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22:50: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伯牙鼓琴
伯牙拜师
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琴师,他的老师叫做成连,伯牙跟着成连先生后面学习弹琴。成连先生说:“你的琴每一个音符都能弹准,但是缺少一点韵味,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我带你去找我的老师,他能够让你的琴声富有韵味儿。”猜一猜老师的老师在什么地方呢?
成连先生带着伯牙驾船来到了东海蓬莱山,到了蓬莱山之后,成连先生驾船离开了。伯牙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我的老师带我来到这里,却又离开了?
伯牙带着这份困惑独自练琴,每天看着眼前的山、水,听着海浪的声音、鸟鸣的声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化作音符,用琴声表达了出来。十多天以后,成连先生回到了蓬莱山,听到伯牙的琴声,不禁赞叹道:“你的琴技已经天下无双了。”伯牙这才恍然大悟。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背景知识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诗经》

学习活动一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shāng]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éi] 世无足复为[ wèi ]鼓琴者。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画上横线,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读出感情
善哉乎: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巍巍:(山)高。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作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读出韵味
学习活动二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作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听一听伯牙的琴声,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之志
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方鼓琴而志在轻烟,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白雪,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黄莺,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
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一谈知音
听懂琴声 听懂志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史记》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孔子游春》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谈知音
心有灵犀一点通
  俞伯牙 钟子期
国 籍 楚 国 晋 国
身 份 上大夫 樵 夫
穿 着 绸缎 布衣
人物身份解析
课文赏析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没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他万万没想到,锺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琴也懂,心也懂,志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善哉 !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列子·汤问》
三谈知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比较阅读
想象一下,伯牙站在锺子期的墓前,满目萧然,一定有千言万语,他想对锺子期说些什么?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
我们从伯牙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呢?请结合“资料袋”,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因为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1、 课前谈话 理解课题
1.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认识了不少的圣贤,比如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琴圣——伯牙。(板书:伯牙)
2.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琴师,他的老师叫做成连,伯牙跟着成连先生后面学习弹琴。成连先生说:“你的琴每一个音符都能弹准,但是缺少一点韵味,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我带你去找我的老师,他能够让你的琴声富有韵味儿。”猜一猜老师的老师在什么地方呢?
成连先生带着伯牙驾船来到了东海蓬莱山,到了蓬莱山之后,成连先生驾船离开了,伯牙他觉得很困惑呀,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呢?为什么我的老师带我来到这里,却又离开了?
伯牙带着这份困惑独自练琴,每天看着眼前的山啊、水啊,听着海浪的声音、鸟鸣的声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化作音符,用琴声表达了出来。十多天以后,成连先生回到了蓬莱山,听到伯牙的琴声,不禁赞叹道:“你的琴技已经天下无双了。”伯牙这才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他悟到了大自然可以给任何人带来很多灵感。
3.古代的君子通常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之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以高山为师,他们学习沉稳、挺拔,以流水为师,可以学习智慧、灵动,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4.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与伯牙有关的文言文,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鼓琴)齐读课题。
鼓是什么意思?弹,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诗经有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在文言文里就有弹的意思,咱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琴”体积较“瑟”为小,音量较小,弦也较少。
5.这一篇文言文除了写伯牙,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同学们打开课本到102页,看看写了伯牙和谁的故事?锺子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写他的名字。(板书:锺子期)
从哪一句话中读出来的?钟子期听之。一个人弹琴,一个人听,钟子期听之。(板:听之)谁知道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这个之的意思是钟子期在听——伯牙弹奏的音乐。一个之字代表的就是伯牙鼓琴,这就是文言文行文简练的特点。这篇文言文讲的故事就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2、 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伯牙用琴弹奏了什么?锺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画上横线,多读几遍。
2.指名一句一句读课文。重点指导以下句子读音。
善哉乎、巍巍[wěi]乎。第二个词语的读音应该是——巍巍[wēi]乎。
善哉乎鼓琴,汤汤[tāng]乎若流水。这里有一个字,咱们学过一个成语,叫做赴汤蹈火,汤表示热水,在这里它读作[shāng]。
还有哪一句话让你觉得难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老师在读的时候也被这句话给难住了,这句话中有两个“为”,它们的读音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它们的读音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是以为的[wéi],它是伯牙的认为、认知,另外一个字读[ wèi ],是为了他而值得鼓琴的人。
理解语句的意思也能够帮助我们辨别字的读音,有了读音,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善哉乎是什么意思?善哉是好啊的意思。可以结合注释来理解它。“乎”是一个文言虚词,有表示赞叹的语气作用。那么善哉乎是说这琴弹得怎么样?琴弹的非常好。谁再来读出赞叹的语气?
