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2 14: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散步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2.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委曲(qū) 鱼塘(táng) 熬(áo)过
B.拆散(chāi) 散步(sàn) 温馨(xīn) 嫩(nèng)
C.粼粼(lín) 蹲下来(dūn) 毕竟(jìn) 水波(bō)
D.稳当(wěn) 责任(zé) 习惯(guàn) 铺着(pū)
3.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爱幼。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B.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0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8.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C.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9.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嫩芽(lèn) 调皮(tiáo) 散步(sàn) 煞笔(shā)
B.霎时(shà) 依偎(wěi) 店铺(pù) 埋藏(cáng)
C.蹲下(dūn) 背起(bèi) 步履(lǚ) 咕咕(gū)
D.粼粼(lín) 拆散(chāi) 蹒跚(pán) 分歧(q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这一天,青海省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
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人民公园的郁金香,花枝招展,引来游客们的一片赞叹。
二、综合性学习
11.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2020年重阳节到来之际,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1)为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座谈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准备依据下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后面的对话。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位同学为“孝亲敬老专题板报”摘录了一段文字,请你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小宇的妈妈和奶奶因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时常闹别扭,二人都将意见藏在心里,于是积怨越来越深。小宇冥思苦想,让妈妈和奶奶观看了2020年央视春晚上贾玲、张小斐参演的小品《婆婆妈妈》之后,还想让二人坐下来谈谈心,从而缓和婆媳关系。
假如你是小宇,你会对妈妈和奶奶说:“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家里永远充满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亲情悠悠”的综合性学习中吧。
12.请你写一句描写“亲情”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一首表达母爱的小诗,请你补充完整。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盛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取题为“秋天的怀念”,是因为在“秋天”的背景下写人叙事;同时“秋天”也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
B.“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我”“要好好儿活”,文章刻画了一位坚韧、宽容、伟大、无私的母亲。
C.文章开头直叙其事,开门见山;结尾简洁,耐人寻味,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D.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一样,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无私母爱的深切赞美。
1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对其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急切地想带“我”看花,是希望“我”能转移病痛中的苦闷,更是为了让“我”找到生活的勇气。
B.北海公园里菊花淡雅高洁的形象,正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C.写菊花开得热烈深沉,既展现了季节特征,又借景抒情,反衬了母爱深沉。
D.结尾处写“我”和妹妹去看菊花,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缅怀。
16.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填空题
17.根据课文《散步》内容,将下面的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18.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 ① (A.暴怒无常 B.暴跳如雷)。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② (A.各得其所 B.各行其是),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_______________ 分qí 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19.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20.文学常识对对碰。
(1)本文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是他的一篇________,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核心人物,可以是_______,可以是时间,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学常识对对碰。
(1)《金色花》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__著名的作家、诗人,曾获1913年_______________。
(2)《荷叶 母亲》的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在联系上语境去理解。题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忍受,耐苦支持。
A.忍受,耐苦支持;
B.久煮;
C.忍受,耐苦支持;
D.忍受,耐苦支持;
故选B。
2.D
【解析】
【详解】
A.委曲——委屈;
B.嫩(nèng)——(nèn);
C.毕竟(jìn)——(jìng);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B项,“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不是“贬词褒用”。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词语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发扬”,把“发扬”改为“发挥”。B“防止”与“不”的使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C正确。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据此,答案为C。
5.D
【解析】
【详解】
D.有误。两个顿号都应该为逗号。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使用恰当;
B.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此处应该用“相得益彰”;
C.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使用恰当;
D.信服:相信并佩服。使用恰当;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①副词,表示理所当然;②形容词,不呆板;
B.①形容词,小心:②形容词,认真、细心;
C.动词,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D.①名词,情趣趣味;②名词,语言文字的意义;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嫩nèn;
B.偎wēi;
C.背bēi;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各得其所:意思是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符合语境,正确;
B.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符合语境,正确;
C.人迹罕至: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符合语境,正确;
D.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11.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演讲大赛 举办孝亲敬老故事会 (示例)奶奶:儿啊,娘气力跟不上,让我坐坐吧。 小皮球:爸爸,快让奶奶坐。你这样对奶奶,是在教我怎样对待父母吗 (示例1)就是多一些理解 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示例2)就是多一些尊重 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 (示例)妈妈、奶奶,一家人嘛,意见不一致不怕,只要心在一起,把话说开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话是开山虎’,大家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好吗?
【解析】
【详解】
(1)活动形式要紧扣主题,具有可操作性。活动主题形式有很多,可以开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举办孝亲敬老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办孝亲敬老主题板报等等。
(2)要根据情境来组织人物的语言。在漫画中爸爸注意关心小狗,却忽路了自己的老母亲,而孩子天性淳朴、童真,是看不过去的,所以他会把自己的疑问直接提出来,令爸爸警醒,且引人思考。注意:小皮球的话一定要有称呼。因为奶奶病了,站立都非常困难,所以奶奶可以说:“我站不了,你能扶我一下吗 ”或“让我坐一下吧”,以表达自己的不便。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语气,陈述“孝亲敬老”的表现,与前面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即可。如:就是多一些关心,细心照顾长辈的身体。
(4)注意劝说要有称呼,语气委婉,且有理有据。如:妈妈、奶奶,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我们有分歧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不要闷在心里。让我们静心静气地谈一谈,把心里的苦闷说出来吧?
12. 示例: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3. 示例: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 爱意绵绵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记忆及理解能力。诗词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属于主题性默写,抓住主题内容“亲情”,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
1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的句子要和前两节组成一首诗,这就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两句搭配得当,句式一致。先分析第一、二节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形式上是顺承因果关系,内容上是表达自己的母爱的感悟和理解;其次要注意仿写的句子应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因为这是一首小诗,我们在仿写时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以增加全诗的文学意味。最后按示例的结构形式“xxx,母爱x在xx里,x着它,xxx”仿写即可。
14.D
15.C
16.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解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意。
D. “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无私母爱的深切赞美”理解分析有误,莫怀戚的《散步》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没有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无私母爱的深切赞美。
故选D。
15.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又借景抒情,反衬了母爱深沉”分析不正确,文中写菊花开得热烈深沉,不仅仅是描写,更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作者和妹妹来看花,看到了蓬勃开放的菊花,完成母亲去世前小小的心愿,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更告诉自己,要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
故选C。
16.
本题考查理解句段。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我”最纯粹的爱与期望。
第一处出现在第①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强忍着病痛的母亲恳求“我”坚强起来,珍惜生命,这也是母亲在告诉自己要战胜病魔好好活下去。在这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坚忍,母爱的无私与深沉。
第二处出现在第⑦段“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是在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是母亲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也终于明白母亲的用心,告诉自己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17. 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解析】
【详解】
根据第②段“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得出:“我”劝母亲散步;
根据第①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得出:全家一起散步;
第一空:根据第⑤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得出: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得出:“我”决定委屈儿子;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得出: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根据第⑦段“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得出:“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据此填空即可。
18. tān 歧 A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考查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运动的能力。
分歧(fēn qí):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
(2)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
①A.暴怒无常: 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B.暴跳如雷:发怒时又跳又叫,像打雷一样;形容情绪急躁时大怒大吼的样子。
结合文段中“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的内容可知,该处应该填写的是“暴怒无常”;故选A。
②A.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B.各行其是: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结合文段中“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可知,该处应该填写的是“各得其所”;故选A。
19.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解析】

20. 莫怀戚 散文 形散神聚 核心事 地点 作者的情感变化 散步这件事
【解析】

21.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 印度 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