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实行。
剩女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书·惠帝纪》
国运
税
赋役制度
税
役
以人丁为主要依据
(丁、口、户)
丁税
以财产为主要依据
田赋(田租)
商税
……
徭役(劳役)
兵役
赋役制度:是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赋役是封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赋役的(实质)是封建剥削和掠夺。
赋役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丁”(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
户税(“调”)
杂税
……
以人丁为依据征收的人头税
以田亩为依据征收的土地税
主要种类
主要征收依据
主要形式
货币
劳役
实物
①编户齐民
②租调制
③租庸调制
①初税亩
②两税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一条鞭法
⑤摊丁入亩
①募役法
②一条鞭法③摊丁入亩
时代 赋役
先秦 (鲁)初税亩;(齐)相地而衰征
秦朝 ①田赋 ②人头税 ③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①田赋;②口(户)赋;③徭役
汉朝 【编户齐民】——①田赋;②算赋、口赋;③徭役
④财产税(车船税;算缗、告缗;税民资);
隋朝 【租调制】——租、调、徭役
唐朝 ①【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②【两税法】——户税、地税,夏、秋
宋朝 王安石变法:①方田均税法;②【募役法】——纳钱代役
元朝 (北)租庸调制;(南)两税法;“科差”
明朝 【一条鞭法】——赋役合一,赋役征银
清朝 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②【摊丁入亩】——地丁银
中国古代:历代主要赋税制度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秦汉时期
史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闾左之戍……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汉兴, 按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由材料一、二,汉的田赋与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变化:由秦朝田赋极重到汉初田赋相对较轻。
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社会贫困,与民休息政策。
编户齐民制度(造册登记户口,即是户籍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征收基础?
史料三 在汉朝,人头税表现为算赋、口赋以及成年男子的免役钱——更赋,而这三种赋税的总和相当于田租的4.3倍。 ——教师用书
结合材料,汉赋役制度有何特点?反映的时代特征?
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对农民人身控制较为严密
汉代还通过怎样的方式增加税收?
平民车1辆征税1 算,商人加倍,船五丈以上也征税1算。对商人和高利贷者,每二缗(2000钱)征一算;对手工业者,每4000钱(4缗)征1算。
车船税
算缗钱
重农抑商色彩浓厚
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淮书》
赋役制度特点:
1、秦:赋役沉重
2、汉:编户齐民——田租较轻、人头税较重
时代特点:
1、人身控制(人身依附)严密
2、重农抑商
田 赋
秦朝:税率极高,地产三分之二
汉朝:休养生息、税率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人头税(口赋、
户赋、算赋)
秦朝:“口赋”“或“户赋”极重
汉朝:口赋(7—14)、算赋(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另:财产税;
徭 役
更卒: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一个月;
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一年;
秦汉时期
御中发征,失期三日到五日,誶( [suì]责骂);六日到旬,赀( [zī]罚款)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处罚)。
——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
注:盾,一个盾牌的钱;甲,一套铠甲的钱。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1 关于秦朝的徭役的记载,两则史料有何异同点。
2 你相信哪则史料?说说你的理由。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定的徭役。
唐初: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唐天宝年间:实行两税法
有田则有租,
有家则有调,
有身则有庸。
——(唐)陆贽
隋唐时期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隋唐时期
第二次发展:租庸调制——两税法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租庸调制
无法维持
均田制被破坏
两税法
户籍损坏,人口不实
土地兼并加剧、
国家掌握土地减少
财政困难
安史之乱后
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①量出为入
主客户皆交
按资产划等级
行商交税
③夏秋两季征收
②取消租庸调和杂役税,田税、户税合一
相当于“财政预算”,收税适量
扩大税收对象
①增加财政收入
相对公平
②减轻人民负担
收税时间固定
简化税收名目减轻人民负担
内容、影响?
征税依据(标准)?
