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生字:
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宰相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强大 允诺
xiàng bì chén
lìn qiáng yǔn
划归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huà lián dǐ yù cí
rǔ fǒu qīng páo
zuì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
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
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
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
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
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背景简介
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脉络。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写了几件事情?
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②借助这3个小标题,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
秦国自恃强大,假意用十五个城换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
了解“完璧归赵”的起因。
满朝的文武大臣和赵王商议了这么久,决定了没有?
没有
作者的表现手法真高明啊!正当大家为难的时候,这种写法为谁的出场做了铺垫?
蔺相如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
样一个人?
勇敢机智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不畏强暴
观察这幅图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蔺相如心里怎么想?
找出这段话中描写动作的词,体会到什么?
理直气壮、无所畏惧
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 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① 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② 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
③ 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渑池之会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第三大段,想一想主要写了谁和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①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②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
③ 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
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
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
的是我们赵国啊!
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
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廉颇忽然醒悟了, 来到相府门前……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知错就改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司马迁与《史记》
相关链接
像这样的成语《史记》中还有很多,如:
鸿门宴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卧薪尝胆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四、布置作业
1.以《我喜欢的历史记人物》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2.推荐阅读少儿版《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