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08:37: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cháo) 谤讥(bàng)
B.时时而间进(jiàn) 暮寝(qǐn)
C.期年之后(jī) 纳谏(jiàn)
D.弗如远甚(fú) 昳丽(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臣之妻私臣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畏怯的,客是逢迎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人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6.下面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薜正确的一项是(  )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7.选出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夫晋,何厌之有 D.吾与徐公孰美
8.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A.燕王私握臣手曰……
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C.岂天地之大,独私一人一姓乎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10.本文记叙了邹忌用自己的事情   ,婉言劝说齐王   的故事,说明   、   是富国强兵之本。反映了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的重要性。
1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   劝说齐王,   采纳意见。讽,讽谏,即用   、   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   的谋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   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   的政治家。
二、语言表达
12.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13.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
小辉:古代的大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
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
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
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用啦。
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
14.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感觉压力重重,但又不能埋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三、阅读理解
青海西宁二十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①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视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视:贪求。③公仪休:战国时鲁相。公仪,复姓。休,名。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③今齐地方千里(   )
④一朝彰露(   )
⑤性嗜鱼(   )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18.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请你分别谈谈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20.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同“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日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丙】   。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21.阅读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释】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时殿上皆恐   
②人有言其贤者   
③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朝”应读zhāo。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孰视之”和“暮寝而思之”的“之”是代词,“吾妻之美我者”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5.【答案】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能考虑赞美他的原因。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及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6.【答案】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里“之”是代词,代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国已经内政修明。因此正确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A项“孰与城北徐公美”应该是“与城北徐公孰美”,是疑问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B项“忌不自信”应该是“忌不信自”是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C项“何厌之有”应该是“有何厌”是“之”字提宾的句子。
故答案D
【点评】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8.【答案】C
【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而A是“偷偷”的意思;B是“个人的,一己之私”;D则是“个人”的意思。
故答案C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9.【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C项说妾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文中并没有涉及。
故答案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对文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0.【答案】设喻;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根据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设喻;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11.【答案】邹忌;齐王;暗示;比喻;齐国;能言善辩;有远见
【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首先写邹忌进谏的缘起,然后写进谏的内容,最后写进谏的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齐国战胜于朝廷。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可知,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说齐王,齐王采纳意见。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
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因此首先必须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
12.【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的表达能力。讽谏是对长者尊者的劝告,方式要委婉,特别注意不能用教育的口吻,还有要注意讽谏内容的可行性。本文中的邹忌作为臣子, 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故答案为: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表达,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形象进行作答,注意阐述的要点要到位、准确,语句流畅、简洁。
13.【答案】同学们,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英雄。当今时代,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当代英雄。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从学生的发言可见,大家的崇拜对象有所不同,而且对英雄的理解有所片面,认为能打的才算是英雄,所以总结语中要对这种片面的观点有所纠正,并指出英雄的真正含义。表述的语句还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故答案为:同学们,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英雄。当今时代,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当代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本题要拟写的是发言的总结词,所以要了解各同学的发言内容是答题的关键。
14.【答案】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吧?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解答这道题我们应该要注意从两方面答题,一方面要突出影响,一方面要强调自己会自觉努力。
答案示例: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心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吗?
故答案为: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吧?
