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时间:____编制:(人员)教研组长审核:______教务处审核:____班级:__小组:__ 姓名: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作者的感情。
2.教学方法: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积极讨论 大胆质疑。
3.情感目标:激情投入朗读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使用说明]
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完成时间30分钟。
【学习过程】
一、预习见疑(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计)
文学常识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人,元代时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标题,意为秋天里的乡思。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体裁:元曲(小令)
风格: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背景解读
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哀伤倾注笔端,用心血苦吟,写出了许多,《天净沙秋思》这样凄婉的曲子。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写汉字
枯téng( ) hūnyā( ) xī阳( ) 天yá ( )
注释
本词选自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 枯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昏鸦:________________,昏:________。__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质询研讨(把本课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设置为探究一、二或任务一、二)
探究一:
1.在预习见疑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一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1.赏析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题: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巩固深化
小结知识网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内容检测:
①本词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是由名次构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写出咏秋的名句。
⑦请你扩写这篇优美的小曲,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案
预习见疑
1.2.3.略
4.《全元散曲》,曲牌名。题目。枯藤,干枯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黄昏。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5.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踟蹰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质询研讨
探究一:
1.略
2.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径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探究二:
1.“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自己当时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景表达在外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2.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主题: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 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巩固深化
1.小节知识网络
体裁:元曲(小令)
结构层次:
前三句:写景。9个名词,9种景物创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凄凉氛围,也烘托了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后两句:抒情。主题句,表现思乡之情。
写作手法:①寄情于景②白描手法,景物烘托手法。
2.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④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1)寓情于景。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其中“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描写出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诗人的游子思乡的愁绪。
(2)静动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的“水”,与静态的“桥”人家相辉映,
(3)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诗人的思乡的愁绪。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他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3)运用大量名词,使用白描的手法。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的疑惑和收获: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