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 反复吟咏,熟读成诵。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会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诗歌
时值金秋时节,秋意正浓。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描绘秋天,同学们应该积累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诗句吧。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秋天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 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 范仲淹《苏幕遮》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
秋思:秋天里的思念,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2、文学常识—曲牌名
就是曲,俗称“牌子”,是个曲调名称。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曲牌规定该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等。
3、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元曲作家,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
四、整体感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罗列了九种景物,每个景物前都有一个修饰词来修饰。
但没有使用任何动词来连缀它们,也没有用任何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形式
来处理关联,只是把这些景物分成了三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思考:每一组景物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什么特点呢?
第一组画面:
“滕”是干枯的,“树”是苍老的,上面栖息着返巢的乌鸦。
画面:昏暗,缺乏生气!
“滕”是干枯的,“树”是苍老的,上面栖息着返巢的乌鸦。
画面:昏暗,缺乏生气!
第二组画面:
小桥下流水潺潺,人家是有烟火气的,温馨的!
第三幅画面:
西风是“秋风”,给人带来的感觉是悲凉、萧瑟的,走在古道上,秋风
瑟瑟,陪伴”断肠人“的只有一匹瘦弱的马,这幅景象凄苦又苍凉!
这三组景色,是“断肠人”所见之景,夕阳西下,有一个悲伤到极点的人,
走在远离家乡的路上,他看到“枯藤老树昏鸦”,他经过“小桥流水人家”,
他走在夕阳西下的古道上,西风吹过,身边一匹干瘦的马陪伴着他,继续漂泊
天涯,
思考:这三组景物,如何表达出“断肠人”的心境呢?
映入“断肠人”眼帘的首先是“枯藤老树昏鸦”,这景色的荒凉和萧索,引起了游子内心的共鸣,还寓情于景,将漂泊的愁苦暗含其中。
映入“断肠人”眼帘的首先是“枯藤老树昏鸦”,这景色的荒凉和萧索,引起了游子内心的共鸣,还寓情于景,将漂泊的愁苦暗含其中。
随后他看到了温馨祥和的“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平凡人家的普通生活。然而对于此时的断肠人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温馨美好的生活场景,近在眼前,却不属于自己,这看似十分普通的景象却激发了游子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
在这样的情绪下,断肠人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他形单影只,身边只有一匹瘦马,人生境遇是困顿的,悲苦孤寂之情,在对比中,又浓厚了一层,情感堆叠到此处,不禁发出感慨!
“断肠”是指悲伤到极点,因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要表达的是游子漂泊的愁苦与浓烈的思乡之情,但他却要继续漂泊,这份思乡之情难以派遣,无以消解!
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1.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2.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4、诗歌主题
诗歌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思念家乡、孤寂愁苦的感情。
5、结构
6、思考问题
1.全文共有几处景物?
十处
2.景物的整体氛围?
萧条 凄凉
3. 秋思,思什么?
思乡
4.作者因何而思?
漂泊天涯、远离家乡,内心孤独愁苦
七、课外拓展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