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二课时
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出门玩儿,看见道旁的李树 ,别的小朋友都 ,只有王戎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
。摘下来尝一尝,
。
复习回顾
王戎
果实累累
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不动
李树长在路边还有
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味的李子
的确如此
领悟道理,学习人物优秀品质
学习任务五
朗读课文,想一想王戎判断李子苦的根据是什么?
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问题引路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无人看管。如果结的是甜李,李子一定早被摘光了。但树上的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也没有人采摘,所以能够推测出:这一定是苦李。
为什么这样说?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原因
取之,信然。
结果
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
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
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王戎说什么?
王戎,你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明,真是太佩服你了。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王戎,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拓展延伸,尝试背诵课文
学习任务六
古代像司马光、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我们多阅读这样的故事,既拓宽我们的视野,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聪明才智。
拓展延伸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曾拜水镜先生为师。有一天,水镜先生对学生说:“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可以出师。”
别的同学使尽办法,都未能说服老师让他们离开。诸葛亮走到老师面前说:“你故意出难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学生了,快把三年来的学费还给我!”老师见诸葛亮如此无礼放肆,十分生气,马上命人把他赶出水镜庄。
诸葛亮一出庄子便大笑起来,他跑回学堂,跪在老师面前说:“我刚才是为了走出庄子,才出言不逊的,请老师罚我吧。”老师这才恍然大悟,马上转怒为笑,让他出师了。
诸葛亮长大后更成为著名的谋略家。
陈元方的故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骂道:“这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
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
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大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然后根据提示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不取道旁李
七岁
诸小儿
多子
竞走取之
不动
多子
苦李
信然
再来挑战一次,相信你会背得很棒!
( )
王戎( ),( )。看道边( ),诸儿( ),( )。人问之,答曰:“( )。”取之,( )。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
竞走取之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信然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写的是王戎小时候和小伙伴出门玩儿,看到路边的李树果实累累,别的小伙件都急忙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他根据李树生长在路边并且果实累累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表现了王戎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1.大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