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改变,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的概念内因: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困难、忽视民主法制、
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2、东欧剧变的原因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经济困难政局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制度质变3、东欧剧变的过程 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城市工人罢工,局势动荡。波兰政府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但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1989年,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举行会议,达成了进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大选后,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府,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德国统一社会党承认反对派为合法组织;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群众示威,抗议解除一名持不同政见的神父职务,不久,布加勒斯特也开始了骚乱,军队倒戈。外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捕,并被秘密处决。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 此外,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国,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南斯拉夫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遭到镇压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图为齐奥塞斯科夫妇乘直升机从党中央大厦逃走情景。罗马尼亚反对派民兵
倒戈军队占领总统府1990年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失败的经济改革、操之过急的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5、苏联解体的过程“八一九事件”
——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正式解体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21日
由苏联11个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除外)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二、和平与动荡并存“冷战”后国际形势特征:
和平与动荡并存,总的趋势是缓和。
在世界总体缓和的趋势下,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局部“热战”时有发生,世界局势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运用暴力手段进行分离运动。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使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也希望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1980年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
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部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建立多极世界的思想和主张,如今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各国的动机也许不尽一致,但是反对由某个国家主宰世界的意愿则是相同的。
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多强: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A.1989年 B.1991年 C.1922年 D.1936年
2.上个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
3.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4.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5.1991年12月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
A.是一个主权国家 B.是苏联的别称
C.其性质与华沙条约组织相同 D.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945年和1991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1年 D.1948年和1992年
7.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8.德国经过四十多年年分裂后,又实现了统一,时间是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9.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中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法国、德国 C.欧共体、加拿大 D.欧洲联盟、俄罗斯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1例战后苏联与战时同盟国相互敌对的史实。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共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自我辩解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
改革是必要的,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却令人痛心。你的看法呢?你能对中、苏两国所进行的改革作一比较吗?
1.B 2.A 3.C 4.B 5.D 6.C 7.A 8.B 9.D
10.战时指的是二战时期,共同敌人指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同盟指反法西斯联盟。如二战一结束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成立了“北约”组织,苏联则成立了“华约”组织。
11.(1)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现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的力量从消长、制约到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取决于综合国力。(2)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看法合乎时代节拍,基本合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看,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可置疑,但如果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应是美、西欧、日本三极之争,美国难以独自称霸。
12.我的思路: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的自我辩解是苍白无力的。这从中、苏改革的对比中可以找出答案:(1)从双方改革的进程与方向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仓促不稳,方向错误。他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因阻力太大、成效低下,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修改党章。政治体制改革既带来了社会混乱,也使苏联原有的民族矛盾激化。而中国的改革循序渐进,稳步发展,方向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然后转向城市,从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同时,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党的领导,使改革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2)从改革的后果来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一个有93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一个具有74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突然剧变、解体,导致了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中国的改革使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知识结构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 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世 苏联解体 东欧 现象——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纪 剧变 内因—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
之 原因
交 外因—苏联的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的 原因
世 和平与动荡并存 北约轰炸南联盟
界 “9.11”恐怖袭击
格 美国单极世界的主张
局 欧盟的建立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 日本跻身政治大国的行动
的加强 表现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
当今世界格局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二.重难点解析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要明确东欧剧变的实质:“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89年柏林墙拆除,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统一。苏联解体重在理清线索: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八一九事件(1991年)──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苏联完全解体。
2.多极化趋势
(1)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多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等。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②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全力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的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当今旧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阶段,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新格局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三.课堂练习题
1.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国家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
A.国家走向分裂 B.社会制度和政权性质变化? C.经济体制变化 D.外交上完全倒向西方
2.如果把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东欧剧变”比喻为“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么第一块“骨牌”是
A.波兰 B.南斯拉夫 C.民主德国 D.罗马尼亚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成熟 ④ 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日、中、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6、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B、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剧变的根本原因
7、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8.“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B.欧共体成立 C.欧盟成立 D.不结盟运动形成
9.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说:“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由此表明
A.日本即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日本重新走上了扩张霸权的道路
C.日本希望为国际和平提供更多资源????? D.日本谋求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0.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戈尔巴乔夫什么时候上台?他的改革先从哪开始?后来为什么又转变了方向?他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实质是什么?(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他的改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也对东欧国家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2.东欧剧变的含义?(见课本第二段)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过程(波兰、90年10月两德统一)方式?(除罗马尼亚外都是和平方式完成剧变)
3.苏联解体的含义?(国家分裂、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过程?(A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使苏联改革走进误区;B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C1991年8月的“8。19”事件改变了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性质开始发生变化;D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4.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1991年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5.苏联解体的影响?(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6.东欧剧变的原因?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 内部原因:经济困难(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7.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根本原因:苏联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8.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平与动荡并存;紧张与缓和并存)
9.紧张和动荡的原因?(见课本第一段,两点)表现?(南斯拉夫解体、1999年科索沃危机、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10.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后,又成立了一个什么国家?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旗号是什么?有什么影响?(见课本最后一句)21世纪的政治瘟疫指的是什么?
11.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意图是什么?(构筑以自己为首的世界)这一企图得逞了吗?为什么?(原因:遭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反对)
1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什么?(一超多强)世界多极格局形成了吗?世界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