【点评】解答本题一定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5.【答案】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知识点】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故答案为: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点评】本题作答,要注意结合对联特点,结合具体要求即可作答。
【答案】16.偏爱;认为;土地方圆;有一天,一天;特别喜爱
17.①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②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8.甲文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所受蒙蔽为喻,悟出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的原因,由己及国,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
19.示例:甲文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启示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4)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参考译文】乙文文言文大意: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曾说过贪婪的人并不懂得如何爱财,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俸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哪里是懂得爱财? (这是)因贪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特别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迁移,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②句意: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都;③句意:现在齐国土地方圆上千里;④有一天事情败露 。朝:有一天; ⑤句意:特别喜爱吃鱼。嗜:特别喜欢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注意度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如: 蔽 :受蒙蔽。 为 :做。 贪 :贪婪。翻译: ①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②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说理,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甲】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说理方法,用语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并且颁布进谏的诏令,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乙】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
19.本题考查学生感悟启示。解答此题要在理解两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感悟。甲文可以从人际交往来谈启示: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接受。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从唐太宗博引古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
20.【答案】(1)刘向;战国策
(2)D
(3)C
(4)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用“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顺理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这篇文言文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使动用法,使……听到;听说。B间或,偶然;一会儿。C受蒙蔽;遮蔽。D只是。故选D。
(3)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介词,向;介词,在。C代词,……的人。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故选C。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孰:谁,哪一个。与:和……比。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饱:吃饱。温:穿暖。逸:安逸。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 【甲】结合这首歌的内容分析, 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由此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才能去除蒙蔽。当然也可以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进行分析。【丙】结合晏子和景公的对话分析,特别是晏子的“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可以看出晏子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
⑹ 【乙】 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也最能表现邹忌劝谏艺术。邹忌见威王后,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而【乙】文中的晏子也没有直接说让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他针对景公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而不觉得寒冷的说法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最终使景公悟道应该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这样的道理。据此可知邹忌采用“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顺理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刘向;战国策
⑵ D
⑶ C
⑷ 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⑸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
⑹ 邹忌采用“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顺理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⑶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⑷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⑸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言文内容要主题思想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⑹此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写作手法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另外还要掌握和辨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设喻、侧面描写、渲染烘托等。
【附参考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你看那渔人驾着像一叶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心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下令拿出大租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儿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21.【答案】(1)C
(2)这;品德高尚,贤能;担心,害怕
(3)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或直率、勇敢)。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据此分析,C: "上默/然惭 "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故选:C
⑵“时”译为“这”。“贤”根据语境即可译出来,为“ 品德高尚,贤能 ”。“恐”根据语境即可译出来,为“ 担心、害怕 ”。
⑶本题考察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易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句中“面”的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奉迎。 ②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两件事中”时是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 “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C
⑵1、这2、品德高尚,贤能3、担心,害怕
⑶ 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⑷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或直率、勇敢)。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据此分析,该项应选C.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附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chán)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说“好”。季布说:“樊哙该斩首!当年,高祖(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横扫匈奴,这是当面撒谎!况且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痊愈,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这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于是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贤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想要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住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于是对皇上进谏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因为)有人在您面前诋毁我。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的为人处世。”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是我最重要的一个郡,所以我特地召见你罢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cháo) 谤讥(bàng)
B.时时而间进(jiàn) 暮寝(qǐn)
C.期年之后(jī) 纳谏(jiàn)
D.弗如远甚(fú) 昳丽(yì)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朝”应读zhāo。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臣之妻私臣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孰视之”和“暮寝而思之”的“之”是代词,“吾妻之美我者”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畏怯的,客是逢迎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人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答案】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能考虑赞美他的原因。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及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6.下面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薜正确的一项是(  )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答案】B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里“之”是代词,代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国已经内政修明。因此正确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7.选出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夫晋,何厌之有 D.吾与徐公孰美
【答案】D
【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A项“孰与城北徐公美”应该是“与城北徐公孰美”,是疑问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B项“忌不自信”应该是“忌不信自”是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C项“何厌之有”应该是“有何厌”是“之”字提宾的句子。
故答案D
【点评】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8.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A.燕王私握臣手曰……
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C.岂天地之大,独私一人一姓乎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C
【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而A是“偷偷”的意思;B是“个人的,一己之私”;D则是“个人”的意思。
故答案C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9.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分析】C项说妾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文中并没有涉及。
故答案C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对文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0.本文记叙了邹忌用自己的事情   ,婉言劝说齐王   的故事,说明   、   是富国强兵之本。反映了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的重要性。
【答案】设喻;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根据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设喻;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涉及到作家、朝代、称号等的考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作家作品的考查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内容。
1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   劝说齐王,   采纳意见。讽,讽谏,即用   、   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   的谋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   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   的政治家。
【答案】邹忌;齐王;暗示;比喻;齐国;能言善辩;有远见
【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首先写邹忌进谏的缘起,然后写进谏的内容,最后写进谏的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齐国战胜于朝廷。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可知,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说齐王,齐王采纳意见。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
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因此首先必须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
二、语言表达
12.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的表达能力。讽谏是对长者尊者的劝告,方式要委婉,特别注意不能用教育的口吻,还有要注意讽谏内容的可行性。本文中的邹忌作为臣子, 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故答案为: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表达,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形象进行作答,注意阐述的要点要到位、准确,语句流畅、简洁。
13.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
小辉:古代的大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
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
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
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用啦。
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
【答案】同学们,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英雄。当今时代,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当代英雄。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从学生的发言可见,大家的崇拜对象有所不同,而且对英雄的理解有所片面,认为能打的才算是英雄,所以总结语中要对这种片面的观点有所纠正,并指出英雄的真正含义。表述的语句还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故答案为:同学们,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英雄。当今时代,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当代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本题要拟写的是发言的总结词,所以要了解各同学的发言内容是答题的关键。
14.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感觉压力重重,但又不能埋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答案】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吧?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解答这道题我们应该要注意从两方面答题,一方面要突出影响,一方面要强调自己会自觉努力。
答案示例: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心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吗?