巍巍乎,怎么理解?他弹的琴像泰山一样高峻。能不能读出山的高大?试一试。
“乎”作为一个文言虚词,我们在“乎”之后稍作停顿,再延长,就能读出一咏三叹的感觉。听老师读。谁想试一试?善哉乎——古琴,巍巍乎——若泰山。
4.读好了这句话,谁能用刚刚的方法读好下一句?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浩荡的意思。请你再读一读,赞叹出流水浩荡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赞叹流水大而急的样子。
5.自己把这难读的几句话练习一下。生练习。能不能完整的读一读全文?谁想试一试?
6.读文言文,咱们要做到音断气连。听老师读: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谁来像老师这样完整的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7.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美。善哉乎朗读,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
3、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究竟是怎样的琴声能够引得钟子期如此赞叹呢?同学们想不想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伯牙的琴声,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同学们闭眼倾听。(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优美的琴声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你仿佛看到了一条小溪的水由快到慢的情景。你听出了流水,水流大而急。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几座高山,高耸挺拔、直入云霄。对应文中的是哪一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谁还想说?你仿佛看到了浩瀚的流水滔滔不绝,巍峨的泰山高耸入云。对应的是文中的——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的琴声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请充分展开你的想象。
4. 轻烟、莺啼、清风,这些可能都在我们的想象里。但伯牙弹的这首曲子叫做《高山流水》,锺子期听到的是高山流水。伯牙为什么要弹高山、奏流水?看注释“志”,志是心志、情志的意思。伯牙是借助弹高山、流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伯牙想到太山,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情志?结合古人对泰山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伯牙希望自己像高山一样有不凡的情操,像高山一样巍峨、挺拔。这就是伯牙之志啊。同学们不光听懂了他的琴声,还听懂了他的志向。让我们用朗读感受他高远的心志、情志。
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又能够听懂他的志向,他们真是一对——知音。(板书:知音)
7. 伯牙想到流水,又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情志?看看孔子对流水的态度,希望对你有启发。
他希望自己像流水一样川流不息,像流水一样智慧、灵动,坚忍不拔。
8. 锺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他的心志、情志,他就是伯牙的知音啊。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知音呢?
知音不仅指听着别人的音乐就能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还指两个人志趣相投,都有同样的志向。知音还是两个人之间可以达到一种心灵互通的境界。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句话中有两个字词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二人心有灵犀,一点就通,你能找到吗?少选之间,说明时间很短。
还有哪个字和少选的意思差不多?方,方的意思是刚刚。伯牙刚开始弹奏,钟子期不一会儿就明白了伯牙的意思。两个人真是心有灵犀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二人的心有灵犀,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知音是相互的,现在老师是伯牙,请同学们做钟子期,我们来配合读出二人的心心相印。
9.故事讲到这里,你们知道他们二人的身份吗?伯牙是琴圣,钟子期是什么人,是他的老师吗?他的老师是成连先生和大自然呢。
据我所知,钟子期只是山野砍柴的樵夫啊。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琴圣和樵夫成为了知音,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知音与他们的身份无关,不关身份的高低、贵贱。
孤独的伯牙多年来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知音。古书《列子 汤问》中博雅德原话是:“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琴也懂,心也懂,志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10.知音相遇、相谈甚欢,两个人过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分别了。伯牙在很多地方都弹奏了这首高山流水,但是每每弹奏此曲,他心里都会想到一个人,那个人是——锺子期。
他为什么会想到钟子期呢?因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懂得他的琴声,懂得他的心境界,更能够知道他的志向。
11.两个人心里始终牵挂着彼此,于是第二年,伯牙决定来到山中再次寻找钟子期,可是这一次钟子期却不在了。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哪些字词打动你的心?
