——租、调、徭役
唐朝 ①【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②【两税法】——户税、地税,夏、秋
宋朝 王安石变法:①方田均税法;②【募役法】——纳钱代役
元朝 (北)租庸调制;(南)两税法;“科差”
明朝 【一条鞭法】——赋役合一,赋役征银
清朝 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②【摊丁入亩】——地丁银
中国古代:历代主要赋税制度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秦汉时期
史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闾左之戍……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汉兴, 按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由材料一、二,汉的田赋与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变化:由秦朝田赋极重到汉初田赋相对较轻。
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社会贫困,与民休息政策。
编户齐民制度(造册登记户口,即是户籍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征收基础?
史料三 在汉朝,人头税表现为算赋、口赋以及成年男子的免役钱——更赋,而这三种赋税的总和相当于田租的4.3倍。 ——教师用书
结合材料,汉赋役制度有何特点?反映的时代特征?
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对农民人身控制较为严密
汉代还通过怎样的方式增加税收?
平民车1辆征税1 算,商人加倍,船五丈以上也征税1算。对商人和高利贷者,每二缗(2000钱)征一算;对手工业者,每4000钱(4缗)征1算。
车船税
算缗钱
重农抑商色彩浓厚
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淮书》
赋役制度特点:
1、秦:赋役沉重
2、汉:编户齐民——田租较轻、人头税较重
时代特点:
1、人身控制(人身依附)严密
2、重农抑商
田 赋
秦朝:税率极高,地产三分之二
汉朝:休养生息、税率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人头税(口赋、
户赋、算赋)
秦朝:“口赋”“或“户赋”极重
汉朝:口赋(7—14)、算赋(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另:财产税;
徭 役
更卒: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一个月;
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一年;
秦汉时期
御中发征,失期三日到五日,誶( [suì]责骂);六日到旬,赀( [zī]罚款)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处罚)。
——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
注:盾,一个盾牌的钱;甲,一套铠甲的钱。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1 关于秦朝的徭役的记载,两则史料有何异同点。
2 你相信哪则史料?说说你的理由。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定的徭役。
唐初: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唐天宝年间:实行两税法
有田则有租,
有家则有调,
有身则有庸。
——(唐)陆贽
隋唐时期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隋唐时期
第二次发展:租庸调制——两税法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租庸调制
无法维持
均田制被破坏
两税法
户籍损坏,人口不实
土地兼并加剧、
国家掌握土地减少
财政困难
安史之乱后
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量出为入
主客户皆交
按资产划等级
行商交税
③夏秋两季征收
②取消租庸调和杂役税,田税、户税合一
相当于“财政预算”,收税适量
扩大税收对象
①增加财政收入
相对公平
②减轻人民负担
收税时间固定
简化税收名目减轻人民负担
内容、影响?
征税依据(标准)?
③由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原因?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由以人丁为主开始向一资产为主转变,是重大变革
时代特点: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
北宋初期
袭唐代两税法,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徭役繁重
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元朝
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
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
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明清时期
明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 ——《明史·食货志》
赋役合并
赋役计亩征银,
将部分丁徭摊入到田亩之中
量地计丁:清查地丁
为什么说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一条鞭法: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
通过材料,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
扩大了赋役承担面,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缓和社会矛盾
简化了税制,
便利政府征收赋税,
有利于防止贪污
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小农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一条鞭法主要特点:
赋役合一;赋役征银
时代特点: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明清时期
清——摊丁入亩
康熙——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为定额,不再增加。
雍正——摊丁入亩
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②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③有利于人口增长,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国家的发展。
①中国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摊丁入亩主要特点:
取消人头税
时代特点: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轻,
封建生产关系衰落
时期 税田亩 税人力 税人头
秦汉 田赋 徭役 口赋
隋 租 役 调
唐前期 租 庸 调
唐中后期 地税 × 户税
宋 地税 徭役 户税
元 租/地税 徭役 调/户税
明 √ × √
清 √ × ×
告别田赋鼎
中国古代重要赋役制度
制度 时间 征税项目及标准 征税方式 特点
初税亩 相地而衰征 春秋 按土地多少、田质好坏收税 (资产) 实物 开始征收土地税
编户齐民 汉 田租(资产) 人口税(算赋、口赋)(人丁) 徭役、兵役(人丁) 实物 劳役 户籍管理制度、
和赋役制度
租调制 北魏 租:缴纳谷物;调:纳绢、布 庸:纳绢或布代役 徭役、兵役 (人丁——成年男子) 实物 劳役 以均田制为基础;
以庸代役
租庸调制 隋-唐前
两税法 唐中后 (杨炎) 户税:按人丁、资产 地税:按田亩 一年两季:夏、秋 实物 重大改革;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法 北宋 纳钱代役 按田亩收税 实物、劳役、货币
一条鞭法 明朝 (张居正) 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 将原按户、丁征收的役银,部分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来分担 。 货币 赋役合并
赋役征银
摊丁入亩 (地丁银) 清朝 (雍正) 把丁税摊入田赋中(田亩) 货币 人头税彻底废除
减轻负担,保证农时。
减少税种
适应并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征税标准:
3、赋税种类:
2、征税形式:
4、征税时间:
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田亩)为主;
人头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两税法),直到废除(摊丁入亩);
商业税比重越来越大。
由繁到简,税种逐渐减少。 (两税法,一条鞭法)
由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一条鞭法)。
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两税法)。
5、代役税: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兵役到纳庸纳钱代役(租庸调制、募役法)。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
人身控制越来越松弛.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中国古代赋赋役政策的演变总规律
演变原因:
①封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统治者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农民的反抗斗争;
④土地兼并的影响。
演变的影响:
①(对农民):相对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对生产关系):(人头税减轻和取消人头税),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封建生产关系衰弱;促进人口增长。
③(对商品经济):(货币地租比重增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对国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⑤(局限性):人民负担依然沉重,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西周
废除国内税,统一国境边税
1927
国民政府改订新约
新中国
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颁布一系列关税条例

明初
最早
出现
市舶使
市舶司
康熙年间
撤市舶司
设四海关
乾隆年间
一口通商
1840年
鸦片战争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
《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
1937
1949
探究二 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自主
丧失主权、
收权斗争
重获主权


国内关税、国境关税
并立
国境关税
1.国内长途商品经济的发展,课收商利在政府财政中占据一定地位;
2.中央政府为了管理不同圈层地区的交往,长期利用税关组织。
为什么长期存在?

探究二 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1927年
1928年
1930年
7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布告》,宣布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裁撤国内通过关税条例》《出厂税条例》
6月15日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外宜言》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
7月25日《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11月分别于15日与挪威,22日与比利时,27日与意大利签订新的关税条约
12月7日,颁布《海关进口税则》
12月12日与丹麦,19日与葡萄牙、荷兰,20日与瑞典签订新的关税条约
12月20日《中英关税条约》
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
改订新约运动
开始
1、以谈判的方式收回主权,体现了国际法、近代外交意识的提高。
2、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3、关税收入增加,关税成为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柱。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虽取得进展,但国民政府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探究三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1914
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
(起步,没有征收)
1936
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
(开始征收)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体制
(没有征收)
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不断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①背景:1956年至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全盘公有化,平均分配。
②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存在。也就有交个人所得税及规范执行的需要
③政治:“文革”动荡十年,使民主与法制遭践踏,“文革”结束后,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法律重要性。
探究三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1914
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
(起步,没有征收)
1936
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
(开始征收)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体制
(没有征收)
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不断完善和发展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社会收入水平和国家有序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所以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第228页
意义:
1、组织和增加财政收入;
2、调节收入分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3、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