故答案为: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可你们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无形当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全力复习迎考的,你们也不想我因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学习吧,你们说是吧?
【点评】解答本题一定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答案】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知识点】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故答案为: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点评】本题作答,要注意结合对联特点,结合具体要求即可作答。
三、阅读理解
青海西宁二十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①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视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视:贪求。③公仪休:战国时鲁相。公仪,复姓。休,名。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③今齐地方千里(   )
④一朝彰露(   )
⑤性嗜鱼(   )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18.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请你分别谈谈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16.偏爱;认为;土地方圆;有一天,一天;特别喜爱
17.①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②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8.甲文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所受蒙蔽为喻,悟出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的原因,由己及国,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
19.示例:甲文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启示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4)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参考译文】乙文文言文大意: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曾说过贪婪的人并不懂得如何爱财,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俸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哪里是懂得爱财? (这是)因贪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特别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迁移,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②句意: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都;③句意:现在齐国土地方圆上千里;④有一天事情败露 。朝:有一天; ⑤句意:特别喜爱吃鱼。嗜:特别喜欢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注意度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如: 蔽 :受蒙蔽。 为 :做。 贪 :贪婪。翻译: ①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②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说理,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甲】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说理方法,用语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并且颁布进谏的诏令,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乙】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
19.本题考查学生感悟启示。解答此题要在理解两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感悟。甲文可以从人际交往来谈启示: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接受。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从唐太宗博引古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
20.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同“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日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丙】   。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答案】(1)刘向;战国策
(2)D
(3)C
(4)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
(6)邹忌采用“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顺理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这篇文言文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使动用法,使……听到;听说。B间或,偶然;一会儿。C受蒙蔽;遮蔽。D只是。故选D。
(3)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介词,向;介词,在。C代词,……的人。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故选C。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孰:谁,哪一个。与:和……比。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饱:吃饱。温:穿暖。逸:安逸。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5) 【甲】结合这首歌的内容分析, 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由此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才能去除蒙蔽。当然也可以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进行分析。【丙】结合晏子和景公的对话分析,特别是晏子的“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可以看出晏子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
⑹ 【乙】 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也最能表现邹忌劝谏艺术。邹忌见威王后,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而【乙】文中的晏子也没有直接说让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他针对景公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而不觉得寒冷的说法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最终使景公悟道应该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这样的道理。据此可知邹忌采用“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顺理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刘向;战国策
⑵ D
⑶ C
⑷ 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⑸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注,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意见,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
⑹ 邹忌采用“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顺理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⑶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⑷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⑸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言文内容要主题思想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⑹此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写作手法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另外还要掌握和辨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设喻、侧面描写、渲染烘托等。
【附参考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你看那渔人驾着像一叶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心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下令拿出大租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儿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21.阅读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释】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时殿上皆恐   
②人有言其贤者   
③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品德高尚,贤能;担心,害怕
(3)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或直率、勇敢)。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据此分析,C: "上默/然惭 "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故选:C
⑵“时”译为“这”。“贤”根据语境即可译出来,为“ 品德高尚,贤能 ”。“恐”根据语境即可译出来,为“ 担心、害怕 ”。
⑶本题考察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易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句中“面”的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奉迎。 ②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两件事中”时是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 “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C
⑵1、这2、品德高尚,贤能3、担心,害怕
⑶ 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⑷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或直率、勇敢)。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据此分析,该项应选C.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附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chán)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说“好”。季布说:“樊哙该斩首!当年,高祖(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横扫匈奴,这是当面撒谎!况且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痊愈,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这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于是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贤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想要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住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于是对皇上进谏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因为)有人在您面前诋毁我。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的为人处世。”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是我最重要的一个郡,所以我特地召见你罢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