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 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2.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感悟生命之坚韧。
3.教学难点
体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掌握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的手法。
【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一、了解作者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
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
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
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
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
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
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字词学习
瘫痪 暴怒 沉 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诀 别 淡雅 深 沉 烂漫
絮 絮 叨 叨 侍弄 整宿
①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②暴怒无常:时不时就生气
③憔悴:指脸色不好
④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烦杂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细读课文,思考讨论:
“我”双腿瘫痪后,有没有“好好儿活”?“我”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说带我去看花,我的反应是: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一系列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一方面母亲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③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不仅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更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④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⑤“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
⑥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
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却没有告诉“我”。因为“我”遭遇不幸,本来就对生活感到绝望,如果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丧失活下去的勇气。母亲为了让“我”
“好好儿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思考:课文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主旨
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明确: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2、阅读课后练习四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同样是写母亲一段文字,说说它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课文以叙述为主,记叙了母亲的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坚强、宽容、伟大、无私的母亲形象。
本文以抒情为主,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3、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滴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