破琴绝弦。你知道破琴绝弦的意思吗?破是摔破,绝是扯断。
伯牙摔破琴,扯断琴弦。伯牙为什么要扯断琴弦?他的知音死了,他再也没有值得为他弹琴的人。
此时的伯牙会是怎样的心情?伤心,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伯牙的心情。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还有哪些字词打动了你?文中的终身、不复鼓琴,终身和不负这两个词也可以打动我。终身是指此生再也不去弹琴了。
从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中,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我觉得知音自己终身只有一个,如果说知音死了,自己也没有必要为他人再做这件事了。
知音难觅呀,正是伯牙破琴绝弦的举动,才谱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年的知音之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决绝与痛苦。
12.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叫做《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位》,最早记载伯牙与钟子期故事的是《列子·汤问》中的《伯牙绝弦》,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意图,你能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两篇古文是按时间顺序不同的来写的。《伯牙鼓琴》是在钟子期生前,伯牙为钟子期弹奏古琴时的故事。《伯牙绝弦》是指在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再也不复鼓琴的故事。
这两篇古文的题目侧重点不一样。《伯牙鼓琴》主要在写伯牙在弹奏琴声,伯牙用琴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想。《伯牙绝弦》主要表达了伯牙的——悲痛欲绝。
伯牙为什么悲痛欲绝?因为自己的最好的知音已经死了,也就没有再必要活下去了。
13.这篇文言文围绕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先写了伯牙鼓琴,再写了伯牙绝弦,前半部分表达了知音相遇的什么心情?喜。(板:喜)后半部分破琴绝弦,表达了失去知音的——悲。(板:悲)这正是咱们这篇文言文结构的精妙之处。
想象一下,伯牙站在锺子期的墓前,满目萧然,一定有千言万语相对锺子期说些什么。
伯牙说:子期子期——你怎么就这样离去了呀?我还有好多首曲子没有弹给你听。
伯牙还说:子期子期——以后每年我来这里祭奠你的时候,都会把我的《高山流水》弹给你听的。
子期啊子期,如果你还在世,听到我以琴鼓山,是否还会赞叹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子期啊子期,如果你还在世,听到我以琴奏水,是否会赞叹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可是,所有的画面都破碎了。纵有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3.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子期终身不复鼓琴。现在谁来完整的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知音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一种最美的情感,成为了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一份馈赠。
知音是孟浩然与孟郊的志趣相投——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渴求知音,也是李白在听琴时发出的孤寂呐喊——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知音是王安石笔下的心心相印——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知音的故事代代流传,此时此刻,我们还在传颂着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伯牙鼓琴的曲调似乎还在耳畔回响,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虽然知音难觅,但我们始终要心存美好,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喜
知音
钟子期听之 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 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
伯牙(bái bó) 绝弦(xuán xián) 善哉(cái zāi)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伯牙绝弦( ) 峨峨兮若泰山( ) 伯牙善鼓琴( )
洋洋兮若江河( ) 破琴( ) 志在太山( )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之间而 ,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参考答案:
一、选出正确读音(画横线)。
少(shǎo shào)选 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
伯牙(bái bó) 绝弦(xuán xián) 善哉(cái zāi)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伯牙鼓琴(弹琴 ) 巍巍兮若泰山(高大的样子 )
少选( 一会儿,不久 ) 汤汤兮若流水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破琴( 摔坏琴 ) 志在太山( 心志,情志 )
三.1. 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太妙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矗立在我的面前。
2. 俞伯牙说是上再也没有能够听得懂他弹琴的人了,就摔坏了琴,扯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四.1.锺子期听之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终身不复鼓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