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词五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5 13: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词五首
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望江南》
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习《望江南》
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 ,字 。 太原祁人。是 派的重要作家,和 齐名,并称为“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 ”“ ”。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怎么知道的?
(5)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4、概括本词的主题思想。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 女词人,号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5、 总结:《望江南》《武陵春》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6、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渔家傲 秋思》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范仲淹(980--1052),字 , 政治家、 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 。” “ ”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4、 思考
(1)词中“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1> ;<2> ;<3> ;写出了边塞 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7)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苏轼, 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 ,弟 合称“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4、 思考
(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修辞?具体分析其作用。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阅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1—2题。(四川资阳市)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 , ”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4、 思考
(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场秋点兵” 暗示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用 修辞手法,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上阕“ , , ”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 的悲愤。
(5)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在这五首词中, 和 也属于“壮词”。
【知识迁移】
1、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②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辛苦遭逢起一经, 。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2、《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
是__ _ 。