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作者简介
新知讲解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次北固山下》每句五个字,所以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钱塘湖春行》每句七个字,所以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文体知识
新知讲解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新知讲解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朗诵诗歌
五言律诗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次:停宿(短暂的停留、寄宿,很快还要赶路)
2、是诗人在路途中,见闻和感受。
3、思考:写到哪些景物?体现出什么特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青山:指标题里的“北固山”。绿水与下联的“两岸”和“一帆”相照应。
2、客:旅居他乡的人。
3、“客”和“舟”呼应了标题里的“次”,表明了诗人的“羁旅”现状。
首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颔联
1、诗人旅途中所见景象。
2、“平”的意思是“持平、齐平”,此时正是冬末春初,潮水上涨,与岸边
几乎持平,因此,两岸看起来,格外开阔,眼前的景象显得恢宏阔大。
3、“正”的意思是“正中,不偏不倚,这里可以理解为恰到好处,
正因为如此,才能使船帆高高的悬挂在竿上。
4、既有开阔的大景,也有灵动的小景。
远望江面的全景
将视野锁定在一片船帆之上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词性一致,声调平仄相对。
颈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景象,这时,一轮红日从远方的海面上升起,
它的光芒开始驱散夜的昏暗!
2、“旧年”指的是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常说辞旧迎新,“旧”指“过去的,
陈旧的,旧年未过,但诗人已经从江上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新春闯入
旧年,赶走寒冬!
3、对仗(日生于残夜,春闯入旧年,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4、远离故土,引发归思。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尾联
发出感叹,一群归雁引起相思!
大雁将要飞往故乡的方向!
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感,与“次”相呼应。
时光的更替令人振奋,但时光的流逝又引得诗人思念故土和家人。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主旨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构思巧妙,立意深刻。
该诗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却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激励。
写作特色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情景交融,意蕴丰富。
尾联诗人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念意味的词语,表现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时序更替
思亲怀乡
结构梳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
随堂练习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5.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6.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7.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的句子(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
8.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触景生情,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正”“悬”点出 的情景。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D 2.D 3.思念故乡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5.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 6.D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9.⑴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⑵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⑶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⑷“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