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寓言,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故事,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首先学习《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
导入语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
2、习得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思、论、练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轻信流言的坏处,不传播未经自己查实的话。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这本书是集体著述,思想不统一,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知识链接
读准停顿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整体感知
等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
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打水浇田
告诉
挖
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家的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说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讲述
使知道
传播
居住在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这件事
回答
劳动力
派遣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家里打了井,不必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说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传闻
听
在
1、请思考造成这样讹传的原因有哪些?
(1)丁氏对此表述的不够清楚。
(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①讲话要防止歧义句。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证实的话。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通晓主旨
2、《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古文积累
(1)闻
①有闻而传之者 ( )
②闻之于宋君 ( )
听说
(2)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介词 ,向
介词,在
一词多义
使知道
(3)之
①宋之丁氏( )
②有闻而传之者( )
③国人道之( )
④闻之于宋君( )
⑤得一人之使( )
⑥求闻之若此( )
助词,的
代词,这话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
①穿井得一人
②国人道之
③国人道之
古今异义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破、透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古义:讲述;
今义:道理
课堂练习
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1-3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 (2)国人道之( )
⑶ 有闻而传之者 ( ) (4)闻之于宋君( )
待,等到
讲述
……的人
使知道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
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