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 子
杞人忧天
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列子》一书。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今本八篇分别为《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纪昌学射》《汤问》。
《列子》把“道”融入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列子》简介
杞( )人 身亡( )所寄
寝( )食 躇( )步
跐( )蹈 星宿( )
中( )伤 舍( )然
读准字音
qǐ
qǐn
cǐ
zhòng
wú
chú
xiù
shì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朗读课文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崩塌陷落
无,没有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睡觉
疏通文意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你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果然,果真
泛指星辰
纵使,即使
伤害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聚积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聚积的土块
四方
都是踩、踏的意思
译文: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然,……的样子
译文: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1、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懂得)
(2)奈何忧崩坠乎(古义:为何,为什么;今义:怎么办)
(3)充塞四虚(古义:处;今义:空虚、虚假等)
(4)若躇步跐蹈(古义:你;今义:如果)
(5)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伤; 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文言积累
①日月星宿(名词,太阳)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名词,天)
①其人日(代词,那)
②奈何忧其坏(代词,它)
①求闻之若此(动词,如、像)
②若屈伸呼吸(代词,你)
其
日
若
2、一词多义
1.熟读课文,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讲述了杞国有个人无端担心天崩地裂,自己无处可居,后经晓之者开导后舍然大喜的故事。
整体把握
请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有一个杞人因担心天地崩坠而废寝食。(开端)
第二层(2-6):发展。“晓之者”劝导杞人的过程。(发展)
第三层(7):杞人的担忧解除,皆大欢喜。(结局)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忧”的程度:废寝忘食。
情绪变化:忧虑到舍然、大喜。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整体把握
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
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根据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识,看看文中“晓之者”的话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
(1)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
(2)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3)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杞人忧天》中“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你如何评价?
就现在的科学水平看,“晓之者”对天、地、日、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在当时,他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存在,其思想也算是相当进步的了。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喜”字表现了杞人明白道理、解除忧虑后的喜悦之情。
后一个“喜”字表现了“晓之者”为能说服杞人,解除他的忧虑而高兴。
5、《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杞人”和“晓之者”怎样的形象?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杞人:庸人自扰、忧虑重重。
晓之者:热心解忧、悉心劝解。
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的通过描写好心人劝说杞人解除忧虑的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庸人自扰,不要毫无根据的瞎担心。而由此衍生出成语“杞人忧天”现在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堂小结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本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寥寥数语,就将杞人的庸人自扰和“晓之者”的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
写作特色
从今天的自然环境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应该“忧天”。从全球范围来看,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污染仍是严峻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才能长远发展,生生不息,因此我们应该“忧天”。
不必“忧天”。近些年的环境状况虽然不容乐观,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对未来的自然环境变好有足够的信心,不必担忧。
拓展延伸
忧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杞人忧天
喜
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