③由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原因?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由以人丁为主开始向一资产为主转变,是重大变革
时代特点: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
北宋初期
袭唐代两税法,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徭役繁重
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元朝
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
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
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明清时期
明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 ——《明史·食货志》
赋役合并
赋役计亩征银,
将部分丁徭摊入到田亩之中
量地计丁:清查地丁
为什么说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一条鞭法: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
通过材料,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
扩大了赋役承担面,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缓和社会矛盾
简化了税制,
便利政府征收赋税,
有利于防止贪污
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小农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一条鞭法主要特点:
赋役合一;赋役征银
时代特点: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探究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明清时期
清——摊丁入亩
康熙——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为定额,不再增加。
雍正——摊丁入亩
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②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③有利于人口增长,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国家的发展。
①中国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摊丁入亩主要特点:
取消人头税
时代特点: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轻,
封建生产关系衰落
时期 税田亩 税人力 税人头
秦汉 田赋 徭役 口赋
隋 租 役 调
唐前期 租 庸 调
唐中后期 地税 × 户税
宋 地税 徭役 户税
元 租/地税 徭役 调/户税
明 √ × √
清 √ × ×
告别田赋鼎
中国古代重要赋役制度
制度 时间 征税项目及标准 征税方式 特点
初税亩 相地而衰征 春秋 按土地多少、田质好坏收税 (资产) 实物 开始征收土地税
编户齐民 汉 田租(资产) 人口税(算赋、口赋)(人丁) 徭役、兵役(人丁) 实物 劳役 户籍管理制度、
和赋役制度
租调制 北魏 租:缴纳谷物;调:纳绢、布 庸:纳绢或布代役 徭役、兵役 (人丁——成年男子) 实物 劳役 以均田制为基础;
以庸代役
租庸调制 隋-唐前
两税法 唐中后 (杨炎) 户税:按人丁、资产 地税:按田亩 一年两季:夏、秋 实物 重大改革;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法 北宋 纳钱代役 按田亩收税 实物、劳役、货币
一条鞭法 明朝 (张居正) 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 将原按户、丁征收的役银,部分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来分担 。 货币 赋役合并
赋役征银
摊丁入亩 (地丁银) 清朝 (雍正) 把丁税摊入田赋中(田亩) 货币 人头税彻底废除
减轻负担,保证农时。
减少税种
适应并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征税标准:
3、赋税种类:
2、征税形式:
4、征税时间:
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田亩)为主;
人头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两税法),直到废除(摊丁入亩);
商业税比重越来越大。
由繁到简,税种逐渐减少。 (两税法,一条鞭法)
由实物地租、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一条鞭法)。
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两税法)。
5、代役税: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兵役到纳庸纳钱代役(租庸调制、募役法)。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
人身控制越来越松弛.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中国古代赋赋役政策的演变总规律
演变原因:
①封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统治者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农民的反抗斗争;
④土地兼并的影响。
演变的影响:
①(对农民):相对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对生产关系):(人头税减轻和取消人头税),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封建生产关系衰弱;促进人口增长。
③(对商品经济):(货币地租比重增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对国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⑤(局限性):人民负担依然沉重,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西周
废除国内税,统一国境边税
1927
国民政府改订新约
新中国
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颁布一系列关税条例
唐
明初
最早
出现
市舶使
市舶司
康熙年间
撤市舶司
设四海关
乾隆年间
一口通商
1840年
鸦片战争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
《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
1937
1949
探究二 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自主
丧失主权、
收权斗争
重获主权
?
?
国内关税、国境关税
并立
国境关税
1.国内长途商品经济的发展,课收商利在政府财政中占据一定地位;
2.中央政府为了管理不同圈层地区的交往,长期利用税关组织。
为什么长期存在?
?
探究二 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1927年
1928年
1930年
7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布告》,宣布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裁撤国内通过关税条例》《出厂税条例》
6月15日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外宜言》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
7月25日《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11月分别于15日与挪威,22日与比利时,27日与意大利签订新的关税条约
12月7日,颁布《海关进口税则》
12月12日与丹麦,19日与葡萄牙、荷兰,20日与瑞典签订新的关税条约
12月20日《中英关税条约》
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
改订新约运动
开始
1、以谈判的方式收回主权,体现了国际法、近代外交意识的提高。
2、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3、关税收入增加,关税成为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柱。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虽取得进展,但国民政府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探究三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1914
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
(起步,没有征收)
1936
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
(开始征收)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体制
(没有征收)
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不断完善和发展
?
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①背景:1956年至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全盘公有化,平均分配。
②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存在。也就有交个人所得税及规范执行的需要
③政治:“文革”动荡十年,使民主与法制遭践踏,“文革”结束后,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法律重要性。
探究三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1914
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
(起步,没有征收)
1936
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
(开始征收)
新中国成立后
计划经济体制
(没有征收)
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不断完善和发展
?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调节社会收入水平和国家有序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所以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第228页
意义:
1、组织和增加财政收入;
2、调节收入分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3、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