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2 11: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3.反复诵读,能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以小景写大景写法
2.颈联蕴含的哲理
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蕴含的情感。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夕阳西下时的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异乡月下窗口仰视的双眸……思乡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在岁月的星河中愈酿愈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关于乡愁的诗,品味诗人心里凝结的浓浓的乡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2.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3.文体知识
律诗发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次北固山下》每句五个字,所以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钱塘湖春行》每句七个字,所以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4.有感情朗读诗歌。
5.注释,理解诗句
标题
1、次:停宿(短暂的停留、寄宿,很快还要赶路)
2、是诗人在路途中,见闻和感受。
3、“客”和“舟”呼应了标题里的“次”,表明了诗人的“羁旅”现状。
首联
1、青山:指标题里的“北固山”。绿水与下联的“两岸”和“一帆”相照应。
2、客:旅居他乡的人。
3、“客”和“舟”呼应了标题里的“次”,表明了诗人的“羁旅”现状。
颔联
1、诗人旅途中所见景象。
2、“平”的意思是“持平、齐平”,此时正是冬末春初,潮水上涨,与岸边
几乎持平,因此,两岸看起来,格外开阔,眼前的景象显得恢宏阔大。
3、“正”的意思是“正中,不偏不倚,这里可以理解为恰到好处,
正因为如此,才能使船帆高高的悬挂在竿上。
4、既有开阔的大景,也有灵动的小景。
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词性一致,声调平仄相对。
颈联
1、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景象,这时,一轮红日从远方的海面上升起,
它的光芒开始驱散夜的昏暗!
2、“旧年”指的是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常说辞旧迎新,“旧”指“过去的,
陈旧的,旧年未过,但诗人已经从江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新春闯入
旧年,赶走寒冬!
3、对仗(日生于残夜,春闯入旧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4、远离故土,引发归思。
尾联
发出感叹,一群归雁引起相思!
大雁将要飞往故乡的方向!
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感,与“次”相呼应。
时光的更替令人振奋,但时光的流逝又引得诗人思念故土和家人。
5.内容主旨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6.写作特色
(1).构思巧妙,立意深刻。
该诗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却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激励。
(2).情景交融,意蕴丰富。
尾联诗人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念意味的词语,表现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7. 结构梳理
三.随堂练习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
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出 的情景。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D 2.D 3.思念故乡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5.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 6.D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9.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